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果断处理(3/5)
,能对有些楚兵产生影响。
午后,以训导丞吴严章为首,所有大队长、中队长集中一堂。
每个小吏负责三十人、每个小队负责三百人、中队一千五百人、大队七千五百人。
每个大队设有正副大队长,下辖官吏两百五十人。
训导部在白渠建设地设有十一个大队,官吏接近三千。
在这里,各队长加起来有七十余人,大多数上次在褒水渠那边曾见过皇帝,见面情形同样如此。
子婴首先问道:“诸位,在白渠教化敌兵,跟在褒水渠时相比如何?”
吴严章首先道:“回禀陛下,这里的敌兵,分为楚兵、齐兵、赵兵,齐兵和赵兵的教化,跟在褒水渠教化敌兵相若,敌兵逐渐不再敌视大秦、认同大秦。楚兵却不一样,他们对大秦甚为敌视,教化楚兵,比教化齐兵、赵兵难度大很多。”
苗巩道:“回禀陛下,楚兵对大秦敌意甚深,定是在楚国是被人挑起过对大秦的仇恨。”
第五大队第五中队长杨尧道:“回禀陛下,教化楚兵,比在褒水渠教化敌兵时相比,进度慢、成效差上不少。不过,臣会继续努力。”
第一大队长钟离阳道:“陛下说过,如果容易做到之事,要训导部何用?楚人虽然难教化,但臣有信心,定能让楚人归顺大秦。”
…………
各队长们各抒己见,没有人说气馁退缩的话。
第三大队长林泽说道:“陛下,每个宿舍三十名楚兵,有些已归顺大秦,有些对大秦敌意减少许多,有些还对朝廷敌意很深。臣认为,可把三种情况的楚兵再分开,把不同情况的人集中一起。有些楚兵,训导部辛辛苦苦教化,本已对大秦敌意减轻许多,别让他们被那些顽固不化楚兵蛊惑。”
子婴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考虑,向众人问道:“林队长所言,诸位觉得如何?”
杨尧道:“陛下,臣觉得此法甚好!”
钟离阳道:“臣赞同林队长所言,训导部好不容易化解许多楚兵对大秦的敌意,别让这些人再受到顽固楚兵的挑动、蛊惑。”
第九大队长蒋侗道:“陛下,把楚兵再重新分开,那些顽固的楚兵,的确无法再蛊惑其他楚兵。但是,那些已归顺大秦的楚兵,亦可影响其他楚兵,带动更多楚兵归顺朝廷。林队长所言,有利有弊。”
子婴道:“朕也知道有利有弊,关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相互衡量,做出最好的选择。”
有些思索起来,有些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希望有人有高见,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难题不好解决,现场暂时平静下来。
吴严章向皇帝道:“陛下,臣有一想法,或许可解决这个难题。”
子婴听后一喜。
其他队长们也注视着训导丞。
只听吴严章道:“楚兵中,对大秦敌视之心大减的人,归顺大秦只是早晚之事。最终顽固不化的,也只是少数,约有一成。只需把这一成的人分开即可,如若需要,可把这些人秘密处决,外面不会有人知晓他们去了何处。对于那些已经归顺大秦的,可以说是表现好,提前两三年脱离俘虏、降兵的身份。”
“好!说得好!吴卿家高见!”
子婴夸赞起来,他心底仁慈,那只是对自己人仁慈,对待始终不归顺大秦的人,他不会心慈手软。
其他队长想想,这办法虽然有些毒辣,的确是好办法。
子婴指示道:“先把这类顽固分子挑出来,跟其他敌兵分开居住和干事,等白渠建成后,要是仍然顽固不化的,没必要再浪费训导部人员去教化,若还需他们做工事则继续做,若不需要了,将其处决。若发现图谋不轨,果断处置。”
事情有好的方法解决,大家心情舒畅。
最后,皇帝说道:“大秦要重新统一天下,诸夏之人,未来皆是大秦子民。要让诸夏之人皆人心归顺大秦,朝廷需要诸位把工作做好,朕也相信你们能做好。”
在随后的晚膳中,子婴跟各队长们一同进食。
把总体方针确定下来后,训导部立即行动起来,做好相应安排布置。
子婴召见守将,对重新分开来的那近四千楚兵,要严格把守、监视。
第二天,子婴启程回去咸阳。
————————
时间再过了两天,到了休息日。
郭翀所负责的宿舍,三十个无聊的楚兵在交谈起来。
顾顺道:“今天不用为秦国干事,又不用饿肚子,真好。”
许陪道:“在这里八九个月了,日子过得很好啊!我觉得,秦国真的不是暴秦。”
顾顺冷冷道:“那是暴秦有需要我们替他修渠而已,要不然,哪会这么好心!”
尤达道:“你这话我不爱听,要是你回到家里,不好好干活,能有饭吃吗?我们干事才有饭吃,那是应该的。”
顾顺道:“哼!那是暴秦蛊惑人心的手段,我可不上当。”
唐德道:“我不懂什么蛊惑人心,反正我来关中后日子过得很好。”
孙桐也在帐篷内,留意着大家的谈话,他说道:“秦国朝廷真的很好,秦国皇帝陛下,真的是好皇帝。我觉得,在秦国比在楚国家乡好,只是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在秦地干事满五年后,我还得回家。”
顾顺对他有很大意见,说道:“哼!你已经被暴秦蛊惑了!”
