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势如破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下午,曹参高兴来报,田荣和田市已经被捕获。  

田假屁颠屁颠的,说道:“沛公用兵如神,寡人佩服。寡人要亲手宰了田荣这逆贼。”  

随后,在曹参带路下,刘邦和田假、田间一齐入城。  

进入临淄城,田假观察着城内情况,城内各重要位置,皆有刘邦军在守卫着。  

他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要是刘邦不肯把临淄交给我怎么办?  

很快,田假将之否定。  

刘邦可是在项羽面前说过,等除掉田荣后,就会立即撤军前往齐地南边,那里是田假划给他的地盘。  

如果刘邦敢赖在临淄不走,那等于是欺骗项羽。  

一路上,刘邦观察着街道两边,临淄不愧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池,城内高楼林立,食肆、商铺、妓院众多。  

他还看见了天下闻名的稷下学宫。  

齐国的一切,都是刘邦的了。  

来到临淄王宫门外,刘邦把曹参叫到一边,吩咐一些事情。  

曹参听到刘邦的命令,不免吃了一惊,主公还真是胆子大,杀伐果断。  

随后,刘邦和田假、田间一齐进入齐王宫,夏侯婴带领士卒们,一路护卫着。  

田假身后,也有亲兵在跟随着。  

王宫大殿,田荣和田市就在这里,两人被绑得严严实实。  

田市垂头丧气,心中恐惧。  

田荣却一脸的愤恨。  

田假对田荣极为憎恨,进入大殿后,首先见到了田荣。  

他大喝道:“田荣,你也有今天!”  

田荣冷冷道:“哼!成王败寇!是刘邦太狡诈,才有今日之败。我不是败给你田假这个窝囊。”  

田假怒不可赦,拔剑刺入田荣心窝。  

旁边的田市,更是惊恐万分,脸如死灰。  

田假随即又再一剑解决了田市。  

“夺回”临淄,解决了田荣,田假前所未有的兴奋。  

田假看向大殿正中上方,那是只有齐王才有资格坐的位置,他迈步向前,登上台阶,跪在席子上。  

田间道:“恭贺大王,除掉叛贼田荣,重新回到临淄。”  

田假得意得很,仿佛自己又是名副其实的齐王了。  

他向刘邦道:“感谢沛公助寡人夺回临淄。不知沛公何时撤军?”  

刘邦冷笑道:“我不想撤军了,打算留在临淄。”  

田假勃然变色,大声道:“刘邦,你这是何意?”  

刘邦冷冷道:“田假,我看上你齐王宝座了,这齐王我当定了!”  

这下,田间、田假都大惊失色。  

田假大喝道:“刘邦,你敢篡夺齐王位?你如何向楚王交待?”  

此时此刻,他心中十分惊恐,临淄被刘邦军控制,如果刘邦真要动手,他恐怕难以自保。  

田假正要呼叫,让亲兵来护驾。  

这时,一队刘邦军士卒冲入大殿,杀向田假的亲兵,为首之人正是曹参。  

这些亲兵岂是对手,很快被解决了,连将军田间一并解决了。  

刘邦看向那台阶上的田假,冷笑道:“田荣说得没错,田假你真是窝囊,之前是丧家之犬,现在要死于我手。”  

田假怒骂道:“刘邦,楚王不会放过你的!”  

刘邦道:“那不是你该操心的事。”  

“杀!”  

数名士兵冲了上去,长戟刺入田假身体,结束了他窝囊的一生。  

入夜后的齐王宫,灯火通明。  

王宫大殿,跟随刘邦北征的臣子们,全部聚集于此。  

站在左边最上方者是萧何,右边最上方者是曹参。  

在大殿门口,放着田假的尸体,大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邦站在台阶上方,俯视着众臣。  

他朗声道:“天下烽烟四起,王位有能者居之。齐国之君本姓‘姜’,乃是周天子所封,是田家的人篡夺姜家的国君位。田假无德无能,我刘邦同样可以抢他的王位。”  

话音落下,萧何转身面向众人,大声道:“日后,沛公便是齐王!”  

随即,他面向刘邦跪下,高呼道:“拜见我王!”  

其他人跟着跪下,高呼拜见我王。  

主子当了齐王,部下们都乐意看到。  

只有少数人觉得,沛公的手段未免太毒辣了。  

众臣起身后,刘邦宣布,封萧何为丞相,封吕雉为王后。  

又再宣布,昭告天下,田假企图谋害沛公反被杀,刘邦即位齐王。  

项羽即位楚王,要邀请各国,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刘邦也打算如此,让全天下都知晓,刘邦是齐国之君。  

在此之前,刘邦要写书信给项羽,做出恰当的解释,让项羽接受刘邦这个齐王。  

这具体的操作方法,都出自张良。  

至于登基大典的时间,定在项羽登基大典之后的一个月。  

刘邦连夜写好书信,命人火速赶往彭城,送给参加楚王登基大典的陆贾,再由陆贾邀请参加楚王登基大典的诸国人员前往临淄。  

刘邦进入临淄后,实力迅速增强,田假、田荣在城内的部下皆被收编。  

四月中旬这天,子婴接到报告,廖磊已制作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纸张。  

子婴迅速来到大宅子。  

摸着成品纸张,总算成功了,子婴心中欢喜。  

首先发明的这种纸,属于黄麻纸,有些粗糙,有点类似于现代清明节扫墓中烧的那种黄纸。  

子婴接连撕了几张纸,纸张韧性、厚度都已经达到要求了。  

他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