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润物细无声(3/4)
宜之计,这官肯定做不长久,但他总觉得,若错过这次,一旦等朝廷的封赏赐下,将赏官封实,他九成九无法在短时间内跑一趟河西了。
难道真就任由李松等人纵马河西?
不去看一眼,做出妥善的安排,李承志一万个不放心……
想到这里,李承志念头微动。
自己在担忧什么,张敬之应该也能猜到几分,但为何奚康生要给自己封这官之前,他提醒都未提醒自己一声?
正猜疑着,又听杨舒一声朗笑:“这仓曹一职,你也莫要耿怀……是我与奉直向镇守荐议的你?”
不但有杨舒的份,竟还要加上一个张敬之?
李承志都听懵了,差点问出一句“为何”!
“一是镇守与某手下无人可用,二是此职虽卑,但权利甚重,兹事体大,交付与他人,奚镇守与老夫委实不放心……”
李承志暗暗的撇着嘴。
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就不信这么大个泾州,还选不出几个清正明的官来?
非要把我这么一个璞玉良才,按到这种芝麻绿豆大,且又冗沉的职位上。
哪怕当不了萧关都尉,给个武职也行啊……
也就不知道李承志在这么想,不然杨舒非呸他一脸。
看他逾发郁闷,杨舒更觉好笑:“放心,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况且,老夫还能短了你的好处?”
说着又顿了一下,沉吟道:“左右老夫也要先回泾阳,将郡事交托清楚才能上任,就先让你逍遥几日,等老夫回转之后,你再赴任也不迟……”
逍遥?
郁闷还差不多……
吐槽了半句,李承志眼角一跳。
什么意思?
听这话音,自己这官,直属上司竟是杨舒?
杨舒升官了?
他都没来得及问一声,杨舒抬手一拱:“二位,某先走一步……”
随即,便从手下接过马缰,踩蹬上了马。
人都走出了十数丈,李承志竟然还没回过神来:“延容公……升别驾了?”
刺史肯定是奚康生的,其他人想都不用想。
那想当自己的上官,就剩一个刺史佐官,泾州别驾了。
至于之前的别驾……连胡始昌都得问罪,更何况佐官?
自刺史以下,泾州城内的主要官员皆是待罪之身,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像胡铎一样被圈禁在府。
但从陇东郡丞到泾州别驾,中间足足隔着两品四阶,杨舒是怎么跳这么快的?
“那有这般快?他能不能往前一步,主政陇东郡都还是未知数……”
张敬之摇了摇头,“只是奚镇守手下暂时无人可用,权宜之计罢了。延容公只是暂署泾州别驾事,至于别驾之职最终花落谁家,还要看朝廷如何定夺……”
原来只是暂时的,就如自己这个芝麻官一样。
但李承志关心的不是这个。
他不动声色的问道:“延容公几时回来?”
若是时间宽裕,他完全可以操作一下……
“这又不是升迁,官印一挂就能走人?而是要两地兼署,自然要予属下交待的清清楚楚,安排的明明白白,最快也要十日半月以上……”
说了一半,张敬之满含深意的看着李承志:“正好,借此闲瑕,你也尽快将家事处理一二,也好用心办差……”
十天半个月?
李承志的心脏“嘭嘭嘭”的直跳。
仔细听张敬之这后半句,明显是在暗示自己。
但就是不知道,他暗示的自己和张京墨的事情,还是族人的事情。
李承志直觉,应该是后者……
正自惊疑,又听张敬之说道:“两日前,镇守便已知会高平镇将阎提,欲让高平镇军移出萧关,由府军移驻……
都尉人选暂时未定,但镇守命我先去巡查一番,也好衡定大致的兵员、钱粮、器械配属数目等……我欲明日就启程,若是闲瑕,你可陪我同去,也好助我参谋一二……”
李承志狂震。
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他哪还里还听不出来?
张敬之不但给自己计算好了时间,就连路都已经铺好了……
李承志深吸一口凉气,努力的压抑着心里的悸动:“晚辈定是得闲的,何时动身,司马只需知会一声……”
“州城至萧关来去四百里有余,自是要尽早动身……明日卯时初,你便来府衙寻我……”
回了一句,张敬之又看着李承志,缓缓说道:“还有这参曹之职,你确实不用耿耿于怀……我之所以荐你,除了让你襄助延容公,也是想让你助我一臂之力,等月余后,好助我流放乱民……”
还哪里来的乱民?
不是早被自己杀了个七七八八么?
看李承志像是愣住了一样,张敬之不由的冷笑道:“莫非你忘了,刘慧汪起事之初号称的‘二十万之众’,你才灭了多少?”
李承志犯着嘀咕。
没灭掉十万,也有七八万了吧?
再说了,你都说是“号称”了……
刚嘀咕了两句,他又悚然一惊。
还真有?
自己一时陷入了死胡同,竟然把刘慧汪埋伏伏兵对付奚康生的事情给忘了?
说句实话,若论阵势,那一仗打的比泾州城下还要壮烈,双方兵力近十万……
那相应的,被叛军用来安置伏兵的新平郡、鹑县,以及李文孝的老巢乌支等,岂不是皆成了失陷之地?
那这几处,或自愿,或被裹挟的民众,自己也就成了“叛贼”。
奇怪的是,奚康生竟未像前世一般,尽数坑杀,而是流放?
