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汴京久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文学度)  

那一场雨自然不是因为赵卿卿的到来才下的。  

汴京久旱未逢甘霖,也到了该下雨的时候了。  

这一场雨,本就该下了。  

只是赵卿卿的到来正是时候,百姓们便将这次的大功归到了顾愠和身上。  

前生汴京大旱之灾,不仅给顾愠和带来了许多封赏,还让他赢得了汴京的民心。  

他那一次赢得漂亮。  

这一世,乔明锦依旧选择让他赚这个便宜。  

他无需做什么,只要在汴京城待上一段时日,便能得到那些封赏。  

这一世,赵卿卿在她身边,他身边无可信之人能用,若还想得到汴京城的民心,那他只能亲自前去。  

乔明锦料定了他会亲自前去,所以即使汴京城的旱灾已火上眉梢,她还依旧这般安逸。  

顾愠和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不可能会放着汴京城这么大一块肥肉不要。  

正如乔明锦所料,在抱月将汴京旱灾一事告知与他的时候,他原本日渐颓废的斗志又重新被点燃了起来。  

顾愠和当即便换好了朝服,让抱月直接备了车马,在天快黑的时候毅然决然决定进宫面圣。  

说的是什么汴京之灾刻不容缓,应马上去为陛下分忧,为百姓出力。  

乔明锦的人也没拦他,直接放他走了。  

只可惜,他的马车被拦在了宫外。  

宫门已关,明齐帝没见他。  

顾愠和铩羽而归,在心里默默决定明日继续。  

次日一早,他便早早地在宫门口等着了。  

待宫门一开,他便快步迈进皇宫,直奔金銮殿。  

皇宫的门开了,金銮殿的门还没开。  

还未到早朝的点,明齐帝还在慢慢更衣。  

他无奈,只好默默站在殿外等候。  

渐渐的,来上朝的官员快要到齐了,明齐帝才入朝。  

今日百官讨论的主题必然是汴京旱灾。  

明齐帝道:“对于汴京旱灾,众位爱卿都有什么看法?”  

顾愠和第一个上前。  

“回陛下,汴京旱灾刻不容缓,当立即赈灾,以解救百姓之苦,让汴京重返热闹盛景。”  

明齐帝满面祥和地望着他问:“哦?这么说,顾爱卿这是已经有办法了?”  

“微臣以为,如今朝廷应该派出一名官员前去赈灾,以此来安抚民心。”  

顾愠和差点就要把“陛下您派我去吧”,这几个字给写在脸上了。  

然而明齐帝却故意装作不明白他的意思,又问道:“那顾爱卿以为,这件事情该派谁去?”  

顾愠和道:“汴京城如今已是公主的封地,公主千金之躯,自然是不能委身前去赈灾的。微臣身为驸马,愿意为公主分担,为陛下分忧。  

此次赈灾,若陛下愿意,可交给微臣前去,微臣一定鼎力而为。”  

明齐帝满意的笑了笑,随即道:“朕正有此意,此次赈灾的人选,非顾爱卿莫属。还望爱卿此去一切顺利,别让朕失望。”  

顾愠和心中大喜,还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沉声道:“微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信任,陛下放心。”  

明齐帝派顾愠和去汴京赈灾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乔明锦耳朵里。  

乔明锦在院子里都快笑得极其放肆,高兴过后,她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对宋祁安道:“顾愠和果真是不管什么时候,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宋祁安应了一声:“汴京可是一块大肥肉,他能从中拿到许多益处。这样的好事,他自然不会错过。”  

“顾愠和这个傻子,他这是为了汴京城,放弃了更大的益处哈哈哈哈哈。”  

乔明锦抑制不住自己的高兴,又继续道:“真想看看他到时候从汴京赈灾回来,知晓这一切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宋祁安则是对此始终保持警惕,“乔乔,你先别高兴的太早。这件事情胜负尚未落定,一切都有可能会发生,咱们也不能确定不会发生意外。  

所以,现在我们还不能太过松懈。对了,太子那边,你可去劝过了?”  

乔明锦听见这句话微叹口气:“他就是一块木头,我劝过他几次,他虽是相信我说的话,但不敢亲自领兵前去,所以一直没给我一个准话。  

现在路已经为他铺好了,就剩下他自己的决心了。”  

宋祁安道:“他那边是一个大问题,不然到时候咱们有可能前功尽弃,之前辛苦做的这些都没了。”  

“等顾愠和走后,我再去一趟东宫,他那边,我好好想想办法,总是能劝得动他的。”  

“他那边实在不行,我们就不再管他了。到时候,我们再想其他法子。”  

“如果不管他,就只剩下安平王了。”  

乔明锦叹了一声,继续道:“舅舅虽然也是王室中人,但他对父皇有些误解还未解开,我没办法......”  

她还没说完,宋祁安便道:“安平王不是合适的人选,你别往他身上考虑。他只有萧昭一个儿子,萧昭又是出了名只爱玩乐。为了大齐能够长远,乔乔,我们不能选择安平王。”  

“倒也有理。”  

乔明锦又叹了一声,随即陷入了沉思,没再说话。  

这边,顾愠和喜气洋洋的回了府。  

回府之后便让抱月收拾行囊,当日便要赶赴汴京城。  

在走之前,他很有良知地去了一趟公主内院。  

他来向乔明锦辞行。  

不过乔明锦更倾向于,他顾愠和是来通知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