孙桐反驳道:“蛊惑?这是实实在在的好,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
这时候,郭翀走了进来。
大多数楚兵快速站起,顾顺和两个楚兵慢吞吞站起,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郭翀道:“从今天开始,兄弟们要分开宿舍住,分开地方
午后,以训导丞吴严章为首,所有大队长、中队长集中一堂。
每个小吏负责三十人、每个小队负责三百人、中队一千五百人、大队七千五百人。
每个大队设有正副大队长,下辖官吏两百五十人。
训导部在白渠建设地设有十一个大队,官吏接近三千。
在这里,各队长加起来有七十余人,大多数上次在褒水渠那边曾见过皇帝,见面情形同样如此。
子婴首先问道:“诸位,在白渠教化敌兵,跟在褒水渠时相比如何?”
吴严章首先道:“回禀陛下,这里的敌兵,分为楚兵、齐兵、赵兵,齐兵和赵兵的教化,跟在褒水渠教化敌兵相若,敌兵逐渐不再敌视大秦、认同大秦。楚兵却不一样,他们对大秦甚为敌视,教化楚兵,比教化齐兵、赵兵难度大很多。”
苗巩道:“回禀陛下,楚兵对大秦敌意甚深,定是在楚国是被人挑起过对大秦的仇恨。”
第五大队第五中队长杨尧道:“回禀陛下,教化楚兵,比在褒水渠教化敌兵时相比,进度慢、成效差上不少。不过,臣会继续努力。”
第一大队长钟离阳道:“陛下说过,如果容易做到之事,要训导部何用?楚人虽然难教化,但臣有信心,定能让楚人归顺大秦。”
…………
各队长们各抒己见,没有人说气馁退缩的话。
第三大队长林泽说道:“陛下,每个宿舍三十名楚兵,有些已归顺大秦,有些对大秦敌意减少许多,有些还对朝廷敌意很深。臣认为,可把三种情况的楚兵再分开,把不同情况的人集中一起。有些楚兵,训导部辛辛苦苦教化,本已对大秦敌意减轻许多,别让他们被那些顽固不化楚兵蛊惑。”
子婴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考虑,向众人问道:“林队长所言,诸位觉得如何?”
杨尧道:“陛下,臣觉得此法甚好!”
钟离阳道:“臣赞同林队长所言,训导部好不容易化解许多楚兵对大秦的敌意,别让这些人再受到顽固楚兵的挑动、蛊惑。”
第九大队长蒋侗道:“陛下,把楚兵再重新分开,那些顽固的楚兵,的确无法再蛊惑其他楚兵。但是,那些已归顺大秦的楚兵,亦可影响其他楚兵,带动更多楚兵归顺朝廷。林队长所言,有利有弊。”
子婴道:“朕也知道有利有弊,关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相互衡量,做出最好的选择。”
有些思索起来,有些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希望有人有高见,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难题不好解决,现场暂时平静下来。
吴严章向皇帝道:“陛下,臣有一想法,或许可解决这个难题。”
子婴听后一喜。
其他队长们也注视着训导丞。
只听吴严章道:“楚兵中,对大秦敌视之心大减的人,归顺大秦只是早晚之事。最终顽固不化的,也只是少数,约有一成。只需把这一成的人分开即可,如若需要,可把这些人秘密处决,外面不会有人知晓他们去了何处。对于那些已经归顺大秦的,可以说是表现好,提前两三年脱离俘虏、降兵的身份。”
“好!说得好!吴卿家高见!”
子婴夸赞起来,他心底仁慈,那只是对自己人仁慈,对待始终不归顺大秦的人,他不会心慈手软。
其他队长想想,这办法虽然有些毒辣,的确是好办法。
子婴指示道:“先把这类顽固分子挑出来,跟其他敌兵分开居住和干事,等白渠建成后,要是仍然顽固不化的,没必要再浪费训导部人员去教化,若还需他们做工事则继续做,若不需要了,将其处决。若发现图谋不轨,果断处置。”
事情有好的方法解决,大家心情舒畅。
最后,皇帝说道:“大秦要重新统一天下,诸夏之人,未来皆是大秦子民。要让诸夏之人皆人心归顺大秦,朝廷需要诸位把工作做好,朕也相信你们能做好。”
在随后的晚膳中,子婴跟各队长们一同进食。
把总体方针确定下来后,训导部立即行动起来,做好相应安排布置。
子婴召见守将,对重新分开来的那近四千楚兵,要严格把守、监视。
第二天,子婴启程回去咸阳。
————————
时间再过了两天,到了休息日。
郭翀所负责的宿舍,三十个无聊的楚兵在交谈起来。
顾顺道:“今天不用为秦国干事,又不用饿肚子,真好。”
许陪道:“在这里八九个月了,日子过得很好啊!我觉得,秦国真的不是暴秦。”
顾顺冷冷道:“那是暴秦有需要我们替他修渠而已,要不然,哪会这么好心!”
尤达道:“你这话我不爱听,要是你回到家里,不好好干活,能有饭吃吗?我们干事才有饭吃,那是应该的。”
顾顺道:“哼!那是暴秦蛊惑人心的手段,我可不上当。”
唐德道:“我不懂什么蛊惑人心,反正我来关中后日子过得很好。”
孙桐也在帐篷内,留意着大家的谈话,他说道:“秦国朝廷真的很好,秦国皇帝陛下,真的是好皇帝。我觉得,在秦国比在楚国家乡好,只是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在秦地干事满五年后,我还得回家。”
顾顺对他有很大意见,说道:“哼!你已经被暴秦蛊惑了!”
孙桐反驳道:“蛊惑?这是实实在在的好,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
这时候,郭翀走了进来。
大多数楚兵快速站起,顾顺和两个楚兵慢吞吞站起,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郭翀道:“从今天开始,兄弟们要分开宿舍住,分开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