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针锋相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庇佑。  

项家的几个人,目光不约而同投向项伯,希望项伯能出面阻止。  

不能再任由范增猖狂下去了!项伯跨步而出。  

“强烈反对吴起之法!吴起强行搞变法,惹得天怒人怨,最终身死,咎由自取!”  

项伯大声发言,随即瞪着范增。  

这下惹恼了范增,范增向他厉声道:“吴起之法,最能使楚国强大。你如此反对,定是为了不可告人私利。”  

“你…”项伯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  

项庄出列,向范增大声道:“丞相何尝不是为了私利,强行推行狗屁之法,那是为了宣示你的权威,为了谋取功名,不顾楚国贵族死活!这才是真正的自私。”  

“竖子…”范增被气急了,指着项庄厉声道:“无知竖子,在朝堂上胡言乱语!”  

“亚父!消消气!消消气!”  

双方火药味很浓,项羽不得不出面调解下。  

他希望能够分封项家的人,无奈亚父一力反对,希望项家的人能出面把范增的声音压下去。  

“无知竖子…无知竖子…”  

范增再指着项庄,厉声说着。  

项伯面向项羽,大声道:“恳请大王,恢复楚国原本的分封制,分封有功之人。”  

说起分封,龙且、英布、季布等人幻想起来,觉得自己还算有些功劳,能不能获得分封?哪怕一小块领地也好。  

陈平出列道:“大王,分封制只会弱楚,吴起之法才能强楚。恳请大王接纳丞相谏言,推行吴起之法,臣愿协助丞相推行吴起之法。”  

听着这些话,范增对陈平刮目相看起来,觉得自己正需要这样的人,有意将其提拔。  

陈平说了项羽不希望听到的话,项羽恼怒起来,大喝道:“一派胡言!”  

没救了!没救了!  

陈平心中叹息着,退回原位置。  

看到这种情况,章邯觉得自己该出场了。  

他迈步出列,朗声道:“臣认为,司马大人言之有理,还望大王给有功之臣封地。”  

范增更气了,厉声驳斥道:“荒谬!陈平说得没错,分封制只会弱楚,吴起之法才能强楚!”  

他是丞相,又是项羽亚父,连项羽都得给他面子,单单凭这气势,就能让很多人退缩。  

章邯没有动气,更没有被范增的气势吓倒,他不卑不亢道:“数百年来,楚国遵循分封制度,一直相安无事。暴秦先后派李信、王翦攻楚,各家族跟楚王团结一致,把所有兵马、钱粮都拿出来,同仇敌忾全力抗秦。分封又怎会弱楚?我王神威,天下无敌,若需击暴秦,只要我王振臂一呼,各家族定会全力以赴。”  

这些话,并非章邯想出来,而是出自尉缭。  

当初尉缭在思虑弱楚之策时,就曾想到过,若是提议搞分封,很有可能会遭到反对,尤其是范增。  

为此,尉缭先想出了一些听起来“很在理”的理由,让章邯看情况灵活运用。  

“章大人说得太对了!”  

“工尹大人高见啊!”  

“楚国理应恢复分封!”  

项家的人纷纷附和。  

项伯、项庄、项声等人,对章邯投以赞许的目光。  

听到这些话,项羽很是舒服,点头赞许道:“章邯,说得好!”  

如此一来,范增更是被气炸了,驳斥道:“一派胡言!歪理!大王神威,统兵之能世所罕见,只要大王在世,的确是能保楚国无恙。若我王之后,对付暴秦,又能如何?”  

章邯仍然是心平气和,不卑不亢道:“我王神威,定能长寿。我王未到三十,日子还长着。灭暴秦是我王之志,我王在世时,定能如愿。”  

他再面向项羽,说道:“臣对我王很有信心!”  

这些话,让项羽乐呵呵的!心想这个章邯,还真是忠臣,真会为我分忧!  

话音刚落,项家的人又再纷纷附和起来。  

目睹现场如此情景,陈平心中更是叹息,昏君佞臣,就算是管仲复生,姜子牙在世,也无法让楚国强大。  

目睹如此,范增断定,章邯和项家的人,肯定是事先密谋好,在今天一起向自己发难。  

他再转身看向那项羽,看着项羽的神情,他就知道,项羽也同意搞分封。  

范增大声道:“大王,只有吴起之法才能强楚!若是再搞分封,遗祸无穷!恳请大王三思啊!”  

有章邯精彩之言,还有项家子弟们的声音,范增被明显压制着,项羽拍板了:“分封制,毕竟是楚国数百年来遵循的制度,不能轻易破坏。寡人决定,楚国恢复分封制,至于如何分封,先细细商议,再行公布。”  

随即,项羽宣布退朝,然后从后门离开。  

看着项羽离去的身影,范增痛心疾首。  

即便如此,他仍然会全力辅佐项羽,这是他的宿命。  

陈平不仅为楚国叹息,更是为范增叹息。  

范增有大才又忠心耿耿,无奈项羽非明君,范增成了孤家寡人。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陈平觉得自己该走了!  

众臣陆续离去,章邯出得大殿,走下殿前台阶。  

对于今天的表现,他非常满意,自从巨鹿之战后,心情从来没有如此舒畅过。  

这时,项家的人不约而同向他走来。  

项庄拍拍章邯肩膀,开心道:“多谢章大人相助!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项伯道:“若非章大人相助,今日定会被范增这个老匹夫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