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临阵倒戈(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伊水河,这条河向东北方向流动,在抵达洛阳后跟洛水河汇合,最后流入黄河。

由项声率领的楚军,水陆并进,向洛阳方向进发,一路上只遇到了秦军小股部队,都被击退了。

六月初9这天,部队正在行军,离洛阳已经不远了。

此时,酷热难耐,项声连铠甲都没有穿。

正当停下来休息时,一匹快马赶来。

“启禀将军,后方发现秦军大队人马!”

项声一听,顿时惊骇了。

旁边的丁固惊呼道:“将军,恐怕大事不好,中了秦贼奸计。”

项声道:“难道秦贼是故意隐藏在后面大山中,让我们深入三川郡腹地?”

丁固道:“末将以为,很有可能是这样。”

这时,又有另外一匹快马赶来。

“启禀将军,许倩将军中计了!”

他是那边残兵中赶来报信之人。

什么?连许倩也中计了?

当那士兵说出在洛水河遭半渡而击时,项声和丁固惊骇了。

“该死的秦贼,真狡猾!”

项声恨得牙痒痒的,对于眼前的局势束手无策。

作为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丁固在思考着自己该何去何从。。

兄长被项羽排挤,秦军势头强劲,这是不争的事实,季布多次跟季心、丁固谈心,对项羽有很大的不满,季心、丁固同样对项羽很不满。

思索片刻之后,丁固终于下定决心。

丁固道:“将军,我们既然退不回去了,干脆拼个鱼死网破,一鼓作气拿下洛阳。”

项声焦急道:“可后方怎么办?在后面有很多秦贼,威胁我们后方!”

丁固道:“若将军给两万士兵,末将一定死死抵挡后面的秦军,将军可无后顾之忧攻打洛阳。”

项声没有丝毫犹豫,答应了丁固的请求。

没多久,丁固带着兵马赶往南边。

————————

楚军后方数十里,这是由高进率领的秦军,有一万五千人。

对于项羽派项声打三川郡、颍川郡,事先得到消息的韩信,做好了全面的军事部署,派程开镇守洛阳。

程开按照韩信的指示进行调度,让高进在伊水上游的山林里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在洛阳,有程开直接率领的五万秦军,将会对楚军迎头痛击,项声后路被切断,不仅失败已成定局,连能否逃走都成问题。

第二天上午,前方来报,有一支正楚军向这边而来。

高进估计着,一定是来殿后的部队,下令部队继续前进,当与敌军相遇时,列阵迎战。

不久,部下来报,楚军领兵的是丁固,派人求见。

尽管高进很疑惑,为什么丁固会派人求见?还是决定见见丁固的人。

丁固的人见到高进后,取出一张布帛,布帛上用秦篆写着的文字。

布帛上写着,丁固愿意归顺大秦,今晚安营扎寨,在三更时分出来巡视,放秦军进入营寨。

看着这些内容,高进皱皱眉头,狐疑起来。

心道:“如若丁固真的肯降,那这是大好机会,但如果是丁固骗人,这这个办法引诱他上钩,待进入楚营后发现中了埋伏,那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不过,真要是这样,军功将会很大,实在太诱人了,高进还是要试试。

他当即回复那个人,表示今晚按计划行事。

到了凌晨,高进带着部下们,悄悄摸近楚营。

到了三更时分,丁固来到了营寨大门口,发出暗号,对面那边有暗号回应。

不多时,一队人马悄悄摸近,跟丁固碰头。

这批秦军有五千人,由一名都尉率领。

高进为了稳妥起见,先派五千人进入楚营,确保丁固没有骗人后,他才会带着剩余的士兵过来。

很快,楚营内喊杀声震天,又还等了一会后,确认丁固真的归顺后,高进再带着部下们冲入楚营。

战斗结束时,天刚蒙蒙亮。

“丁将军,你弃暗投明,又立下大功,朝廷定会重重赏赐。”

“我两位兄长还在楚营,但愿他们能没事!”

要是被项羽知道丁固投降,季布、季心,以及在彭城的家人,肯定会遭到项羽的毒手。

高进道:“没有一个楚军漏网,丁将军大可放心。”

不久后,伤亡情况统计出来了。

楚营的确无一人漏网,秦军战死五百余人。

凌晨还在睡梦中的楚兵们,被秦军突然冲入,几乎只有被宰割的份,就算及时起来,由于没有武器,也只是弱鸡。

本来,还可以让伤亡更小,更快结束战斗。

因为高进担心被骗,前期只派五千士兵入楚营,要是一开始带万人以上进入,情况肯定不同。

楚军无一漏网,不代表这里的楚兵全部死光了,还有二十个丁固的亲信还活着。

丁固对高进道:“我派人向项声报告,说我在这边挡住了秦军,让项声无‘后顾之忧’,我们再择机突袭项声。”

高进大笑道:“哈哈!项声就算到死,也不知道是这么回事!”

不久后,一批快马向洛阳方向疾驰,丁固派出的这个士兵,正是昨天派去跟高进见面的士兵。

————————

六月初十这天,由项声率领的楚军,还有一天即可抵达洛阳地区的平原地带。

斥候来报,在洛阳外未发现秦军,洛阳城墙上布满秦军旗帜,无法确定秦军人数。

这天下午,丁固的亲信赶到。

“启禀将军,丁固将军把后方的秦军挡住了!”

项声听后,总算安心下来。

他没有后顾之忧了,可全力在洛阳一带跟秦军决战。

在洛河一带有秦军,洛阳的一带的秦军肯定不会太多,秦军只能坚守洛阳。

项声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