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智商税(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放屁……你说要制铁炉,但何时说过有散烟毒之法?我只当如炭盆一般,虽可御寒,却有中毒之忧。且但凡富足些的,家家都挖有地龙,都积足了柴薪木炭,故而只当无人愿意买炭……

还有,你只说要助庶民砌筑地龙,何时说过这般便利,就连地基都不需掏空,且用炭这般之少……”

才喊至一半,突听“噗嗤”一声,似是有人笑了出来。元雍怒极,刚要破口大骂,看清是太尉元嘉。只能硬生生的将到了嘴边的脏话咽了下去。

元嘉捊着胡子讥讽道:“我当真是李承志诓骗于你,原来是你瞻前顾后,既想发财,又怕担责?”

这位可是先帝临终授旨,留于辅佐元恪的六辅之一。说直白些,若无元嘉,元恪早被元僖、元勰、元详几个亲叔叔逼的退位了。在皇帝心中,十个元雍都比不上元嘉,他哪敢放肆?

元雍梗着脖子辩道:“太尉此言差矣,若李承志早些让孤见到这两样物事,孤岂会上当?”

李承志有些不耐烦:“殿下请直言,你欲如何?”

元雍手一伸:“将孤的炭山还回来!”

还回去?

“不是不行……”李承志笑吟吟的说道,“但颍川王想必还记得,你我与契书中约定:谁若反悔,当偿以十倍违金……”

十倍?

便是以元雍宣甲天下,想到那庞大的数字,肉疼的脸都绿了。

但一想到被皇帝猜忌,怕是命都保不住,元雍又狎一咬牙:“至多三倍!”

“成交!”

谁都没想到,李承志竟当场就答应了。还笑嘻嘻的看着元雍,“口说自是无凭,但即便殿下于此时予我立了字据,下官也不敢信。这可如何是好?”

这分明就是在讥讽元雍反复无常,出尔反尔,见利忘义。众臣顿时一阵哄笑,不乏瞅着元雍面露鄙夷之人。比如皇帝……

但元雍久经风雨,哪会虚了这点阵势。

心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元雍腆着脸谄笑道:“还望陛下恩准,放臣出宫,予李承志取来违金……”

都以为皇帝定会悖然大怒,破口大骂。却不想元恪只是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元雍:“朕今日就不该召你来,滚吧……”

元雍大喜,拜过就走,就跟屁股后面有狼撵一样。

李承志心中一动:怎看着元雍好似不想留在殿中议事才演了这一出,并非全为了讨回煤山?

正自狐疑,又听皇帝问道:“说吧,你又藏了什么诡计,准备坑害颍川王?嗯,先说说,颍川王赔你的三倍违金,该是多少?”

“臣租了他炭山五年,每年三万金,合十五万金,且已付迄。颍川王若三倍赔予臣,当是四十五万金……”

“嘶……”

殿中顿时响起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四十五万金,若是买粟,可购近四十五万石,合五千余万斤。

这么多钱,都够在内城置一套小些的宅院了……

皇帝一脸不信,斜眼睨道:“不止如此吧,以你的秉性,肯定还有后招!说实话……”

说实话,皇帝还是相当了解李承志的。李承志无奈的挠了挠头:“臣于立秋前后,就已在京中购足了石炭,有近三十万石,足可供京民用足一冬。

便是差一些,臣也已租下了汝阳王于崤山南端的石炭岭。但等天一放晴,便会雇人予崤山运炭。来去也才两百余里,至多两日便能走个来回。多雇些车马,一月也可运炭十万石于京中,如何也该够用了……故而颍川王便是收回炭山,今年已是无利可图!”

何止是无利可图,估计还得赔一点进去。

只因元悦的炭山离洛阳极近,堪堪百里。而元雍的炭山却在颍川,足有三百里,远了近三倍……

众臣阵阵无语,皇帝却好不惊奇:“你租了元悦的炭山朕知道,但怎不知,你予何时、又是从何处购了三十万石石炭之巨?”

李承志刚要张嘴,元怿却先拜了下去:“皆是臣之过……立秋之初,李承志予臣言之,称天气渐寒,治金、锻器便会停工。所积之石炭只能来年再用。又称此物堆积一冬,多少会失去些耐性,还不如以市价售予他,等来年开春,再购新炭……

臣深觉有理,便依他所言,将起部、金部、太仓、司农等署所积之石炭皆售给了他,近有二十万石……”

这才是二十万,还有十万呢?

皇帝眼皮一跳,刚要看向刘腾,老太监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臣也亦此,太府、少府、内藏等曹有往年所积之石炭近十万石,皆以市价售给了李承志……”

元恪脸黑的跟锅底似的:“如此之巨,尔等也该问问李承志,他需这般多的炭,用于何处才对?”

“臣问了……”

元怿低声道,“他称会于冬日售予庶民御寒……”

元恪先是一愣,而后又咬起了牙。

这两个竟然就信了?

十之八九,是这两个觉得有便宜可占,且还能帮他们省却不少麻烦,故而顺水推舟,管李承志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卖了再说。

说元雍蠢,他们岂不是更蠢?

但偏偏,李承志说的却是实话?

如此说来,如果他这个皇帝想用石炭,都得问李承志买?

宫中自是备足是木炭,缺了谁也不会缺了皇帝,元恪就是觉得心里不得劲。

“售予李承志的市价是几何?”

“一石一金!”

“臣也如此!”

皇帝又看向了元嘉。

身为太尉军政两兼,自是须熟悉民生,元嘉微一思索:“冬日稍贵些,但若是立秋前后所购,一石石炭该合一百钱上下……”

一金折一百五十钱,李承志还多给了五十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