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相杀!  

不过短时间内,可以保持微妙的平衡。  

从表象看,刚刚认子,就算双方心中藏着怨恨,也要顾及天下百姓的看法,表面上必须营造母子其乐融融的虚伪行径。  

内里看,陛下和张巨蟒彼此都有能力毁灭对方。  

但是又顾忌重重。  

越是这样,双方越会投鼠忌器,从而形成相互忌惮,不动杀机的局面。  

也可以俗称为——  

冷战!  

这种僵持的局面能维持多久,就看双方谁先按耐不住。  

要是谁露出稍纵即逝的破绽,苍生社稷就要动荡了!  

但是显而易见,张巨蟒成了赢家。  

能跟主宰江山的皇帝对峙,甚至占据上风,这何尝不是一种恐怖的强势?  

崔玄暐冷笑一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驯兽师遭到反噬了。”  

自以为高明的驯兽师,把一只幼虎放在笼子里饲养。  

可等到老虎长大了,驯兽师却对此浑然不觉,或者故意视而不见。  

最终老虎撕破铁笼,张开獠牙对准驯兽师。  

听到崔相低声的话语,诸多官员相继点头。  

此獠已经走出了陛下的阴影,挣脱了皇权的束缚。  

“不满二十四岁啊!”有大臣悄悄感叹。  

说句大不敬的话,此獠不仅能熬死陛下,还能熬死庐陵王和相王。  

就像三国末期,司马懿靠年纪优势摘了桃子。  

身旁的同僚似在回忆什么,心有余悸道:  

“你要想想此獠做过什么事?”  

那大臣怔了怔,根本不需要拼凑记忆,那些事迹很快浮现在脑海里。  

拒绝做陛下面首,声名鹊起。  

当街刺杀万国俊的儿子。  

朝殿杀堂兄除害。  

在皇城剁掉令人闻风丧胆的来俊臣!  

之后,此獠行事越来越恐怖。  

勒令寺庙交税,杀高僧和尚如屠猪狗。  

北上,一夜覆灭四十多家世族豪强!  

一战抹去突厥帝国,让天下万邦震惊。  

宗庙杀宰相,斩皇孙!  

将天下第一门阀屠戮殆尽!  

前些日子,屠了皇族!  

现在,可怕到跟皇权分庭抗礼!  

最后呢?  

念及于此,那大臣竟觉得浑身透不过气,有股窒息感袭来。  

张巨蟒完全是以鲜血人命铺垫自己的上升道路。  

回首望去,阶梯路上累累白骨,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现在站上阶梯最顶端,此獠能容许有人跟他并肩?  

大臣偷偷觑了陛下一眼,头皮发麻。  

“回宫!”  

威严清亮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号角声吹起,旗帜飘扬,队伍重新出发。  

武则天坐在凤辇里双目微闭,神情疲惫,脸色就像道路两旁坠落的树叶一样,显得枯黄而了无生气。  

落日的余晖透过半掀的帷幔照射进来,斑驳陆离地打在她的额头上。  

武则天拿起锦榻边上的铜镜,看了一眼。  

骤然发现,自己眼角的皱纹看上去就像一条正在困境中挣扎的蜈蚣。  

“砰!”  

她将铜镜狠狠摔在地上,透过帷幔,死死盯着凤辇外那道白袍。  

“为什么!”  

武氏宗庙。  

百姓早已散去,满朝权贵窃窃私语。  

众人的眼神皆投注在储君武三思身上。  

皇帝认了儿子,该走的程序还是得走。  

武家宗庙走一遭,还得李家宗庙打个转。  

陛下必须带张巨蟒祭祀,告诉先辈们,朕收义子了…  

可这未免也太屈辱了吧?  

张巨蟒在李唐宗庙宰了李唐臣子,还杀了李唐嫡脉。  

武家就更凄惨了,祖地庄园寸草不生,沦为阴森的无人区。  

这两家祖宗要是看见此獠踏进来,会不会气得灵牌冒烟?  

察觉到周遭的目光,武三思太阳穴凸起,面孔剧烈狰狞起来。  

武则天穿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垂下珍珠的皇冠,表情看不出情绪波动。  

不过群臣几乎都能猜测到陛下心中的尴尬和耻辱。  

要是政治意图圆满达成,倒不介意让此獠进去走个过场。  

可是认子的计谋完全以失败告终,再让此獠进宗庙祭祀,完全是往自个脸上甩耳光啊!  

宗庙外的气氛渐渐变得诡异。  

这时。  

张易之神情平静,风轻云淡道:  

“母皇,这些繁文缛节可以省去了,您心中念着儿臣就行。”  

武则天闻言,悄悄略松一口气,正要开口。  

“倒还给自己留几分脸皮。”  

微弱的讥笑声突然响起,格外刺耳。  

群臣愕然,哪个蠢货?  

张易之循声而望,就迎上了武攸暨一道恶狠狠的目光。  

“哦?”张易之踱步过去,漫不经心道:  

“皇姐夫,看来你对我怨意颇深啊。”  

武攸暨深呼吸一口气,酝酿着情绪,最终还是颓然的低下了头。  

群臣见状腹诽,武家尽出怂包!  

你甚至连跟此獠对视的勇气都没有。  

张易之收回目光,皱了皱眉,又侧身走向另一个人。  

宋之问眼神躲闪。  

满朝权贵面面相觑,难道此獠要立威?  

宋之问这个投机者,可是率先投靠东宫,甘当武三思的急先锋。  

“你刚刚怎么看我?”张易之盯着宋之问。  

宋之问惊骇的抬起头,嗫嚅道:  

“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