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来自公主的橄榄枝(下)(1/2)
“公主言重了。”崔氏连忙开口。
即便她来之前有些不悦,现在听到康乐公主这番话,心里的那点不高兴也散得无影无踪。
崔氏出生于逐渐没落的二流世家,她聪明,有野心,也懂隐忍,察言观色是她从小必学的课程,对于皇权有着发自内心的敬畏。
康乐公主是周贵妃的女儿,她的母妃虽无皇后之名,却有六宫之主之实。
陈皇后逝世近二十年,嘉和帝不曾再立过皇后,后宫大权一直掌在周贵妃手中。
她的外家是权势滔天的左相府周家,周贵妃膝下仅有一子一女。
顶着这样的出身,哪怕康乐这些年骄横跋扈得如螃蟹,若大的京都,除了寥寥三二个之外,几乎找不出敢对她有半分不敬的人。
崔氏嫁给雍国公后,丈夫既有本事对她又宠爱有加,她的身份跟着水涨船高,这些年自信心逐渐膨胀。
可这种膨胀并不是没有限度的,至少在康乐面前,她不敢摆半分架子。
至于康乐被禁足一事,除了宫里的那几个人,外面并无人知晓。
康乐定亲之后,就没在众人面前露过面,大家都还以为她这些年玩够了,定了亲之后,就收了性子,安安心心在自己的宫里安心待嫁了。
康乐是周贵妃一手养大的女儿,性情跋扈不假,却不会真蠢到哪里去。
之前连连受挫,行事鲁莽,不顾头尾,差点因此被嘉和帝关进家庙,是因为她十六岁之前的日子过得太过顺遂,受不得半点违逆。
现在被磋磨教训了几个月,十六年养成的唯我独尊,眦目必报的本性想瞬间改过来是不可能的,智商却在逐渐回笼。
也就是说,起码知道对付顾汐宁不能来硬的,需要迂回行事。
自从知道顾汐宁平安归来之后,这些日子她一直在心里寻找合作的对象。
婆母一家人首先被她排除,这家人太过精明,同时又和顾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不到迫不得已,他们是绝对不会招惹顾汐宁这样的大敌的。
蒋家三房的幼子进了顾氏族学,他们也几乎可以排除在外,唯一可以拉拢合作的就是崔氏了。
第一,崔氏够聪明,同时她的这种聪明只限于内宅,论大局和长远目光,远比不上二房夫妇。
第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视蒋禹为眼中钉,肉中刺,她想为自己的儿子谋取国公府的爵位,就必须除掉蒋禹。
而蒋禹最大的靠山就是顾汐宁,他从小跟在顾汐宁屁股后长大,顾汐宁待他如同亲弟一般。
崔氏想除掉蒋禹,顾汐宁就是最大的拦路虎,也就是说,她与顾汐宁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崔氏背后就是雍国公蒋迟,如果顾汐宁真将崔氏怎么样了,蒋迟不可能视而不见。
综合这几种原因,崔氏就是她选择合作的不二人选。
康乐瞧着崔氏面上露出的谦恭,满意的笑了一笑,随后朝她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五婶里面请。”
崔氏随她一同来到公主府待客的花厅。
康乐的公主府乍一看不显眼,实则处处低调中透着奢华。
她禁足的这段时间,公主府是周贵妃着人帮装修打理的。
以周贵妃对女儿的宠爱,自然不会亏待康乐,她知道嘉和帝这段时间对女儿不满,没敢把公主府装修得太过招眼,却处处考究精致。
崔氏娘家近几十年虽已逐渐没落,可到底是承传了数百年的望族,她嫁到国公府又近十年,眼界自是不可能差的。
一眼就瞧出这公主府处处精致,很多不显眼的地方却透着低调的奢华,其中有些摆设,连安阳长公主府上都不曾见过。
瞧到这里,越发的觉得与康乐打好关系,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双方各有所图,气氛知识融洽无比,两人刚入花厅,很快有丫鬟端着泡好的茶上来。
“五婶请喝茶。”康乐挥开丫鬟,亲自动手为崔氏斟了一杯茶。
崔氏一年受宠若惊地端起来,轻轻抿了一口,茶一入口,眼睛就一亮,将茶咽下之后,立即脱口赞了一句:“好茶!”
这句赞美道不是阿谀之词,以康乐的身份,刚刚出嫁,周贵妃帮他备的茶点自然是极品中的极品。
“五婶喜欢,一会我装上一包,一会带回去就是。”康乐微微一笑,也跟着喝了一口茶。
“公主太客气了。”
“无妨,如今咱们是一家人,没那么多讲究,今日叫五婶过来,是有些事想和五婶商量。”康乐摆了摆手。
“公主但讲无妨,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一定尽力。”崔氏一听,顿时打起精神。
心想,终于来了,她既不憨也不傻,自然知道康乐公主不会无缘无故的向自己示好。
“也没什么大事,我这人的脾气五婶应该也听说过,就一个字:直,既有什么说什么,不会转弯抹角,若有说的不对之处,还望五婶见谅。”
“无妨,公主有什么话尽管说。”
你们都下去吧,康乐挥开下人,随即将目光转到崔氏身上:
“五婶应该很不喜欢你家世子吧?”
