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碧血丹心(3/3)
一个……
想到这里,高肇突的一个激灵:真是失心疯了,怎就敢如皇后一样,打这样的主意?
心中激荡难宁,高肇竟罕见的回了元怿一句:“虎贲!”
元怿恍然大悟……
再不敢多言,连元嘉也闭上嘴,只是闷头往政殿行去。
……
李承志时昏时醒。
初时昏昏沉沉,如坠迷雾。意识混乱到连自己是人是鬼都分不清楚,姓甚名谁都记不起来。但始终有一丝念头飘浮在脑海:
你不能死……
好不容易重活一世,你还没娶老婆,没生儿子,没实现抱负……
要坚持住……
对,我还没活够,怎能轻易就死?
一定能活到九十九……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了一丝意识。李承志终于知道自己是谁,又发生了什么……
但也只是如此。
眼中没有视感,耳中没有听觉,感受不到冷热,甚至感觉不到身体在哪里。就像只剩下了灵魂,还被关在了绝寂之地……
李承志从来没有这般害怕过。甚至是予河西之时百矢负身,断枪穿腹之时,都无此时之恐惧。
他不怕死,却怕生不如死,就如此时……
当耳中渐渐能听到声音,神经渐渐有了触觉,感知也越来越清晰,能感受到医官撬开牙关,小心翼翼的给他灌着汤药,清粥,王显、徐謇细心的给他敷着伤药。
甚至能辩出皇帝在怒骂徐謇、王显,喝问他们自己为何还不见醒之时,他恨不得痛哭一场,再大笑三声:自己在鬼门关前转悠了一遭,终于捡回了一条命……
……
夜深人静,月影星稀。
山林、宫城影影绰绰,如同一樽樽怪兽。轻风拂过,殿外传来沙沙细响。枯叶打着旋儿,忽高忽低,似一只随风舞动的蝴蝶。
“啪!”
烛焰炸出一丝火花,医宫猝然惊醒,左右瞅了瞅,又拿起银签,挑了挑蜡蕊。
瞅了瞅皇帝,见其双眼紧闭,似是睡的正熟,医官又往两丈之外的李承志哪里瞅了一眼。
刚一回过头,医官就如见了鬼一样。
黑暗中,两只眼珠又明又亮,眨着幽幽绿光,就如鬼眼,正定定的盯着他。
“李侍郎……你醒了?”
刚惊问一句,身后传来“哗”的一声,医官猝然回头,竟见皇帝掀开了棉被,似是要下床。
皇帝不要命了?
午间换药之时,都还见过皇帝的伤口,张的如同婴儿的嘴……
医官吓的头皮发麻,紧紧护着皇帝:“陛下……陛下……”
徐謇、王显、元晖、元渊等就宿在外间,听到呼声,跟头绊子的冲了进来。
皇帝激动的浑身直抖,厉声呼道:“李承志?”
“陛……陛下……”
刚应了一句,李承志就没了下文。嗓子里如同塞了一块布,噎的他再说不出半个字:活了,爷爷活了?
“快快……将李侍郎抬过来……”
徐謇几声急呼,一众医官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才抬着李承志的床榻,与皇帝并到了一起。
君臣二人相视无语。但元恪的眼中已闪现出了泪花,而李承志已是泪流满面。
生死间有大恐怖,李承志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所畏惧之人。
前世如此,今生,亦如此!
没有在生死线上徘徊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他们二人此时的心情……
李承志用力一咬舌尖,迫使自己冷静下来。等看清元恪的面目时,他突的一愣。
皇帝脸色腊黄,面容枯槁,似一张干憋的菜叶。两只眼睛深深的陷在眼窝里,却满是血丝,就如两个血窟窿。颧骨高高耸起,嘴唇上裂着一道又一道的口子。
若非徐謇等人就围在身边,李承志还以为,他已经和皇帝同赴黄泉……
“陛下……”
“醒了?”
元恪的眼中终于恢复了神彩,吃力的挤出一丝笑:“朕还以为,你会走在朕的前面?”
李承志用力的点了点头:“醒了……臣这就为陛下医治……”
听到这一句,元恪心中突的一烫,心中的恐惧、害怕、煎熬、烦燥竟一扫而空。
李承志甫一苏醒,没问自身伤势如何,会不会死,有没有瘫,而是先想着救他这个皇帝?
周公吐哺的叔旦,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也就如此了吧……
见李承志好不容易伏起了身,但终因体弱不支,又跌倒于榻,元恪更是感动。
“哈哈……你这模样自救都难,还妄想救朕?且歇着吧……见你活过来,也算了了朕一半的心愿:至少你我二人活下来了一个,有人能替朕报仇雪恨……”
平平无奇的一句,却让李承志止不住的心中发暖:至少元恪不全是私心,怕无人救他,才假意关怀自己……
李承志用力一咬牙:“臣虽拿不稳针,施不得药,但至少一双眼睛还能视物……只要臣尚有一口气在,就要保陛下无虞……”
口中吼着,李承志用起浑身的力气,奋力起着身。但身上有如压了千斤巨石,任他扑腾,就如一条被扔上岸的鱼。
两只手硬撑着榻,却抖的如同筛糠。一双眼睛赤红如火,脖子上青筋暴起,眨眼间已是满头大汗。但眼中尽是不甘,嗓子里发出呃呃的怪响,就如野兽。
又猛听他朝医吏暴吼道:“扶我起来……”
元恪突的就笑了出来:“你个逆臣,竟也有今天?不枉朕与你斗法多日……”
笑着笑着,之前因高兴、激动而于皇帝眼眶中打转的泪花,终是落了下来。
个个都称肝脑涂地,但哪个能如李承志这般丹心碧血?
