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中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川地理不会有错…”  

秦桑将神识探入玉简。  

堪舆图上仔细描绘的范围,其实只局限于北荒东侧的部分,其他地方大片大片空白。  

不过,通过堪舆图,秦桑对中州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中州和北辰境有点儿像。  

修仙界有一个完整的大陆,不像北海三境分裂。  

不过,中州幅员辽阔,远非北辰境可比。  

按照堪舆图上的描述,北荒比北海三境加起来还要大一些,但因为绝大部分都是不适合凡人甚至修士居住的蛮荒之地,又是中州最贫瘠和混乱的区域。  

中州最富庶之地,当属北荒南方的烟雨十九州,号称汇聚天地之灵秀,宗派林立,尤其佛道两门最为兴盛。  

由于相隔甚远,玉简里跟中州有关的信息很少,非常笼统。  

不过,寥寥几句里却着重提到了秦桑不久前才听到的那个名字——八景观。  

仅有八个字。  

道门之宗,真君道场!  

真君。  

中州道门对化神期大能的尊称。  

“果然有化神真君,怪不得八景观行事如此霸道!”  

秦桑目光微凝,又有些疑惑,“猎凶之时,那位真君为何不出手?”  

他视线继续移动,烟雨十九州以西,便是世称西漠的地带,常见沙漠戈壁,信息就更少了,几乎相当于没有。  

另外便是大陆东方,被中州修士称为东海的海域,有许多海外仙山,不乏海外散修和势力。  

青衫修士此刻就误以为秦桑来自海外仙山。  

此东海非彼东海,和长髯道士提到的东海归墟没有半点儿干系。  

北海有极,而东海无涯。  

当然,这只是低阶修士的认知。  

秦桑知道,东海尽头肯定也是风暴带。  

中州的疆域着实广阔,怪不得令潇湘子赞叹不已,算上海域和陆地,北海和沧浪海都远远不及。  

“前辈神通广大,天下之大都可去得。恕晚辈才疏学浅,对北荒的大能和势力并不了解,不敢妄言,误导前辈。前辈抵达北荒后,不妨去一趟天北楼,晚辈也可以代劳。另外,北荒有九灾…”  

说着,青衫修士忙又取出一枚玉简,“晚辈并未在北荒游历太久,只经历过一次雷灾,是能危及晚辈性命的灾劫,对前辈而言当然不算什么。不过,还有可能出现各灾齐至的情况,危险程度暴增,前辈最好稍加防范。”  

青衫修士毫无保留,把他知道的一切一股脑说了出来。  

秦桑得到他想要的,甚为满意,颔首道了声:“打扰了。”  

接着,他身影由实转虚,就这么在青衫修士面前消失。  

青衫修士只觉背后凉飕飕的,不知何时惊出来一身冷汗,僵立了足足一炷香之久,才敢动弹。  

此时,秦桑已经出现在海面上,向南飞遁。  

“北荒好像有潇湘子前辈提及一个地方,若是顺路,去看看是否有主人,回头可作为洞府备选…”  

秦桑想起潇湘子在玉简里记录的一次遭遇,打定主意,遁速如电。  

途中几乎没有停顿,直至抵达北荒,找到堪舆图上标注的一个坊市,花费重金在天北楼购得囊括整个北荒山川地理的堪舆图,对北荒有了更深的了解。  

不费吹灰之力,秦桑找到目标——天裂谷。  

此去天裂谷,需绕行一段,还可以接受。  

随即,秦桑便踏上征程。  

他单人独行,并未刻意隐蔽行踪,但也极少接触北荒的势力。  

北荒邪魔当道,局势混乱,大势力都不太好打交道,秦桑现在还是以佛骨舍利为重,不想节外生枝,干脆不与他们接触。  

危险是相对而言的。  

秦桑和身外化身两个元婴中期修士,在哪里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遭遇北荒九灾也能轻松应付。  

天裂谷。  

此地高原山脊,不知缘何裂开,蜿蜒无际,谷行地上,因此得名天裂。  

北荒流传,天裂谷乃是赫赫有名的凶地之一,九灾轮番发生,不知多少修仙者葬身于此。  

纵然危险,仍让北荒修士趋之若鹜,原因便是天裂谷生长了无数珍稀的灵药,有着别处没有的机缘。  

天裂谷的一个缺口处,周围山峰上人影绰绰,低阶修仙者汇聚于此,专注盯着谷内浓重的云雾,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开谷了!”  

突然有人大喊。  

接着,各山上都爆发出欢呼之声。  

只见谷内云气滚滚,以极快的速度变得稀薄起来,原本视野里白茫茫一片,现在能够隐隐看到谷内的草木。  

所谓的‘开谷’,是天裂谷附近修士约定俗成的叫法。  

在云气稀薄的这段时间,九灾出现的频率将大大减少,乃是最好的入谷时机,修士都是以谷内云气变幻来判断进出的时间。  

当地修士都知晓进退,对云气的规律了如指掌,不会深入谷内。  

云气变化极快。  

欢呼声还未落下,如潮水般退入天裂谷深处,视野愈发清晰。  

有人按耐不住了。  

一道金光冲下山峰,一闪没入云中。  

下一刻,各山头遁光闪耀,争先恐后进谷。  

此刻,秦桑正站在不远处的一座山峰上,看着众修入谷的景象,不禁想起自己修为尚低的时候。  

他手里握着一枚玉简,里面是天裂谷概略,据此分析出来,潇湘子前辈记录的那个地方,应该就在这一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