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赵封见金蝉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对观音再次加大的筹码。  

嬴政仍威严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凝视着下方的观音,脸上的神情不怒自威。  

凝视了一刻后。  

嬴政双手随意地搭在龙椅的扶手上,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透出毋容置疑:“听起来似乎不错。”  

“但,你佛门提出的条件,朕无法答应。”  

“金蝉子或许前世为你佛门弟子,但如今转世在吾大秦,便是我大秦的子民,朕岂能轻易应允你们的要求,任由你们将他带走或是随意安排他的命运?”  

“此事,作罢吧!”  

虽说听起来佛门条件丰厚。  

但大秦有了金蝉子,便掌握了绝对的优势,绝对的权柄。  

他们如若有其他办法,那根本不会来谈条件。  

一切皆是因为无可奈何。  

天道规则之下,准圣不得入四大部洲。  

佛门,也无法对付大秦。  

当然。  

就算准圣来,大秦也无惧。  

他们只有谈判这一条路。  

“金蝉子对佛门的重要程度关乎他们佛门的大兴,更关乎这西游大劫。”  

“如若让他脱离了掌控,那朕就真的愚蠢了。”嬴政心底冷笑吒儿。  

脸上浮现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这笑意之中带着几分玩味,又透着一丝不屑,他的目光直直地盯着观音,仿佛要将其内心的想法看穿。  

在嬴政的目光下。  

观音微微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她知道想要打动嬴政很难。  

佛门之前与天庭联合对付大秦,的确是让大秦对他们心生嫌隙,毕竟双方有些仇怨。  

但为了完成佛祖交待的任务,她不得不再次尝试。  

“秦帝陛下,贫僧深知佛门之前的过错不可饶恕。但如今大劫当前,天地局势风云变幻,各方势力都在寻求盟友,佛门与大秦若能携手,必定能在这大劫中占据一席之地,共同应对未知的危机。这对大秦而言,也是百利而无一害啊。”观音抬起头,目光诚恳地说道。  

嬴政淡淡一笑,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大殿中央。  

他的身影在大殿的光芒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威严。  

“朕大秦向来不依靠他人,也无需与心怀叵测之辈结盟。”  

“你佛门的好意就留给天庭去吧,相信天庭会让你佛门如意的。”  

“至于金蝉子之事,既入大秦,那就是我大秦子民,此事,无需再提了。”嬴政冷冷道。  

观音见嬴政态度坚决,知道今日想要说服他是不可能了。  

她心中暗自叹息,看来只能等大秦太子赵封归来,再做商议了。  

“既然秦帝陛下心意已决,贫僧也不再强求。只是这金蝉子之事,关系到佛门的兴衰,更关乎天地大劫,还望陛下能慎重考虑。”观音双手合十,行了一个佛礼。  

嬴政微微点头,说道:“此事朕自有分寸。你且先回去吧,有关金蝉子之事,待吾儿归来,若有需要,朕自会派人与你们佛门联系。”  

观音知道这是嬴政在下逐客令了,虽然心中失望,但也只能遵从。她转身准备离开大殿,走了几步后,又突然停下脚步。  

“秦帝陛下,此次贫僧前来,我佛还让我给大秦带来了一份礼物。”观音一挥手,一个玉瓶和一颗散发着金色光芒的莲子出现在她手中。  

“这是一瓶八宝功德池水,还有一颗九品金莲子。八宝功德池水蕴含着无尽的功德之力,可助人突破修行瓶颈,化解业障,九品金莲子更是难得的灵物,能滋养神魂,提升修行资质。这是佛门的一点心意,还望陛下笑纳。”  

嬴政看着那瓶八宝功德池水和九品金莲子,眼中闪过一丝淡笑。  

他没想到佛门会拿出如此珍贵的东西作为礼物,不过,他并没有立刻伸手去接。  

“佛门此举,是何用意?”嬴政明知故问道。  

观音微微一笑,说道:“秦帝陛下,这只是佛门的一点诚意,希望能缓和佛门与大秦之间的关系。不管陛下最终是否答应贫僧的请求,这礼物都请陛下收下。”  

对此。  

嬴政只是淡然一笑,送上来的好处没有理由不要。  

“既如此,朕便收下了。你回去转告如来,朕大秦不会轻易忘记过往的恩怨,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若佛门真心想要与大秦交好,日后且看你们的表现。”  

观音再次行了一个佛礼,说道:“贫僧一定将陛下的话带到。那贫僧就先行告辞了。”  

说完。  

观音转身离开了大殿。  

嬴政望着她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一次佛门的到来,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西游大劫的推进,各方势力之间的争斗将会愈发激烈。而大秦,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不过。  

因为自己儿子的筹划,大秦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了。  

“八宝功德池水。”  

“九品金莲子。”  

“这勉强都算得上先天级的天材地宝了。”  

“以此足可推出一个大罗层次的强者。”  

“他佛门既送,那朕就敢要。”  

“不过封儿布局究竟是如何的,还是要等他回来后问一问。”  

嬴政将八宝功德池水和九品金莲子收了起来,然后回到了龙椅上坐下。  

闭上眼睛,开始思考赵封之前的布局。  

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向来心思缜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着深远的谋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