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太上亲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连几日,阴罗宗众人都没等到冯九章的到来。  

卢薇等四大外门长老在萧家提供的上好洞府内闭关,一众外门弟子们却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在萧家的热情招待之下,众人搞了几次宴会,席间还与萧家年轻子弟们斗法切磋,十分热闹。  

外门弟子之间也相互切磋了几场,不过方城并未参与其中。  

他身上修炼任务挺重的,丝毫耽误不得。  

不拘是离恨魔光、赤幽凝光还是太乙雷丸,都是极耗功夫的神通。  

为了不挤占他修炼法力的时间,所以只能将其他空闲时间利用到极致。  

在萧家呆了几天之后,他发现了一桩奇事。  

此地不知为何,每日午后,便会阴云密布,风雷大作,暴雨滂沱,待到傍晚时分,便会云销雨霁,天色放晴。  

日日如此!  

据萧野说,此地气候奇特,已如此连续下了数百年的雨。  

山间雨水尽皆汇流山谷之中。  

每次下雨时,悬崖两侧便会出现数道银练般的瀑布,蔚为壮观,乃是萧家三景之一。  

按理说,山谷底下必有水量充沛的大河,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  

按照萧野所言,山谷底部有许多地窟,直达地下暗河,而那些地下暗河浩浩荡荡,朝北流去,最终应是汇入了沉渊大泽之中。  

故而如今山谷里,除了下雨之时有些洪水外,其他时候,都是干涸的河滩,遍地鹅卵石。  

萧家第二景,便是这些深不见底,四通八达的地窟洞道!  

方城在萧野的邀请下,与陈鱼雁、温倩倩二女,也进入一座地窟之中参观游览了一番。  

地窟中悬满大小不一的钟乳石,衬以五颜六色的地底灵草光芒,美轮美奂,摄人心魄。  

在萧野的介绍下,方城得知这些地窟之中甚至还有不少灵石矿脉,萧家鼎盛时期,就是靠着这些灵矿,培养出五位命符境高手来。  

可惜经过一百六十年前的剧变,萧家高手损伤殆尽,如今家族衰落,只剩下家主这一位命符修士。  

而且近百年来,萧家一直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虽然在家主的号召下,后人诞生了不少,但至今尚无第二位命符修士!  

命符修士享寿三百载,萧家这位家主历经萧家的兴盛和衰败,可谓见证了沧桑变幻,令人唏嘘。  

既然有灵石矿脉,那必然会有道纹灵玉。  

方城让萧野帮自己留意,后者欣然答应。  

几天交流下来,萧野也从不少人口中得知了方城的事迹,尤其对他的剑法羡慕不已,多次开口讨教剑法。  

而方城随口指点几句,就让他如获至宝,欣喜不已。  

这位少年与方城一样,亦有一个剑仙之梦!  

少年说:“传闻阴罗宗的幽冥剑诀乃是云国第一剑法,日后我也要拜入阴罗宗,修炼这门剑法!”  

方城在等待期间,悄然出去炼制太乙雷丸,借着得天独厚的气象,终于让他炼成一枚!  

而恰好在这时,内门长老冯九章终于来了。  

只是,冯九章并非一个人来的。  

这天。  

四大外门长老、二十位外门弟子、一众散修阵法师以及萧家高层,尽皆来到仙客居外的大露台上,翘首等待。  

不久后,远处天空中出现一道宝光。  

宝光之中赫然是一位身穿蓑衣的老者身影。  

随着宝光临近,众人也都看清楚了老者的形貌。  

老者浓眉耸立,方脸膛,紫胡须,气度威严,坐在由十二只龙雁所承托的铜榻之上。  

那铜榻以宝玉、璎珞、灯盏、玳瑁、珊瑚、彩珠等诸物相镶缀,上撑伞盖,下结香绸,背后是一面白玉翠屏长扇,大有数十丈,如一轮半月嵌在碧空,灵光弥漫,极为不凡。  

老者来到萧家上空,神色严肃,低头俯瞰众人。  

卢薇等外门长老立刻带领一众弟子,齐声道:“拜见冯长老!”  

冯九章微微点头,转头对一旁虚空中某处说道:“高师弟,你也见一见大家吧!”  

虚空中传来一声轻笑。  

只见一团黑雾涌出虚空,翻滚之间,汇聚成一道高大魁梧的身影。  

来人是一位身高两丈,体型魁梧高大的雄壮男子,他身穿玄铁重铠,其上遍布魔纹,望之令人头晕目眩。  

男子面容粗狂,双目神光奕奕,充满摄人魔力,令人不敢直视。  

与冯九章相比,这位男子身上有一股惊人的魔意,直贯云霄,仿佛他体内就有一头狰狞可怖的天魔!  

只听冯九章说道:“卢道友,老夫接太上长老之令,此次任务以高师弟为主,尔等从今日起,皆需听命于高师弟。”  

卢薇美眸中闪过一抹异色,冯九章晚了十多日才来,莫非就是因为此人?  

此刻,她耳畔忽然响起冯九章的传音:  

“卢道友,高师弟乃是太上长老的关门弟子,切勿怠慢于他。”  

卢薇心头一震,连忙开口道:“拜见高长老。”  

其他人也跟着齐声喊道。  

男子微微一笑,淡然道:“吾名高冲,现在还不是什么长老,只是阴罗宗一名普通真传弟子而已,此次任务,你们按计划各司其职即可,如有不决之事,便以冯师兄意见为准。”  

“妾身明白。”卢薇点头道。  

高冲收起笑容,看向冯九章,说道:“冯师兄,事不宜迟,那我先下去了。”  

说罢,身形化作一团黑雾,缓缓消散,仿佛凭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