崔氏听得一呆,嫁入国公府这么多年了,她还没见过谁如康乐这般,如此毫不遮掩的问这个问题。
“五婶不必这样看着康乐,我没有恶意,你与你家世子有着天然的对立立场,这没什么难猜的,试问这世上哪个做母亲的人,不想着为自己的
即便她来之前有些不悦,现在听到康乐公主这番话,心里的那点不高兴也散得无影无踪。
崔氏出生于逐渐没落的二流世家,她聪明,有野心,也懂隐忍,察言观色是她从小必学的课程,对于皇权有着发自内心的敬畏。
康乐公主是周贵妃的女儿,她的母妃虽无皇后之名,却有六宫之主之实。
陈皇后逝世近二十年,嘉和帝不曾再立过皇后,后宫大权一直掌在周贵妃手中。
她的外家是权势滔天的左相府周家,周贵妃膝下仅有一子一女。
顶着这样的出身,哪怕康乐这些年骄横跋扈得如螃蟹,若大的京都,除了寥寥三二个之外,几乎找不出敢对她有半分不敬的人。
崔氏嫁给雍国公后,丈夫既有本事对她又宠爱有加,她的身份跟着水涨船高,这些年自信心逐渐膨胀。
可这种膨胀并不是没有限度的,至少在康乐面前,她不敢摆半分架子。
至于康乐被禁足一事,除了宫里的那几个人,外面并无人知晓。
康乐定亲之后,就没在众人面前露过面,大家都还以为她这些年玩够了,定了亲之后,就收了性子,安安心心在自己的宫里安心待嫁了。
康乐是周贵妃一手养大的女儿,性情跋扈不假,却不会真蠢到哪里去。
之前连连受挫,行事鲁莽,不顾头尾,差点因此被嘉和帝关进家庙,是因为她十六岁之前的日子过得太过顺遂,受不得半点违逆。
现在被磋磨教训了几个月,十六年养成的唯我独尊,眦目必报的本性想瞬间改过来是不可能的,智商却在逐渐回笼。
也就是说,起码知道对付顾汐宁不能来硬的,需要迂回行事。
自从知道顾汐宁平安归来之后,这些日子她一直在心里寻找合作的对象。
婆母一家人首先被她排除,这家人太过精明,同时又和顾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不到迫不得已,他们是绝对不会招惹顾汐宁这样的大敌的。
蒋家三房的幼子进了顾氏族学,他们也几乎可以排除在外,唯一可以拉拢合作的就是崔氏了。
第一,崔氏够聪明,同时她的这种聪明只限于内宅,论大局和长远目光,远比不上二房夫妇。
第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视蒋禹为眼中钉,肉中刺,她想为自己的儿子谋取国公府的爵位,就必须除掉蒋禹。
而蒋禹最大的靠山就是顾汐宁,他从小跟在顾汐宁屁股后长大,顾汐宁待他如同亲弟一般。
崔氏想除掉蒋禹,顾汐宁就是最大的拦路虎,也就是说,她与顾汐宁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崔氏背后就是雍国公蒋迟,如果顾汐宁真将崔氏怎么样了,蒋迟不可能视而不见。
综合这几种原因,崔氏就是她选择合作的不二人选。
康乐瞧着崔氏面上露出的谦恭,满意的笑了一笑,随后朝她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五婶里面请。”
崔氏随她一同来到公主府待客的花厅。
康乐的公主府乍一看不显眼,实则处处低调中透着奢华。
她禁足的这段时间,公主府是周贵妃着人帮装修打理的。
以周贵妃对女儿的宠爱,自然不会亏待康乐,她知道嘉和帝这段时间对女儿不满,没敢把公主府装修得太过招眼,却处处考究精致。
崔氏娘家近几十年虽已逐渐没落,可到底是承传了数百年的望族,她嫁到国公府又近十年,眼界自是不可能差的。
一眼就瞧出这公主府处处精致,很多不显眼的地方却透着低调的奢华,其中有些摆设,连安阳长公主府上都不曾见过。
瞧到这里,越发的觉得与康乐打好关系,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双方各有所图,气氛知识融洽无比,两人刚入花厅,很快有丫鬟端着泡好的茶上来。
“五婶请喝茶。”康乐挥开丫鬟,亲自动手为崔氏斟了一杯茶。
崔氏一年受宠若惊地端起来,轻轻抿了一口,茶一入口,眼睛就一亮,将茶咽下之后,立即脱口赞了一句:“好茶!”
这句赞美道不是阿谀之词,以康乐的身份,刚刚出嫁,周贵妃帮他备的茶点自然是极品中的极品。
“五婶喜欢,一会我装上一包,一会带回去就是。”康乐微微一笑,也跟着喝了一口茶。
“公主太客气了。”
“无妨,如今咱们是一家人,没那么多讲究,今日叫五婶过来,是有些事想和五婶商量。”康乐摆了摆手。
“公主但讲无妨,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一定尽力。”崔氏一听,顿时打起精神。
心想,终于来了,她既不憨也不傻,自然知道康乐公主不会无缘无故的向自己示好。
“也没什么大事,我这人的脾气五婶应该也听说过,就一个字:直,既有什么说什么,不会转弯抹角,若有说的不对之处,还望五婶见谅。”
“无妨,公主有什么话尽管说。”
你们都下去吧,康乐挥开下人,随即将目光转到崔氏身上:
“五婶应该很不喜欢你家世子吧?”
崔氏听得一呆,嫁入国公府这么多年了,她还没见过谁如康乐这般,如此毫不遮掩的问这个问题。
“五婶不必这样看着康乐,我没有恶意,你与你家世子有着天然的对立立场,这没什么难猜的,试问这世上哪个做母亲的人,不想着为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