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河中蛟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名字,是因为此地常发洪涝,故而有此名。”  

“而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在下的母亲。”  

姜临神色一动,大致上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只见龙水的嘴角带起一抹苦笑,说道:“五百年前,在下的母亲也如在下如今这般,站在走蛟的关口。”  

“可偏偏,在下的这个母亲,不是什么良善存在,兼之怀着在下,心境波动极大。故而对两岸百姓多有侵扰,一时动怒,便掀起洪涝。”  

“如此,积累了不少的恶果杀孽。”  

“故而,两岸百姓设下了一柄斩龙剑,防备着母亲走蛟。”  

“但,母亲跋扈惯了,兼之有些天分,又想着给腹中孩子,也就是在下一个更高的起点,便不顾一切强行走蛟。”  

“最终,到底是死在了斩龙剑下,也带走了不知多少百姓的性命…”  

龙水叹息一声,抬起头指了指自己,苦笑道:“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最后一口元气生出了在下。”  

“走蛟失败,蛟龙之躯化作了一场血雨,润泽两岸。”  

“就在当时无数百姓的眼皮子底下,在下诞生了。”  

“他们,称在下为孽龙的孽种。”  

姜临静静的听着。  

这么说起来,眼前的龙水其实是有些冤的,但也不能说完全冤,若非怀孕,那母龙也不会太过暴躁。  

可归根结底,怪不到当时未曾出生的龙水身上。  

“后来,两岸百姓为了防备将来某一天在下走蛟,便搭建了凌云渡,更修了两座桥,各悬斩龙剑。”  

“甚至,请来了一位高人开光,真正的高人。”  

龙水看向姜临,抿了抿唇角,无奈笑道:“这也是在下厚颜来求法师的原因。”  

姜临闻言,轻声问道:“当初的那位高人…”  

“是一位法师,一位黑律法师。”  

龙水点点头,确定了姜临的猜想,说道:“那位法师,名为…钟明真。”  

姜临心头恍然,怪不得龙水会找上自己,原来是这么回事。  

黑律法师开光的斩龙剑,就算没有加持天蓬之法,仅以金光咒开光,但也不是别的开光能比的。  

只因黑律法师是为数不多,要求门人多多接触红尘,在红尘之中行走历练的法脉。  

故而,黑律法师开光之时,能够最大程度的汇聚人间红尘愿力加持其上。  

换句说话,就是把龙水镇一众百姓的“愿望”加持在斩龙剑上。  

这对于龙水来说,是致命的。  

“如今这龙水镇的名字,也是当初那位法师取的。”  

龙水嘴角的苦涩越发的浓郁,姜临也有些怜悯的看了他一眼。  

如果说,本来在三道斩龙剑的压制下,龙水走蛟成功的概率是九死一生,那么,现在就是十死无生。  

凡神圣者,皆因果厚重,凡人不可窥探。  

当初宋王府内,那妄图以法眼窥探钟馗的修行者就是一个例子。  

一位黑律法师,如今已经是北极驱邪院正四品御史,位列仙班,名留天曹,乃至上禀紫微垣的黑律法师。  

这般的存在亲自起的名字,留下的因果之重,根本不是龙水能够承受起的。  

这才是龙水最大的死关。  

只要龙水镇还是这个名字,龙水就不可能走蛟成功,即便没有那三道斩龙剑,也不可能成功。  

这也是龙水来求姜临的最主要的原因。  

唯有同为黑律法师的姜临,才有资格去和五百年前的那位黑律法师沟通,才有可能解开这一道因果。  

“如今看来,法师没有理由帮在下这个忙。”  

龙水苦涩的笑着,看向姜临。  

“五百年了,法师,五百年。”  

龙水抬起头,眺望着凌云渡前的万家灯火。  

他轻声说:“这五百年来,我对两岸百姓秋毫无犯,但…也没有救助过那些落水的受难者。”  

“在下知道,在下的母亲做了错事,背了因果冤孽,害死了很多的百姓,死在斩龙剑下,并没有什么冤枉。”  

“所以,在下从未怨恨过两岸百姓,可也不愿意去出手帮扶。”  

“他们可以怨恨在下的母亲,但在下不能。”  

龙水抬起酒坛子喝了一口,嘴角的苦涩越发的浓郁。  

“说到底,是这些人的祖先,间接害死了在下的母亲。”  

“哪怕错的是我母亲,可到底…”  

龙水看向姜临,轻声道:“那是我的生身之母。”  

姜临也看着他,说道:“凭心而论,你做的很不错。”  

至少,龙水知道清晰的善恶,知道因果在自家的母亲,而不在两岸百姓。  

能够做到秋毫无犯,已经是为人子的极限了。  

不能再向他苛求更多,也不能要求他一定要如何如何,以此来为他的母亲赎罪。  

“在下等了五百年,早在二百年前,在下就已经有了走蛟的资格。”  

龙水无奈的笑道:“在下也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城隍和两岸百姓做个约定,许诺些好处。”  

说着,他迟疑片刻,而后洒脱一笑,道:“也罢,在法师面前,没什么好遮掩的,在下为了让两岸百姓忘掉当初的事情,又多等了二百年。”  

“可,即便已经五百年过去,即便两岸百姓已经更迭了数代,这些人依旧记得当初的祖训。”  

“桥下之剑不可去,镇子之名不可改。”  

“在下已经找过城隍爷,城隍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