想到这里,高肇突的一个激灵:真是失心疯了,怎就敢如皇后一样,打这样的主意?
心中激荡难宁,高肇竟罕见的回了元怿一句:“虎贲!”
元怿恍然大悟……
再不敢多言,连元嘉也闭上嘴,只是闷头往政殿行去。
……
李承志时昏时醒。
初时昏昏沉沉,如坠迷雾。意识混乱到连自己是人是鬼都分不清楚,姓甚名谁都记不起来。但始终有一丝念头飘浮在脑海:
你不能死……
好不容易重活一世,你还没娶老婆,没生儿子,没实现抱负……
要坚持住……
对,我还没活够,怎能轻易就死?
一定能活到九十九……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了一丝意识。李承志终于知道自己是谁,又发生了什么……
但也只是如此。
眼中没有视感,耳中没有听觉,感受不到冷热,甚至感觉不到身体在哪里。就像只剩下了灵魂,还被关在了绝寂之地……
李承志从来没有这般害怕过。甚至是予河西之时百矢负身,断枪穿腹之时,都无此时之恐惧。
他不怕死,却怕生不如死,就如此时……
当耳中渐渐能听到声音,神经渐渐有了触觉,感知也越来越清晰,能感受到医官撬开牙关,小心翼翼的给他灌着汤药,清粥,王显、徐謇细心的给他敷着伤药。
甚至能辩出皇帝在怒骂徐謇、王显,喝问他们自己为何还不见醒之时,他恨不得痛哭一场,再大笑三声:自己在鬼门关前转悠了一遭,终于捡回了一条命……
……
夜深人静,月影星稀。
山林、宫城影影绰绰,如同一樽樽怪兽。轻风拂过,殿外传来沙沙细响。枯叶打着旋儿,忽高忽低,似一只随风舞动的蝴蝶。
“啪!”
烛焰炸出一丝火花,医宫猝然惊醒,左右瞅了瞅,又拿起银签,挑了挑蜡蕊。
瞅了瞅皇帝,见其双眼紧闭,似是睡的正熟,医官又往两丈之外的李承志哪里瞅了一眼。
刚一回过头,医官就如见了鬼一样。
黑暗中,两只眼珠又明又亮,眨着幽幽绿光,就如鬼眼,正定定的盯着他。
“李侍郎……你醒了?”
刚惊问一句,身后传来“哗”的一声,医官猝然回头,竟见皇帝掀开了棉被,似是要下床。
皇帝不要命了?
午间换药之时,都还见过皇帝的伤口,张的如同婴儿的嘴……
医官吓的头皮发麻,紧紧护着皇帝:“陛下……陛下……”
徐謇、王显、元晖、元渊等就宿在外间,听到呼声,跟头绊子的冲了进来。
皇帝激动的浑身直抖,厉声呼道:“李承志?”
“陛……陛下……”
刚应了一句,李承志就没了下文。嗓子里如同塞了一块布,噎的他再说不出半个字:活了,爷爷活了?
“快快……将李侍郎抬过来……”
徐謇几声急呼,一众医官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才抬着李承志的床榻,与皇帝并到了一起。
君臣二人相视无语。但元恪的眼中已闪现出了泪花,而李承志已是泪流满面。
生死间有大恐怖,李承志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所畏惧之人。
前世如此,今生,亦如此!
没有在生死线上徘徊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他们二人此时的心情……
李承志用力一咬舌尖,迫使自己冷静下来。等看清元恪的面目时,他突的一愣。
皇帝脸色腊黄,面容枯槁,似一张干憋的菜叶。两只眼睛深深的陷在眼窝里,却满是血丝,就如两个血窟窿。颧骨高高耸起,嘴唇上裂着一道又一道的口子。
若非徐謇等人就围在身边,李承志还以为,他已经和皇帝同赴黄泉……
“陛下……”
“醒了?”
元恪的眼中终于恢复了神彩,吃力的挤出一丝笑:“朕还以为,你会走在朕的前面?”
李承志用力的点了点头:“醒了……臣这就为陛下医治……”
听到这一句,元恪心中突的一烫,心中的恐惧、害怕、煎熬、烦燥竟一扫而空。
李承志甫一苏醒,没问自身伤势如何,会不会死,有没有瘫,而是先想着救他这个皇帝?
周公吐哺的叔旦,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也就如此了吧……
见李承志好不容易伏起了身,但终因体弱不支,又跌倒于榻,元恪更是感动。
“哈哈……你这模样自救都难,还妄想救朕?且歇着吧……见你活过来,也算了了朕一半的心愿:至少你我二人活下来了一个,有人能替朕报仇雪恨……”
平平无奇的一句,却让李承志止不住的心中发暖:至少元恪不全是私心,怕无人救他,才假意关怀自己……
李承志用力一咬牙:“臣虽拿不稳针,施不得药,但至少一双眼睛还能视物……只要臣尚有一口气在,就要保陛下无虞……”
口中吼着,李承志用起浑身的力气,奋力起着身。但身上有如压了千斤巨石,任他扑腾,就如一条被扔上岸的鱼。
两只手硬撑着榻,却抖的如同筛糠。一双眼睛赤红如火,脖子上青筋暴起,眨眼间已是满头大汗。但眼中尽是不甘,嗓子里发出呃呃的怪响,就如野兽。
又猛听他朝医吏暴吼道:“扶我起来……”
元恪突的就笑了出来:“你个逆臣,竟也有今天?不枉朕与你斗法多日……”
笑着笑着,之前因高兴、激动而于皇帝眼眶中打转的泪花,终是落了下来。
个个都称肝脑涂地,但哪个能如李承志这般丹心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