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方的地平线出现了第一抹晨曦。  

昨夜炮火轰鸣,杀声震天的安邑坊沉寂下来了。  

是死一般的沉寂。  

神都各衙门相继赶来,披甲禁军左右列队跑步跟随,整齐的靴声落地,阵势煊赫。  

咯吱咯吱的车毂碰撞和马蹄声传进来。  

初秋早风凉意深重,却让所有人不得清静。  

因为随着这阵风,那些鲜血的味道,也随之而来,直冲众人鼻端。  

无数的死尸与鲜血混杂在一起,恶臭弥漫,腥气冲天。  

人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是非恩怨,似乎都已随着他们的血肉在凄凉的长街悄悄腐烂发臭。  

眼前的残酷血腥犹如一副修罗图景!  

群臣无不两股战战,露在官服外面的双手难以自抑地颤抖了起来。  

就像清晨的寒风在这一瞬间侵蚀了他们的每一寸肌肤。  

周利贞盯着满地的断肢残臂,发现自己心脏几乎要跳破胸膛,裤子热乎乎、湿漉漉的。  

这一幕,彻底扯碎了他的胆量。  

他发疯似的跑向御医,声嘶力竭道:  

“太子殿下怎样了?”  

望着辇车上昏厥的身影,还有右手孤零零的食指,满朝权贵脊骨发寒。  

那是帝国储君!  

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存在啊!  

太子妃惨死、亲生血脉尽断!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有大臣喃喃自语,在未来的人生里,他恐怕夜夜都会被这个噩梦所惊扰。  

恶魔?  

群臣毛骨悚然。  

他们齐齐注视着烧成废墟的府邸。  

张巨蟒死了么?  

如果没死,此獠是不是躲在暗处窥视着这里,脸上露出残忍快意的笑容?  

一切都是疑问。  

但满城都很清楚,昨夜的流血事变仿佛十八级大地震,必将在天下掀起惊涛骇浪。  

这么一场轰动的大灾劫,朝廷必须要找到一个罪魁祸首,才能给各方一个交代,维护住体面。  

满街的尸体,也将天下局势推向了极端的深渊。  

储君血脉尽断,就算活着也是个残废,他几乎丧失继承帝国的资格。  

最重要的是,两座火山已经对撞在一起了,而张巨蟒大概还活着,此獠又会展开怎样的报复?  

“嘻嘻嘻,好多死人呀。”  

长街尽头,弥漫的血雾中,突然走来一个曳地白裙的女子。  

就像红色土壤的凄凉山谷,盛开一朵洁白的花。  

画面戛然而止!  

周遭刹那间如坠墓窖,鸦雀无声。  

“他没脑袋,这个没穿衣服好羞羞,还有你看着我干嘛呀,你怎么不说话。”  

太平蹦蹦跳跳,俄而又凑过脸去,好奇的看地上的尸体。  

群臣头皮发麻,噤若寒蝉。  

殿下白裙那几抹触目惊心的血迹,就像几条长蛇在盘踞蜿蜒。  

帝国雍容华贵的女人,此刻却无比的陌生。  

“都不说话,都不理我。”  

太平怔怔的看着几具头颅,神情逐渐自闭木讷,目光空洞散乱。  

“殿下!”  

帝国首相狄仁杰脸上皱纹更深刻了,目露忧愁。  

“我是殿下?”  

太平指了指自己,玉颊露出一丝笑靥。  

“嘻嘻,我是殿下,殿下看到杀人啦,好好玩。”  

太平快乐的拍手,笑得前仰后合。  

她骤然止住了笑容,眼神怯懦,“我不是殿下,我才不敢做殿下呢。”  

像是一道闪电击中了群臣的心脏,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震惊和悲痛!  

她是唐高宗最受宠爱的女儿,她是大周帝国唯一的公主。  

原来,如此光彩夺目,权势熏天的女人,也会这般可怜无助。  

她绝美容颜中的那丝凄惶,她踩着满地的尸骨和血水而来。  

她疯了!  

这个仪态万千的帝国公主,已经疯了!  

她究竟经历了怎样残酷的场面,才会变成这样?  

一定是张巨蟒这个恶魔!  

此獠疯狂折磨殿下,发泄心中的暴戾!  

“御医!”狄仁杰神色惶惶,艰难蠕动着嘴唇:  

“快,快给殿下医治。”  

“你走开!”太平盯着御医署的女官,脸色陡然扭曲起来,尖声道:  

“就是你在逼我!”  

群臣满腔的怒火几乎让他们透不过气来。  

张巨蟒这尊可怕杀魔,究竟是以什么残忍手段逼疯殿下?  

“求求你,你走好不好。”  

太平精神涣散,声音带着哀求。  

几个女御医不敢靠近。  

太平有了安全感,眼底的恐惧才消散些许,她嘴里一直念叨:  

“娘,你别逼我,你别逼我…”  

群臣面面相视,皆能看到对方眼里的惊悚。  

仅凭这句话,他们就能推测出始末。  

陛下谋划了这场突袭,而且还强迫殿下参与其中!  

躲在深宫的老妇人,才是罪魁祸首,是她亲手缔造一场恐怖灾难!  

这一刻,无数大臣为之激愤!  

为了一己私心,让一千禁军儿郎葬送,储君全家惨死,帝国公主陷入疯癫。  

满意否?  

可还满意自己的杰作?  

一些臣子突然有些悲哀,脑海里萌生一个大逆不道又怪异的念头。  

这样的皇帝,还能执掌乾坤么,还能主宰帝国几千万百姓么?  

一瞬间,他们发觉自己后心全都被冷汗浸透,风一吹觉得冰凉一片。  

远处陡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