第85章 神道艰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越了人道极巅层次。跨入了一条类似石昊所走的红尘仙路。当神皇领域走到绝巅,凝聚出不死神皇道果,你就可以在红尘中不死了,到那时末法时代都奈何不了你。”  

经过迷你小龙的解释,拓跋耀阳总算了解到了石昊为何强大了。  

“老师,弟子有没有机会,也像石昊一样,借助奇异之地,走完成就不死神皇的道路?”拓跋耀阳一脸期待的说道。  

“你还真敢想。通天通灵通古今之地,理论上是可以让人在岁月长河中的进行肉身轮回,但是也要分人。自帝落岁月以来,只有石昊成功的实现了岁月轮回。你还是好好的在你的神国内积累道行吧。我估计有个六七十万年,应该足够你积累出不死神皇道果了。”迷你小龙说道。  

“多谢老师指点迷津。”得知石昊不是仅仅依靠短短的一万多年岁月就积累出了能够红尘成仙的无上道果之后,拓跋耀阳心中的压力骤减,重新有了追上石昊的动力。  

送走拓跋耀阳之后,玉天龙重新来到了迷你小龙面前,问道:“祖师,您对拓跋师弟的期待是否过高了?”  

对他来说,在末法时代生活六七十万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末法气息会不断的侵蚀他体内的长生物质。  

而真仙能够长生依靠的是外物,一旦无法从天地间吸收足够多的长生物质,自身也会不断的衰老,如果一直得不到补充的话,哪怕是真仙也会有老死的一天。  

可是,对于凡人而言,哪怕是修炼到人道绝巅,也仅仅能够活上一两万年罢了。  

想要在末法时代的红尘中活六七十万年,唯有不断的涅槃活出一个又一个的第二世才有可能。  

“以他的天资,能够在红尘中坚持十万年已经是极限。到那时,你就带着他前往仙域修行吧。”迷你小龙说道。按照他对拓跋耀阳的了解,能够活出四世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哪怕他的大道根基是李执为他铸造的仙王道基,他想要直接红尘成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真正走完了逆活八世,红尘成仙的生灵,只要不死,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为了准仙帝层次的无上存在。  

显然,其中的难度远远的超过了成为仙王所需求的道基。  

“祖师,难道我们也要撤离九天十地?”玉天龙的关注点,却不在拓跋耀阳能在红尘中走多远的问题,反而是迷你小龙对九天十地的看法。  

“九天十地,缺少真正的无上高手,是守不住的。在不久的将来,界海内的生灵就会登陆。到那时,天地都有可能被打碎。如果不能及时的撤离到仙域,未来堪忧。”迷你小龙自从联系不上李执本尊之后,就有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依靠他自身之力,根本就承受不起即将面临的创法劫天罚的洗礼。  

虽然他所修订的神道修行体系不如荒天帝的人体秘境体系强大,但是以他如今的状态,想要渡过创法劫,几乎是不可能的。  

毕竟他的不死神皇道果,是借助特殊的时期,直接使用盗天机秘法,窃取了天地的权柄得来的,并非是他一步一步在红尘中熬炼出来的。  

虽然两者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  

但是将倒果为因的代价还是无比巨大的,让他时时刻刻的处在虚弱的状态之中。  

虽然因为不死神皇道果的缘故,他不会在这末法时代老死,但是想要发挥出不死神皇道果该有的神威,却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  

就算是借助天地间的劫气来缓慢的熬炼己身,起码也需要四五十万年的时光才行。  

可是九天十地即将遭遇的困境,根本就无法给他那么长时间的恢复期。  

神道的修行艰难程度,李执还是将其弱化了。  

真正踏足神道才会发现,神道体系所要渡过的一个又一个的死劫,根本就不比仙道要少。  

甚至更多。  

从祖祭灵柳神需要不断的涅槃蜕变就能看出,想要走到神道绝巅,付出的代价,甚至比成为仙王巨头还要多。  

而且每一次,都是要经历生死的考验。  

李执根据今世法和祭灵法修行出的神道修炼体系,也摆脱不了需要经历死劫的考验。  

迷你小龙之所以没死,是因为他的本质是祖龙的英灵,已经是闯过真正死境的存在。  

虽然从李执身上分离出来之后,道行全失,但是本质却还在。  

所以,借助秘法,倒果为因,直接抓住天地恢复的特殊时机,在天心印记诞生之前,借助万道孕育天心印记之力,凝聚出不死神皇道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并没有让他身死道消。  

只要熬过虚弱期,哪怕没有李执的本尊提供帮助,他也能成为媲美红尘仙的不死神皇。  

从而极大的缩短,踏足祖神领域的时间。  

拓跋耀阳的到来,让迷你小龙意识到,他不能继续苟在道观内苦熬了。  

也是时候,使用信仰之力凝练出一具神道金身了。  

信仰之力哪家多,天庭之内找石昊。  

如今的九天十地,所有收集信仰之力的大势力中,天庭所收集的信仰之力是最多的。  

至于拓跋耀阳开创的神国,虽然占据了百州之地,但是根本无法和石昊的天庭相比。  

石昊的天庭,堪称如今九天十地第一大势力,势力范围辐射了几乎整个世界。  

而且随着石昊在末法时代成仙,天庭的威势更是如日中天,几乎举世茫茫无敌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