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兴,儿子可是杨教授新技术的第一个病人,全世界第一。  

不管怎么样,全世界第一,也是值得吹牛的。  

在杨平的办公室,老崔找到杨平,门刚刚打开。  

“鞠躬!”  

老崔喊道。  

小崔立正,在杨平面前弯腰鞠躬感激。  

“再低点,再低点,再低点!”  

老崔在旁边边指挥,这水平没发挥出来。  

这些年,儿子的事就是个包袱,现在这个包袱终于卸下来。  

完事后,奥古斯特和罗伯特对着中国式的锦旗非常有兴趣,两人轮流拿着锦旗合影。  

然后罗伯特又拉高桥,三个人一起合影。  

“张老师,这旗帜代表勋章吗?”奥古斯特问张林。  

张林点点头,一副深沉的样子:“这是病人授予的勋章,我希望你们回到自己的国家,能够拿到这样的的勋章旗,这是医生的最高荣誉,勋章旗越多,表示你越受病人的尊敬。”  

奥古斯特暗自铭记于心,病人授予的勋章,那是最高的荣誉。  

罗伯特在一旁默不作声,将刚刚锦旗的照片发给助手巴雷尔。  

“照着这个样子做一面旗帜,挂在我的办公室不,做十面二十面!”  

李俊在ICU,还没有脱机,也没有醒来。  

上次短暂的恢复一点意识,现在又陷入了昏迷。  

每天六七万的医疗费用,其中有三四万是自费的,没办法,ECMO的费用全部自费。  

没有这种机器续命,李俊早就呼吸心跳停止。  

杨平几乎每天早上下午来看李俊两次,ICU主任见到杨平摇头:“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凝血功能太紊乱了,抗凝剂加大剂量,昨晚上消化道出血,好在出血不多,抗凝剂减量,血透的时候动不动就是血栓形成,  

没见过这样难搞的病人,要是条件允许,现在换肾是条出路,避免使用抗凝剂,可是这种情况,怎么换肾?家属意见很坚决,一定要抢救。”  

杨平默不作声,盯着李俊的监护屏幕看,许久才说:  

“能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ICU主任点头:“我试试,我正在找这个平衡,希望能够找到。”  

如果能够找到这个平衡,起码可以撑上一段时间,这样如果有希望醒过来,条件一旦允许,马上换肾,这样就顺利度过这一关。  

“昨天隔壁病房的病人已经脑死亡,目前靠ECMO维持呼吸心跳,坚持了24天,还是不行,就算靠机器这样维持,也坚持不了几天。”ICU主任感叹。  

杨平看最近的床旁胸片,有对照之前的CT片,李俊应该有希望醒来。  

关键要在抗凝也凝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然很容易凝血功能崩溃,不是脏器出血,就是脏器栓塞。  

这样整个脏器系统会进入序贯崩溃,也就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如果能够找到平衡,稳住凝血系统,不发生致命的内脏出血,也不再加重肺部栓塞,这样就有希望度过危险期。  

ICU主任送杨平出来,杨平走到门口,门打开,杨平听到家属等候区传来的吵架声,然后就是推攘。  

“哦,那是一个器官捐献协调员,过来劝昨晚脑死亡的病人家属,将病人的器官捐出去,被家属骂了一顿,还动手扇了一耳光,刚刚叫保安处理好,怎么又来了?”ICU主任赶到纳闷,跟着杨平一起出去。  

在ICU、急诊科附近,有时候遇上器官捐献协调员不是怪事。  

他们这工作很容易被人误会,病人垂危还没死,他们就劝家属捐献器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下,很多情况不是挨骂就是挨打。  

他们被家属当做秃鹰,人没死,就盯着器官。  

其实,器官捐献协调员算是一个新兴职业,2015年1月1日,中国开始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志愿捐献成为移植器官的唯一合法来源。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当时表示,“这是走向公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但在2015年,志愿登记捐献器官的人数仅为25959人。  

这也就意味着,因为传统和认知等各种原因,绝大部分人对器官捐献并不认可。  

所以,器官移植的来源非常有限,很多人得不到供体。  

ICU主任大声地呵斥:“别吵,再吵叫保安了,有什么事出去商量,别在这里吵。”  

一个女家属揪住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头发,另一个在骂:“人还没死,你们就盯上器官,有人性没?”  

这个协调员也是个愣头青,挨了一耳光,又过来挨打。  

ICU主任拉住病人家属的手:“行了,这是他的工作,他也是做好事,救别人的命,你们不愿意拒绝就是,别打人。”  

妇女松开手,协调员才逃出来。  

“你怎么又来了,挨一次打还不够?还不快走。”ICU主任帮助他解了围,协调员灰熘熘地跑了。  

覃小卫看到杨平出来,立刻迎上来。  

“杨教授!”  

“我刚刚看过,病情还十分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我们正在想办法,我们会经历。”杨平最新情况告诉覃小卫。  

覃小卫点点头。  

“给阿俊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方法,无论如何拜托了。”  

“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你放心,你每天晚上睡在这?”杨平听说覃小卫天天晚上睡家属等候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