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危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官云雁洗盥完过来和陆娇说了发生的情况,陆娇听到萧文瑜为上官云雁所做的事,再次认识到一件事,四宝对上官云雁确实有了感情。  

陆娇望了望上官云雁,到底没有问她以后打算如何做。  

上官云雁却先开了口:“娘,我说过以后不嫁人,陪你一辈子的。”  

这话也等于表明了心迹。  

陆娇听到这话,算是明白了她的意思,想到四宝对她的感情,陆娇觉得现在还留在京城不是事儿,所以决定离京回宁州。  

她和谢云谨说过这事后,谢云谨没有反对,先前就准备走了,结果被事情耽误了,没来得及走。  

结果两口子刚说定这事,宫里萧文瑜就派周右谨来谢宅宣萧文瑜的口谕,让他们暂不要离京,西凉太子上官赫,眼下隐在暗处,很可能会对他们做出不好的事,让他们先待在京中,出行注意带着手下,眼下上官赫就是丧家之犬,以防他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  

谢云谨和陆娇一听,知道萧文瑜说的是这么个理,西凉太子上官赫乃前世的虞宣,听雁儿说这个人心地极其不好,他现在被西凉国君贬为庶民,  

还被下了西凉秘毒五心焚,不出意外,  

他最后是要死的,  

若他找不到解毒药,  

定会疯狂的报复他们。  

相较于萧文瑜对谢云谨和陆娇的担心。  

陆娇更担心萧文瑜,本来上官云雁落在上官赫手里,  

上官赫还指望云雁替他解毒,现在萧文瑜亲自救出了上官云雁,那么上官赫眼下最恨的人怕是萧文瑜,  

所以萧文瑜才是目前最危险的人。  

谢云谨叮咛周右谨,让萧文瑜保护好自己,身边不要离了人,哪怕去后妃宫中,  

也让暗卫跟着,以防被上官赫逮到机会。  

宫中,萧文瑜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不但自己身遭安排了不少的人手,  

就连宫中各处也安插了很多人手,就怕上官赫把手脚伸到宫中后妃的身边。  

不过上官赫好像失踪了一般,半点没有动静。  

大周和西凉以及北奇议和之后,  

边疆安稳了下来,  

三个国家之间的互市恢复了正常。  

大周国一时风平浪静,  

这时候,秦朝暮被陛下调任回京,任京兆府尹。  

谢玲珑跟着秦朝暮一起回了京,  

谢云谨和陆娇看到女儿,极是高兴,一家人热闹了好几天,  

就在这时候,谢云谨接到宁州学院那边的消息,  

宁州学院的学子和夫子起了冲突,几名学子群而攻之,打伤了好几个夫子。  

这事闹得极大,副院长压制不了,  

派人送信入京,  

请谢云谨回宁州处理这事。  

谢云谨和陆娇立刻收拾了一番东西前往宁州。  

因担心上官赫对他们报复,  

这一次夫妻二人回宁州,  

没带孙女翩翩和二公主星星,鲁宁一家也没有带,只带了上官云雁,一行数人启程前往宁州。  

船行十日,谢云谨忽地觉得这事不对劲儿,前脚刚出现上官赫劫持上官云雁的事,后脚宁州那边就出事了,宁州书院那边这么多长时间没问题,怎么好端端的在这时候出现了问题。  

谢大人细思极恐,觉得自己和陆娇恐怕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娇娇,我们恐怕是上了上官赫的当,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京中陛下有危险。”  

谢云谨一说,陆娇和上官云雁两个人立时着急起来,不过相较于陆娇,上官云雁更担心,。  

上官赫是前世的虞宣,她比别人了解虞宣这个人,虞宣阴险自私自利,但这个人气运十分的好,每次遇到危险都有一种直觉,而且这个人经过乱世之争,心计手段是有的。  

此次宁州事件,只怕真有可能是他搞出来的。  

这一阵子他们一直注意京中动向,以为他会算计萧文瑜或者他们,结果他按兵不动,却转向去宁州书院搞出了事,这样就可以把谢云谨和陆娇调出京,他这样做,怕是?  

上官云雁仔细琢磨,脸色忽地变白:“他这么做,可能是要对四哥下毒,娘在,他怕没法得手,所以把娘调出京,这样就可以对四哥动手脚了。”  

“四哥若被他害死了,他就可以助太子和皇后上位,大周控制在王皇后和太子手里,他要再想对付谢家轻而易举。”  

上官云雁的话,正是谢云谨心中所想的,陆娇没想到竟然会这样,脸色忍不住发白。  

不过很快她摇头道:“陛下不会中计的,不说他本身会医术,对毒也有所研究,就说他身边的层层防守,就不会中招儿。”  

上官云雁想了想觉得陆娇说得是个理儿。  

不过谢云谨却有另外一层的担心:“别人要想动手,也许没办法,但有一个人却是有办法做手脚的。”  

陆娇也想到了这么个人,脸色微微的白了。  

“不可能,太子他是不可能害他父皇的,即便他爱他母后,但他也爱他父皇。”  

谢云谨沉声道:“太子虽然不可能害陛下,但他必竟年幼,若是别人不告诉他这事,他压根不会往这上面想。”  

陆娇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  

“太子不认识上官赫,怎么可能会听他的话做这样的事,这事除非皇后出头,才能在太子身上做手脚…”  

陆娇说到这儿,忽地想到之前自己疑惑过的一件事,皇后王梦瑶从前并不是那样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