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章 肝肾互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温儒正也是一根筋,真的穿内裤绕医院跑步,被赵主任踹了几脚,拉到办公室骂个狗血喷头。”  

“这家伙能够没有临床病史的前提下,就凭病理切片获得诊断,其实已经很厉害,这种病例真的很罕见,我们三博建院十来年,恐怕也就遇上这么一个,说明这家伙很有钻研精神。”  

“他不是总说,天不生温儒正,三博病理科倒退三年。”  

“关主任听这话没揍他?”  

“关主任说,这小子说的是实话,自从他加入三博医院病理科,病理科水平前进不止三年。”  

“老关准备让他接位的。”  

杨平、宋子墨和徐志良刚下手术,前往ICU去看李俊和覃小卫这对老表,路上聊聊天。  

走到ICU,门口家属等候区站满了人,声音很吵,杨平也没有在意这些,ICU门口经常有这种事情,上次不是有个器官捐献协调员被家属推搡。  

ICU重症监护室,就是个生死场。  

这里是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的地方,集中了全院最强的监护和抢救设施,可以说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里的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着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者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需要多种药物和仪器维持生命,ICU医生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逆转病情,扭转或延长他们的生命。  

一道厚重的门,隔着生死。  

门内的患者,连上了各种机器和管道,监护屏上闪烁着微弱的生命征象。  

门外的家属,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在下一个抢救措施的同意书上签字。  

《人间世》中有这样一段话:选择或放弃,是病魔给每一位亲人的选择题,做这个选择,往往非常艰难。  

因为很多人认为:进了ICU很大概率出不来,最后人财两空。  

其实,很大概率能够活着出来。  

据三博医院自己上年度的统计:仅有的患者因为病情严重恶化,在ICU由医生宣布死亡;而绝大多数患者都能病情恢复,顺利转出ICU,这个数据是。  

那么剩下的患者呢?  

因为种种原因,家属选择了放弃继续在ICU治疗,例如经济不支无法继续治疗、因为各种原因转回当地医院、由于年纪太大怕客死他乡而选择落叶归根等等。  

从直观上看,ICU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地方,那是因为将这个34的死亡率分布到如此小的面积。  

脱机的李俊比之前脸色好看很多,杨平向他打招呼,他从声音辨出了戴着口罩的杨平,可能搞音乐的人听觉能力比较灵敏。  

“我怎么心里慌得很?”  

李俊问安医生,安医生和杨平交换眼色,他还不知道表哥出事。  

安医生正在琢磨要不要告诉他,现在还没有想好怎么说,暂时还是瞒一瞒。  

“刚刚脱机不久,心脏负荷大,会有心慌的感觉。”安医生解释道。  

“我表哥呢,他最近没有来吗?”李俊已经问很多次。  

安医生安慰他:“他最近有点忙,来过几次也是匆匆离开。”  

李俊此时不再说话,眼神恍惚,然后眼角好像慢慢开始湿润。  

大家来到ICU的医生办公室,喝杯水,坐一会,安医生说:“覃小卫的肝脏现在彻底没有希望,只能靠人工肝维持,以后希望可以进行肝移植。”  

“覃小卫的肾脏不是与李俊已经配型成功,那李俊的肝脏与他的肝脏配型也应该能配型成功,两个人可以肝肾互换移植。”宋子墨觉得这样正好。  

人有两个肾脏,只要两个肾脏健康,拿走一个,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  

而肝移植,往往不是整个肝脏的移植,而可以移植部分肝脏。  

安医生说:“肾移植的刘主任和肝移植的李主任来过,他们也提出过这种设想,我们正在想怎么跟李俊沟通。”  

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两老表也真是命!  

ICU是个见证人性的地方,没到最恶劣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人性的美与丑。  

“前几天,一个病人的妻子关机,再也没有来过,过几天病人老父亲过来说,他老婆已经静悄悄地离开。”  

“你刚进来应该能看到门口那一大家子,就是6床老人的子女,老人家六个孩子,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难得凑齐来一次,不是商量如何救治老人,老人还没断气,子女居然为了遗产在门口争吵起来。”安医生哭笑不得,刚刚拿着催费单去让他们交费。  

老大说,老人平时对小儿子好,让小儿子出。  

小儿子说大儿子是长子,找他!  

老二、老三说,他们做不了住。  

两个女儿更加说自己是女儿,这事找儿子。  

最后没一个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更没有人去交钱,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还不如别人一个孩子顶用。  

ICU的主任说得更直接,好不如养条狗,狗在主人危险的时候还会叫几句。  

“覃小卫和李俊没有亲人吗?”  

徐志良问道。  

安医生摇摇头:“反正他们没提过,倒是那个什么公司三天两头来了解病情,帮交医药费,还让我给覃小卫传话,说钱已经打到他卡上。”  

“拿命换的钱!”  

宋子墨有点心酸的感觉。  

覃小卫目前依靠人工肝维持生命,但是这也不是个终极办法,总得靠肝移植来解决问题。  

人工肝跟血液透析的治疗理念是一致的,是替代治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