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退钱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知道怎么退钱,以章代钱好了,因为上一章有人说太水了。)  

魏征只献了一计,让唐太宗给酆都判官崔珏写了一封信,信中请求崔判官帮助唐太宗还阳。  

那崔判官又有名“崔珪”,取的乃是杜鹃啼血之意,以影射帝王含冤陨落。  

可如今李世民应当是今年寿终,由太子李承乾(贞观十七年被废)继承大统。  

魏征听李世民说,乃是地府之人带他下地府,所以写出这封信件,想为主谋划。  

唐王觉得有理,决定搏上一搏,拿了书信,攥在手中。  

等夜晚睡觉时,拿走了门外两位将军的画像,当时魂灵出窍,被勾魂使者带到了地府之中。  

李世民在幽冥徘徊,却遇崔珪主动前来接驾,遥遥招手大喊:  

“大唐皇帝!在这呢,这呢!”  

李世民闻言抬头看去,正是个头顶乌纱,腰围犀角的判官。  

李世民走过去,见他跪拜在路边,口口声称:“陛下,有失远迎,切莫怪罪!”  

李世民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  

那人道:“微臣以前,在阳间侍先君驾前,为兹州令,后拜礼部侍郎,姓崔名珪。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李世民闻言大喜,搀扶他起来,问道:“劳烦先生了,可得救我一命?”  

崔珪起来后,便直言道:“陛下,您乃是天上紫薇帝君下凡,我乃是生时是臣,死后升为鬼仙,亦是臣子!不必称我为先生。”  

李世民点头,随后将信件递给了崔珪。  

崔珪览信毕,暗道不好,皱眉道:“几日前,无尘真君刚来过,观望地府作为。十殿阎罗乃是阴间天子,为此加强了管理,却是不好为陛下延寿了。”  

“况且,写着陛下您寿元的那账本,阎君已经看过了,我怎敢再阳奉阴违?”  

若是此时往生死薄上改笔,却是难办。  

见崔珪为难起来,李世民便慌了神,连忙道:“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崔珪为难片刻,于是说道:“此事,定要先去十殿阎罗报备,若是阎君只口否决,就是我也难办;若是阎君含糊不清,只说按规矩办事,那还尚有周旋。”  

他们这些仙神有几个不沾亲的,念恩都会走个后门,只要不过分,偶尔的方便也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便过去了。  

要是十殿阎罗坚决不肯,那便说明一点机会都没有,甚至还会收走崔珪的权力;  

若是不然,崔珪偷偷改了便是,阎君也会装作不知,只是日后被人检举,就要崔珪自己担责任了。  

有时候想图方便,需要自己做那个恶人,不能既要别人给你开方便门,又要别人难做。  

反正笔与生死簿都在崔珪手中。  

但考虑到最近的事,还是得私下说一声才是。  

于是崔珪带着李世民前去面见十殿阎罗。  

引皇帝过“幽冥地府鬼门关“,路上竟遇李建成、李元吉,又是好一番纠缠。  

幸好崔珪念恩,又知李世民来历,守护身前,方才平安过了那里。  

本来崔珪乃是死后升为判官之人,是不该与凡尘有留念的。  

若是一般的帝王,臣子若是死了,被升为鬼仙,便不再是臣子,毕竟单论天下,也不止大唐一国。  

可谁让李世民是紫薇大帝下凡,只得恭敬办事。  

崔珪正要交代李世民只见那边有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太宗遂与崔判官并二童子举步前进,来到殿外等候。  

太宗正在观望森罗殿外景象,只见那壁厢环珮叮噹,仙香奇异,外有两对提烛,后面却是十代阎王踏步而至。  

十王出在森罗宝殿,控背躬身,正要迎迓太宗。  

太宗谦下,不敢前行。  

寻思道:‘我真是个什么紫薇帝君转世?怎滴阴间天子也这般对我?’  

十王面上不好直说是因为紫薇大帝之故,于是变了個法子道:  

“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理所当然,何须过让?”  

太宗回礼道:“朕多有得罪,岂敢论阴阳人鬼之道?”  

接着太宗前行,径入森罗殿上,与十王礼毕,分宾主坐定。  

太宗直言道:“朕如今寿元已定,但朕自论对得起百姓,还请阎君高抬贵手,与我些岁数。”  

十王让崔判官拿来生死簿,当下便对公论账,李世民果然应该亡于贞观十三年。  

于是十王记起无尘真君的交代,当下说道:“所谓阴阳有序,乱来不得!此事万万不可,唐王还是留下吧,我会托梦与魏征言说此事。”  

十王扣下了崔珪的笔,说道:“崔判官,今日劳累了,不若去休息几日?”  

李世民闻言死了心,方才跟着十王离开,入轮回道,重新回天上成为紫薇帝君。  

而凡间自有无尘盯着,在暗中相助。  

紫薇帝君下凡,是为了造出个盛世来,但预定的时间并不够,于是无尘接替了他那份未能完成的事情。  

还有一个要谈的,那便是为何不给李世民延寿。  

原本是因为紫薇帝君再用了二十年造出了盛世,如今无尘为还恩,便不再需要帝君去当那唐王了。  

...  

...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三年崩,同年,太子李承前继位,建元‘新天’。  

同年腊月,李承乾荒淫无度,穷奢极恶。  

百官之言不听,我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