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宏大计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子婴把百将以上的军官们叫到一起开会,随行的韩谈、陈平也一起参加。  

骆甲把各个军官姓名、军职一一向子婴介绍。  

“这位是杨武,军候!”  

杨武向子婴恭敬作揖。  

子婴略作打量,杨武三十余岁,身材高瘦,他最与众不同的是,嘴巴大,嘴唇厚。  

全部介绍完毕后,子婴朗声:“将士们,寡人来到陇山,看到骑兵训练有序进行,已略有成效,寡人甚感欣慰。这仅仅是开始,大秦需要十万骑兵。”  

本身要训练大量骑兵,不可能保密,子婴也不怕敌人知道秦军骑兵多。  

十万骑兵?这个计划原本只是上层知道,百将、五百主这类军官们听到这数字,着实惊讶了一下。  

子婴道:“作战立军功可以升职,训练好骑兵同样可以。训练出更多精锐骑兵,需要更多的军官,你们都很有机会升职。现在是百将的,有机会升到五百主、军候,现在是军候的,有机会升到都尉。”  

军官们神情振奋,当兵的谁不想升职。  

子婴朗声道:“寡人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操练好骑兵,让大秦骑兵,成为天下最精锐骑兵。”  

随后,各个军候讲述骑兵训练情况。  

主要讲述下属士卒中,有多少成绩达标的,有多少拖后腿的。  

对于成绩优秀的,有奖励,会优先升职。  

对于拖后腿的,会给予机会继续训练,要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还不达标,将会被淘汰,再把缺额补充上来。  

会议结束,士卒们也把野味准备好了。  

子婴和主要军官围成一个圈,准备烧烤。  

大虫是被骆甲猎杀,士兵把猎物肉拿到这边。  

傍晚时分,陇山草原,这里燃起了多堆炭火,每堆炭火都有军官围起来,用铁叉插着猎物肉在烧烤着。  

子婴也拿着铁叉在烤肉,这是虎大腿肉。  

在烤肉里加上盐和酱料开吃了。  

这些军人们,有许多是大老粗,有大王在场,吃东西变得十分斯文。  

有个别武将,爱吃某种肉类,大口大口吃着,吃相有些不好,子婴也不去计较这些。  

视察完骑兵训练后,子婴接下来要视察养马情况。  

骑兵计划十分宏大,养出相应数量的战马,是极其重要一环。  

秦国的养马场在陇山一带,养马区域横跨内史区西部、陇西郡东部、北地郡南部(现已划归陇西郡)。  

汧县所在的这片区域,是陇山最大的草原区,也就是现代的关山草原。  

九卿之一的太仆,主管马政,在陇山一带新增了许多养马场,新增派了许多人手,地方官员亦要全力协助。  

第二天,在太仆腾其带路下,子婴前往西边十里外地域,那里有大型养马场。  

在草原的这边大空地上,养马官员对马匹进行检测。  

地面上划了一条明显的线。  

骑兵骑着马,熟悉地驾驭着马匹,让马匹走到线上。随即,马匹前蹄子往前一拔,后蹄子往后一蹬,向前纵出。  

“这匹一丈八,很好,下一匹!”  

这是检测马匹纵跃能力。  

随即,另外一名骑兵,骑着马做着相同的动作。  

“这匹只有一丈五,再来!”  

第二次,这匹马纵出距离是一丈六,第三次只有一丈五五。  

“这匹马不行!”  

今天,有四百余匹马要在这里进行测试。  

“大王驾到!”  

随着朗卫的声音传来,所有人都停下手头工作,迎接王驾。  

车驾在这里停下,所有人都作揖行礼。  

子婴下得车来,环顾现场一遍。  

在这里,有拿着本子、手执毛笔的吏员,有牵着马缰的士兵,还有身穿官服的官员。  

没有被人牵缰绳着的马匹,又被分别在三个地方。  

为首三人快步向子婴走近,作揖道:“拜见我王!”  

三人再自我介绍,第一个名叫曾匀,官职为苑令。  

苑令是负责养马的官员,秩俸八百石。  

另外一名官员,是汧县的县丞,今天有新一批马要测试后交付给军中,他也前来参观,交付给军队的马匹越多,官员的政绩就越好。  

第三人是骑兵中的军候,子婴昨天见过,是来这里接收马匹的。经过检测合格的战马,将会由军队正式接收,军中也有专门照料马匹的人。  

秦国的养马区分为四大片区,有两个区位于内史的西部,另外两个区在陇西郡。  

每个片区设置有苑令一名,下辖苑丞四名(秩俸六百石),负责片区内的养马。  

除了中央朝廷派驻的官员外,当地郡县要全力协助。  

要是所在片区养马养得好,苑令、苑丞有功,对地方郡县相应官员政绩考核有巨大作用。  

子婴向曾匀道:“这是在干什么?”  

曾匀道:“禀大王,在这个月,本厩苑有615匹马成年,有413匹身高达到要求,再集中起来检验。”  

子婴道:“你们继续。”  

现场人员继续着原本工作。  

一匹匹马进行测试,由吏员做着记录。  

根据要求,马匹探前蹶后必须达到一丈六才算是及格。  

马匹前蹄子往前一拔就是探前,后蹄子再往后一蹬,就是蹶后,就是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一纵距离要达到一丈六。  

这是马匹奔跑能力的重要指标。  

这时期一丈相当于2.31米,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