估计也与这一场叛乱平定的太轻松,奚康生的损失不大,没积攒那么多的戾气。
“有多少?”李承志下意识的问道。
“不多,也就四五万众。”张敬之
难道真就任由李松等人纵马河西?
不去看一眼,做出妥善的安排,李承志一万个不放心……
想到这里,李承志念头微动。
自己在担忧什么,张敬之应该也能猜到几分,但为何奚康生要给自己封这官之前,他提醒都未提醒自己一声?
正猜疑着,又听杨舒一声朗笑:“这仓曹一职,你也莫要耿怀……是我与奉直向镇守荐议的你?”
不但有杨舒的份,竟还要加上一个张敬之?
李承志都听懵了,差点问出一句“为何”!
“一是镇守与某手下无人可用,二是此职虽卑,但权利甚重,兹事体大,交付与他人,奚镇守与老夫委实不放心……”
李承志暗暗的撇着嘴。
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就不信这么大个泾州,还选不出几个清正明的官来?
非要把我这么一个璞玉良才,按到这种芝麻绿豆大,且又冗沉的职位上。
哪怕当不了萧关都尉,给个武职也行啊……
也就不知道李承志在这么想,不然杨舒非呸他一脸。
看他逾发郁闷,杨舒更觉好笑:“放心,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况且,老夫还能短了你的好处?”
说着又顿了一下,沉吟道:“左右老夫也要先回泾阳,将郡事交托清楚才能上任,就先让你逍遥几日,等老夫回转之后,你再赴任也不迟……”
逍遥?
郁闷还差不多……
吐槽了半句,李承志眼角一跳。
什么意思?
听这话音,自己这官,直属上司竟是杨舒?
杨舒升官了?
他都没来得及问一声,杨舒抬手一拱:“二位,某先走一步……”
随即,便从手下接过马缰,踩蹬上了马。
人都走出了十数丈,李承志竟然还没回过神来:“延容公……升别驾了?”
刺史肯定是奚康生的,其他人想都不用想。
那想当自己的上官,就剩一个刺史佐官,泾州别驾了。
至于之前的别驾……连胡始昌都得问罪,更何况佐官?
自刺史以下,泾州城内的主要官员皆是待罪之身,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像胡铎一样被圈禁在府。
但从陇东郡丞到泾州别驾,中间足足隔着两品四阶,杨舒是怎么跳这么快的?
“那有这般快?他能不能往前一步,主政陇东郡都还是未知数……”
张敬之摇了摇头,“只是奚镇守手下暂时无人可用,权宜之计罢了。延容公只是暂署泾州别驾事,至于别驾之职最终花落谁家,还要看朝廷如何定夺……”
原来只是暂时的,就如自己这个芝麻官一样。
但李承志关心的不是这个。
他不动声色的问道:“延容公几时回来?”
若是时间宽裕,他完全可以操作一下……
“这又不是升迁,官印一挂就能走人?而是要两地兼署,自然要予属下交待的清清楚楚,安排的明明白白,最快也要十日半月以上……”
说了一半,张敬之满含深意的看着李承志:“正好,借此闲瑕,你也尽快将家事处理一二,也好用心办差……”
十天半个月?
李承志的心脏“嘭嘭嘭”的直跳。
仔细听张敬之这后半句,明显是在暗示自己。
但就是不知道,他暗示的自己和张京墨的事情,还是族人的事情。
李承志直觉,应该是后者……
正自惊疑,又听张敬之说道:“两日前,镇守便已知会高平镇将阎提,欲让高平镇军移出萧关,由府军移驻……
都尉人选暂时未定,但镇守命我先去巡查一番,也好衡定大致的兵员、钱粮、器械配属数目等……我欲明日就启程,若是闲瑕,你可陪我同去,也好助我参谋一二……”
李承志狂震。
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他哪还里还听不出来?
张敬之不但给自己计算好了时间,就连路都已经铺好了……
李承志深吸一口凉气,努力的压抑着心里的悸动:“晚辈定是得闲的,何时动身,司马只需知会一声……”
“州城至萧关来去四百里有余,自是要尽早动身……明日卯时初,你便来府衙寻我……”
回了一句,张敬之又看着李承志,缓缓说道:“还有这参曹之职,你确实不用耿耿于怀……我之所以荐你,除了让你襄助延容公,也是想让你助我一臂之力,等月余后,好助我流放乱民……”
还哪里来的乱民?
不是早被自己杀了个七七八八么?
看李承志像是愣住了一样,张敬之不由的冷笑道:“莫非你忘了,刘慧汪起事之初号称的‘二十万之众’,你才灭了多少?”
李承志犯着嘀咕。
没灭掉十万,也有七八万了吧?
再说了,你都说是“号称”了……
刚嘀咕了两句,他又悚然一惊。
还真有?
自己一时陷入了死胡同,竟然把刘慧汪埋伏伏兵对付奚康生的事情给忘了?
说句实话,若论阵势,那一仗打的比泾州城下还要壮烈,双方兵力近十万……
那相应的,被叛军用来安置伏兵的新平郡、鹑县,以及李文孝的老巢乌支等,岂不是皆成了失陷之地?
那这几处,或自愿,或被裹挟的民众,自己也就成了“叛贼”。
奇怪的是,奚康生竟未像前世一般,尽数坑杀,而是流放?
估计也与这一场叛乱平定的太轻松,奚康生的损失不大,没积攒那么多的戾气。
“有多少?”李承志下意识的问道。
“不多,也就四五万众。”张敬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