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皇帝之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和周邟的合作谈的如何了?”  

周邟,大洲二皇子。  

也就是前太子周琝的亲弟弟。  

当初兰妃一家人乘坐马车,两次和姜守中起冲突,其中就有周邟。  

但相比于周琝和三皇子周伈,他的存在感一直不强,而在外面眼中的人设,也是一位喜欢喝酒享乐,没有上进心的纨绔。  

周琝死后,兰妃被打入后宫,小公主周夕月被杀,而他则被皇帝派往西蜀,成为一个王爷,整日悠哉享乐。  

朝中内外,没几个人在意他。  

“我本以为那家伙会很胆怯,不敢来京城,结果胆子倒是挺大,把家底全带来了。”  

夜莺说道,“而且这货不知何时竟然买通了城卫,让人惊讶。”  

诸葛玄机道:“生于皇家,没有几个是简单的角色,全都瞅着那位置。前太子周琝性子卑谦,但缺少魄力,成为皇帝用来牺牲的棋子。  

目前三皇子这位新太子还不错,但气运很差,如果之前留在皇宫,或许局面能被他稳住。奈何,他现在去了十万大山。  

至于那两位公主,都是无脑的蠢货,死了并不意外。剩下的,也就这位二皇子周邟了。  

这小子以前是有些藏拙的,懂得收敛自己。  

而且兰妃被打入后宫,周琝死于阴谋,他还能安然无恙的被派去西蜀当王爷,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你和他合作,还是要小心一些。”  

夜莺点了点螓首:“放心,我会注意的。”  

诸葛玄机走出屋门,看向皇宫的方向,喃喃道:  

“改天换日的时候到了,这天下终究要到了群雄逐鹿的时代。谁又能,最终笑到最后呢?”  

朝堂之上,百官肃穆而立。  

之前被晏长青一剑残破的金銮殿,已经重新修缮完成,包括此刻周昶坐下的龙椅,也换成了一座崭新更为大气的金黄龙椅。  

仿佛之前并没有发生过任何变故。  

而文武百官也都避讳不谈,一个个装作糊涂。  

“袁安江呢?”  

周昶没有在官员队列里看到那道始终挺直腰背的身影,出声问道。  

监察御史官员连忙回答道:“回禀陛下,郭老病重,袁大人这些天一直守在他老师身边尽孝,早些时候跟内阁请示过了…”  

官员说到这里,周昶忽然想起自己批过条子。  

“知道了。”  

他摆了摆手,有些遗憾。  

之前袁安江一直反对他囚禁染家,甚至联合其他官员上了不少奏折,言辞激烈,让他这位皇帝很是生气。  

再加上袁安江一直为姜守中说情,他更是不满。  

若非看在对方老师面子上,早就拖到外面一顿板子伺候了。  

今日本打算借着修罗女皇这个机会,狠狠打一下袁安江的脸,结果对方不在,倒是让周昶有些许小失落。  

周昶收敛起思绪,望着下方百官,又看看大殿门外湛蓝明媚的天空,莫名的有些感触,缓缓开口说道:  

“古有云: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你们说,生死成败,是否要任其自然?”  

他目光扫过大臣们。  

众官员纷纷低头,没人敢出声。  

大殿内寂静的可怕。  

没有人是傻子,这些天周昶的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能清晰感知到这位九五至尊那时刻流露出的戾气与杀意。  

尤其晏长青那一剑,让皇帝颜面扫地。  

哪怕此刻天空阳光明媚,众人都有一种乌云压顶的错觉。  

这时候,谁都不愿意触及霉头。  

好在心情不错的周昶也没有太过于为难他们,自顾自的回答起来:“生死,可以任其自然。但成败,不能。  

朕自登基以来,有无数人劝朕顺其自然,劝朕退让,劝朕放下,劝朕熄了那一统天下的美梦,安安稳稳混过这一辈子。  

为什么他们要劝朕?  

因为他们不看好朕,因为…他们怕了!”  

周昶重重一拍扶手。  

殿内大臣吓的一哆嗦,纷纷跪在地上。  

“进来吧。”  

周昶淡淡道。  

众人有些疑惑,不知道皇帝是让谁进来。  

下意识扭头望去,便看到一位身姿绰约、黑裙红发的冷艳绝色女子,缓缓走进大殿。  

当一些认识染轻尘的官员看清女人模样,无不骇然。  

“主上。”  

女人走到台阶下,恭敬颔首。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女人宛若一朵幽暗的黑莲。  

明明与这富丽堂皇的环境格格不入,却又偏偏在这片璀璨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周昶站起身来,负手昂立。  

他远望着大殿外的广阔天空,如炬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云层,直视九霄:“江湖虽广,终不及天地之大。刀剑虽利,亦难敌朕的铁骑!  

朕今日就要告诉世人,这大洲是朕的疆域,这天下亦是朕的天下!  

燕戎也好,妖族也好,大洲那些江湖门派也罢…朕赐其生,是恩典。朕不赐其生,亦是天命!”  

大殿之内,众人无不感受到一股凛然孤傲的气势,心中皆是震撼不已。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知谁先高喊,其他人纷纷喊了起来。  

而在这时,殿内却响起一声叹息。  

“周昶啊。”  

轻柔带着蔑视以及惋惜的声音,在众臣高呼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众人神情愕然,下意识看向出声之人。  

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