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赵封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闻言!  

燕王的脸色一变,急忙道:“快呈上来。”  

在他看来。  

秦国断然不会无端动兵,绝对是发生什么事了。  

师出无名的危险,想必秦王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燕王自然也不相信秦王会如此愚蠢。  

一旁的寺人快步走下了大殿,将这一封奏报捧起,恭敬呈奏给了燕王。  

燕王则是迫不及待的打开。  

可当看到了奏报上的内容后。  

燕王的脸色变得煞白,拿着奏报的手都在颤抖。  

“完…完了。”  

“我大燕完了。”  

燕王瞳孔紧凝,整个脸皮都在颤抖着。  

而朝堂上的文武都看向了燕王,十分不解。  

对于他们而言。  

此刻燕王的表情实在是太过古怪了。  

“大王。”  

“究竟是为何秦国要攻我大燕?”  

“难道真的是有何等变故不成?”  

庆秦站出来,好奇问道。  

在燕王麾下为臣这么多年,庆秦自然也是看出不对劲了。  

但此刻听到庆秦的询问声,燕王嘴巴颤抖,却是不知道如何去说。  

满朝文武注视下。  

燕王脸色已经变得煞白。  

“报!”  

“启奏大王。”  

“秦使求见。”  

一个官吏大声禀告道。  

“秦使?”  

“好大的胆子。”  

“如今他秦国无端攻我大燕,他秦国使臣竟然还敢面见大王。”  

“他当真是觉得我大燕不敢杀他吗?”  

“这秦国使臣当真是找死。”  

“混账…”  

听到秦使求见。  

这朝堂上的燕国大臣怒骂声不绝于耳。  

对于他们来说。  

此刻秦国动兵已然是撕破了脸了。  

一般而言。  

在动兵之前,留守他国的使臣会先行离开,但此番秦军动兵突厄,留守于蓟城的秦国使臣也未曾离开。  

原本燕王也是准备在朝会散去之后将这留守秦国的秦使用来祭旗,但现在情况已然不对了。  

“大王。”  

“无需宣召这秦使,直接让人拖下去将之碎尸万段。”一个燕臣大声道。  

“臣附议。”  

“秦国狂妄,无道犯我大燕,理当诛之。”  

一个个燕臣纷纷附和。  

但燕王脸色很不好看,一摆手。  

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如果之前他燕国占理,那杀了这秦使的确是带着几分复仇的意味,杀之无事。  

但现在是他燕国不占理了,如果杀了秦使,那后果会更加严重。  

“好了。”  

燕王一压手。  

朝堂上立刻安静了下来。  

“宣秦使。”燕王语气有些低沉。  

听到这一声。  

朝堂上的群臣都是一面诧异不解的看着。  

但看着此刻燕王的脸色,他们也不敢多问什么。  

“大王有诏。”  

“宣秦使觐见。”  

侍奉在殿内的寺人大声高呼道。  

在声音落下。  

一个身着大秦黑色官袍,手持国术的秦使大步走入了大殿内。  

他目光坦然,面对整个朝堂上敌视的目光也都十分的平静,似乎踏入了这一个无物之地。  

“大胆秦人,觐见我王还不速速跪下。”  

“我大燕朝堂之上,你怎敢无礼?”  

“放肆。”  

“你秦国无端攻我大燕,你竟然还不逃,还留在我大燕都城,难道就不怕我大燕将你碎尸万段?”  

“你不逃,今日你就要彻底留在此地了。”  

“我大燕虽然国力不如你秦国,可也不是任由你秦国欺辱的。”  

“此番伱秦国无端犯我大秦,齐楚两国必不会坐视。”  

“无道暴秦,必会穷兵黩武而亡…”  

一个个的燕臣指着大殿内的秦使怒斥道。  

这一个个的就好似大秦真的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这一次真的会灭国而亡。  

面对如此多的呵斥。  

秦使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身体也站得笔直,似乎周围的聒噪怒斥声都没有对他产生任何影响。  

持续了一阵后。  

秦使开口了。  

“奉吾大秦上王诏谕。”  

“给燕王带来宣战国书。”秦使举起手中的国书,大声喝道。  

看到秦使这一个样子,朝堂上的燕臣更加愤怒了。  

“放肆。”  

“都到了如此地步了,你秦国不宣而战,偷袭我大燕,如今宣战又有何意?”  

“大王。”  

“请将此人碎尸万段。”  

“此人该死。”  

“犯我大燕,理当碎尸万段,用他的血为我大燕将士祭旗。”  

看着秦使如此打脸的宣战,一个个燕臣再次愤怒了。  

但秦使仍然丝毫不慌。  

转过身,冷冷扫视着两边的燕国大臣。  

“不宣而战?”  

“你燕国做了那等事,那等卑鄙无耻,难道吾大秦要宣战才可动兵不成?”  

“借出使之名,藏刺客于使团,以献图之名行刺吾大秦君王。”  

“若非吾大秦上将军正好赶回,一剑阻止了刺客行凶,吾家大王就要命丧你燕国刺客之手。”  

“如此卑劣,如此阴暗,殿前行刺。”  

“你燕国真当我大秦无雷霆之怒?”  

秦使抬手指着满朝燕臣,又看向了高位之上的燕王,冷冷喝道。  

此番。  

他持国书而来。  

根本不惧于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