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运气好到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承志根本没想到胡保宗心里藏着这么大的八卦,只是仔细的在药箱里搜寻着。  

看了好久,他拿起一块根茎状的药物,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又扔给医师,“捣碎研成粉…”  

听他说话有些无理,胡保宗也不生气。  

两家家世本就相当,算不上谁高谁低。再加魏晋之风盛行,率直任诞,洒脱随性之人,反倒会被人赞为“风流雅士”,所以胡保宗倒觉得有趣。  

“想必你看的是青囊书?”胡保宗压下了心中的古怪,岔着话题道:“不是说已失传了么,你从哪里得来的?”  

青囊书个毛线?  

三国演义倒看过,要不要给你讲一讲?  

医师不提醒他,他还想不起来:三国时期的华佗,外科手术就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发明出了麻沸散,给关公刮过毒,肠子好像也能接,还想给曹操作开颅手术…  

“史书上看来的…”  

李承志模棱两可的回了一句,又拿出一块黑树皮一样的东西,递给医师:“也研成粉…”  

医师一惊:“郎君?”  

“废话少说,我说用就用,出问题我担着!”李承志骂道。  

哪有时间和你唧唧歪歪?  

估计是有什么妨碍的东西,但胡保宗一点都不在意,朝医师轻轻一点头:“用!”  

然后他又转过头,略有些失望的问着李承志:“原来你看的是三国志,但那里面只有寥寥几句?”  

李承志很认真的看着他:“即便寥寥几句,也比什么都不做的强。你刚也说过,你左右已无退路,还有什么不敢试的?”  

胡保宗惨然一笑,又黯叹道:“说的也是!”  

刚说完,医生便将两个铜冲递到李承平面前:“郎君,药已研好…”  

李承志嗯了一声,又看看胡保宗:“我要用药了!”  

胡保宗催促道:“都说过让你放手施为,还啰嗦什么?”  

李承志点点头,接过铜冲,先将白色的药粉倒了一半,又将黑色的药粉用手指捻了一点,最后一指药箱:“把蒲花拿来一些…”  

三样掺在一起,搅了几下,他又用鼻子闻了闻,感觉好像是有那味了,才细心的洒在了胡保宗的伤口上。  

“嗯,有些麻…”到了此时,胡保宗竟还没忘了点评一二。  

听到这一句,两个医师脸色一变。  

胡旅帅察觉不对,眼睛一瞪:“有何差错?”  

“无妨,应该是草乌的毒性发作了…”李承志轻描淡写的回道。  

胡信差点拔出了刀…  

“慌什么?”胡保宗斥了一句,又笑着问道,“明知有毒,你还敢用?”  

“死马当作活马医罢了…”  

话都没说完,李承志的眼睛突然一睁。  

卧槽…血,竟然不流了?  

他猛的抬起头,死死的盯着胡保宗。  

这三药样,全都是自己胡蒙带猜,真是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配用的,竟然真的起作用了?  

胡保宗这运气好到屌都要爆了吧…  

看他一脸惊恐,胡保宗心里一凉:没救了?  

“血…血…”医师惊的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血…止住了…”  

李松和胡信猛的膝行两步,看了一眼伤口,又转过头,又惊又疑的盯着李承志。  

不是说,只是从史书上看了两句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胡保宗帮他们问出了心里的话:“这也是从三国志上看来的?”  

这…这特么的,怎么解释?  

李承志一头的汗…  

草乌确实是他认出来的,不过是通过字面意思:药箱上有写。  

之所以知道这东西能止血,是因为他刚毕业,被安排到安监局执法大队那年,正好发生了“白药中毒事件”。  

县委办还因此联合安监局、食药局开过一次“安全监察会议”,要求规范中药市场,其中讲到中毒事件的主因,就是草乌…  

第二种是蒲黄,药箱上写的是“蒲花”,闻着味道也有些像,他就误以为是蒲公英的花…老家农村擦伤割伤,都是用这东西止血的…  

第三种是三七,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伤科圣药。不过不是李承志认出来的,因为药箱上写的是“五加参”。  

就因为这个“参”字引起了他的注意,拿起来一闻,竟然和前世天天都用的三七牙膏的味道一模一样…  

就这么误打误撞,竟然把血给止住了?  

缓了好一会,李承志才定住了神,狐疑的问着医师:“这三样药物,之前没给将军用过?”  

医师更是想不通:“草乌、蒲黄都是通淋之物,草乌虽有止痛之效,但只是口服…五加参只能补气…”  

意思是这几样都和止血不搭边,你让我怎么用?  

李承志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药的药性还没有被这个时代的医生完全研究出来,这两个没敢用,才让自己在人前显了圣…  

看他这副模样,剩下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你到底是懂,还是不懂?  

胡保宗最好奇,激动的问道:“讲一讲?”  

讲个屁!  

李承志斜了他一眼:“将军还是平心静气的好,这血要是再流出来,神仙来了也没辄…”  

胡保宗心里一动:原来李承志陪着他扯了这大半天的蛋,是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  

而且在谈笑间,就配出了能止血的神药?  

两个医师和胡信看他,就像是在看神人一样…  

就连李松,也是神心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