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中古秘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牌一般快速的交替着,最终,一个架子停在了姜临的面前。  

这个架子上,就是与天人有关的内容。  

既然是自己不知道的信息,那…  

“历史。”  

‘哗啦啦啦!’  

姜临进一步检索,架子上的案牍哗啦啦翻飞,一本书落在了姜临的面前。  

他抬手拿起那本足足有一个巴掌厚的书。  

姜临没有立刻翻看,而是寻了一张桌子坐下,眸子微微眯起。  

他在想之前的事情。  

自己刚刚走到天庭藏书阁,那藏书阁马上就被烧成了白地。  

且不说其他的,只看天庭藏书阁附带的无数禁制,就不是一般的火能够烧毁的,更不要说是一瞬间烧成白地。  

那么,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摆在眼前。  

姜临,不会比拥有无数禁制加持保护的藏书阁更加的难烧。  

如果当时姜临已经踏进了藏书阁,那么,姜临没有丝毫生还的可能。  

这是警告。  

对方不是奔着要姜临的命来的,而是一个单纯的警告。  

时间卡的太准了,在姜临刚刚靠近藏书阁,还没有走进去的那一刻,藏书阁被干净利落的烧成了白地。这是对方在告诉姜临,姜临在天庭的一切动作,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  

要撕破脸?  

自己值得对方这么干吗?  

而且,那一道火…  

姜临心里暗自思索着,仅仅是一个警告,就烧了一尊藏书阁?  

可自己要查看的内容,仅仅也只是去看看,天人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底气而已。  

这在天庭并不是什么秘密才对。  

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引来了这么简单直接粗暴的回应。  

还是说,在天人系的某些存在眼中,烧毁藏书阁这个行为,就只值得作为一道警告而已。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在天人系某些存在看来,简单无比的行为背后,却藏着令人心惊胆战的背景。  

至于烧毁藏书阁的那一道火,姜临心里已经有了一些猜测,或者说,若是连见了那道火都认不出来,也妄为道门弟子了。  

连兜率宫,都有天人系的仙神?  

这是在对自己,或者说对黑律司示威吗?  

姜临眸光越发的内敛深沉,目光落在了桌子上那厚实的书上。  

天人系这么阔气,或者说这么有底气的原因,恐怕就在这里面了。  

心里如此想着,姜临翻开了眼前厚实的书。  

有关于天人,或者说天人系在天庭的历史。  

在古早的年代,或者,在上古的混乱之后,天庭完成对三界的完全掌控,让一切都回到绝对的正轨之前。  

那个,姑且可以称之为“中古”的时代。  

在那个时候,天庭刚刚建立,虽然三界的格局已经形成,阴间也有了六道轮回,一切生灵都有了根基。  

但三界依旧是混乱的。  

即便已经有玉皇大天尊以及四御大帝在位,万神万灵万星万雷,都各有统御。  

但那只是最上层而已。  

从四御帝君往下,具体的执行者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是玉皇大天尊与四御大帝,也不可能亲力亲为。  

在这种窘境之中,六道轮回之中,最福最重,最清最灵的天人道,进入了大神们的视线里。  

于是,本就一出生就在天界的天人,在这种情况下更进一步。  

无数的天人被“破格提升”,天曹留名,迅速的填充进了天庭无数的神位之中。  

天人们,开始行使神的权柄。  

那一段时间,是天人们极尽辉煌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神职与权能,都是天人在行使。  

而天人们也并没有因此而对三界造成什么危害,反而做的非常合格,甚至可以说,非常的优秀。  

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天帝授予天人以权柄,天人以权柄治理三界。  

天地人各安其位,人间繁荣,阴间有序,天界就更不用多说。  

可这终归不会长久。  

变动发生了,之前就说过,天人也好,仙人也罢,都是人,人就少不了欲望。  

即便是掌管着三界绝大多数权柄的天人也不例外。  

有了一,就想要二,有了二,就想要三。更不要说,是在拥有之后陡然失去。  

最初的变化,来自于一场阴间的变动。  

六洞天魔从阴间而起,几乎是顷刻之间,就将大半个阴间渲染成了魔的世界。  

四御之一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却没有动作。  

因为这位大帝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三界的主旋律永远是循环,长生者是少数中的少数。  

而在循环之中,阴间六道轮回是一切的起点和终点。  

只要六洞大魔们还没有影响到六道轮回,后土皇地祇就不会有动作。  

天人们在当时掌握着神的权柄,阴间也不例外。  

但是,在六洞大魔面前,天人们失败了。  

阴间的天人神灵们,没有成功阻止六洞天魔对阴间的侵蚀和浸染。  

于是,玉皇大天尊传下法旨,钦命紫微帝君,显化北帝法身,降临阴间,演大魔黑律,收六洞天魔。  

这才有了酆都,有了七十二魔宫。  

酆都成,北帝凭此功劳,兼之镇压六洞天魔的考量,从北帝,变成了北阴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也就是酆都帝君。  

一开始,酆都的大部分分化出去的权柄,跟往常一样,由天人们任职掌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