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那是当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开荒队的马车缓缓前行,辔铃叮当,轮轴毂舆吱呀作响。  

春季,灿烂阳光落在身上,让人感到温暖的同时又觉得生活美好。  

这一路下去,自己会有一个家,有一块地,还可以去官府领取种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田园生活。  

据说在敦煌城西北二十里有两面湖,而他们开荒队所去的地方距离湖泊很近。  

少女对未来充满了幻想。  

“宝宝饿了。”鹦鹉喊。  

唐小米伸手去兜里掏了掏,掏出一些葡萄干,还有甜瓜子,把手放到膝盖上。  

鹦鹉站在少女膝盖上,先吃葡萄干,后又啄食瓜子。  

这鹦鹉自己把瓜子皮嗑开,只吃里面的瓜子仁。  

吃光了瓜子,鹦鹉扯脖子喊:  

“姑娘好俊俏。”  

又晃着脖子喊:  

“哇哦,太刺激了。”  

透过鹦鹉的大眼睛,似乎能看到另外一片天地,在那个世界里鹦鹉过得很幸福。这时的鹦鹉显得活跃而乖巧。  

欧阳羡见到这一幕,啧啧称奇:“唐姑娘,这‘彩八哥’是怎么训得如此通人性。不知姑娘能否把这驯养之法教给我。我可以出重金求学。”  

唐小米揉了揉鼻子:“其实它不是八哥,而且它也不是我训练出来的,它天生就这样。爱学舌,很黏人。”  

“它不是八哥,那它是什么?”  

“是鹦鹉。”  

“鹦鹉?”  

“绯红金刚鹦鹉,其实它还没长大呢,等它成年,比普通猎隼还要大。”  

“哦,原来是一只鹰。”  

“不是,不是,不是鹰,是鹦鹉。”  

“哦,好吧。这鹦鹉哪里能买得到?”  

“我不知道在哪能买到,我就它这一只,而且它是一只雄鸟。其实这鸟也没什么好的,成天屋里哇啦说话,有的时候很烦人。”  

“我不嫌烦。”欧阳羡郑重道:“姑娘能否把它卖给我?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对它。我是一个爱鸟之人,家里还有三只鹰。”  

唐小米摇了摇头。  

欧阳羡遗憾地笑了笑,略显尴尬。  

这时车里一位书生站了起来,朗声道:“难道这位侠客没听说过三国祢正平的鹦鹉赋吗?”  

这书生也是凉州人,第一次开荒队出城的时候,他没来得及报名,恰逢开荒队遭遇马匪,反而给他争取到时间,紧赶慢赶追上开荒队。唐小米窃喜他来得晚了点,否则就轮不到自己给林捕头当文职跟班了。  

书生贸然站起身说话,似乎哪里得罪了欧阳少侠。  

欧阳羡紧绷着脸,不理人。  

那书生仿佛没看到欧阳羡脸色,扇了扇手中的破扇子,得意一笑,朗诵道:“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全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  

书生把祢衡的鹦鹉赋从头到尾背诵一遍。  

欧阳羡的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  

书生仰着头,微笑环顾众人,脸色颇有得意之色,又道:“除了祢正平的鹦鹉赋,唐朝还诗云:‘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这也是写鹦哥的,难道这位侠客也没听说过吗?”  

欧阳羡眯了眯眼睛,不善目光瞟向书生。  

书生似乎还未察觉到危险,继续道:“传说周帝武则天饲养过一只白鹦鹉,那鹦鹉诵经如…”  

“你能不能闭嘴?”欧阳羡火了,指着书生道:“你有学问,你去报考科举,少跟我拽文!我是习武之人,我在武学上颇有造诣。而你呢,好似学富五车,可你如今还不是混在开荒队里?你有什么好拽的?”  

“唉,你这侠客,说话怎的如此无礼。你不尊重我也便罢了,何必侮辱圣贤?”  

“我哪里侮辱圣贤?”  

“刚才你说,我好似学富五车,你可知这句成语来自何处?你知是哪位先贤说给哪位先贤的?”  

欧阳羡词穷语塞。  

书生质问:“你什么也不懂,还好意思说话,如果我是你,早因‘无知’而‘汗颜’!”  

欧阳羡彻底火了,指道:“孙子,你给我下车!”  

“呵呵,孙子乃是兵家至圣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书生的话还没说完,欧阳羡忍无可忍,滚下马,跳上车,抓住书生脖领,就往车下拽。  

看欧阳羡愤怒模样,是想殴打书生。  

这时车上人纷纷站起身劝解,独牙老者也站起身,拿起小拐棍敲打欧阳羡,一边打一边骂:“学武之人就你这般德性,简直是给欧阳鲲鹏丢人。”  

见车上混乱,林捕头赶了过来。  

林捕头稍微了解情况,一瞪眼道:“唉唉唉,都干什么呢!没看见我在这里吗?都给我老实一点!”  

突然一笑:“哎呦,欧阳少侠,您伤还没好利索,快快别伤了筋骨。来,您先上马。这里的事交给我。”  

欧阳羡轻哼一声,跳上马背。  

林捕头抽出马鞭,照着书生劈头盖脸抽打几下:“柳三玄,你给我听好了。咱们这一路能否顺利到达敦煌,全凭几位侠客帮忙。你再敢得罪少侠,看我不打死你!”  

“殴打读书人,你们有辱斯文!”书生柳三玄色厉内荏地喊了一句。  

“还敢废话?”林捕头再摔几鞭。  

书生柳三玄抱着脑袋,瑟瑟发抖,再不敢言语。  

车队继续前行,直到天黑,才来到凉州和甘州交界。这里有军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