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至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422章至圣李纯钧自己猜测,只需要顿悟十天半个月就能完善主宰法相到法则生命的转化。  

可他显然有点高估了「顿悟」的作用。  

并不是说「顿悟」的效果很差,而是…  

太容易受到影响了。  

所有题目都会解答,和直接对着模版抄答案,显然后者更快。  

前者还需要审题。  

后者…  

拿笔就写。  

这就是顿悟和生命等级「圆满」的差异。  

好在,李纯钧的生命等级足够高,对虚空丶毁灭两种大道法则的领悟速度称一句登峰造极也不为过。  

再藉助大量悟道神树树叶…  

二十六天后,他总算完成了对法则生命道路的全面铺垫。  

接下来,李纯钧休憩了四天。  

他并不打算继续在法相境界待下去。  

其他法相之所以迟迟不转修成法则生命,一方面,是他们对法则的领悟还不够。  

另一方面…  

就是心灵境界差了火候。  

心灵境界第六重到第七重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道坎。  

很多法相甚至老死都无法窥破这一关。  

甚至,就算是侥幸到了第七重,除了普通法相外,哪怕上等法相,都有失败的可能。  

至于顶尖法相…  

没有第八重的心灵境界,贸然转化,死路一条。  

至于李纯钧…  

「先天道体带来的优势,使得我已然能够引动大道共鸣,法则领悟方面压根不缺,法力方面,生命等级所化的底蕴,更是让我凌驾于任何一位法相之上。」  

他倒是颇有信心:「我的心灵境界已到九重巅峰,虽然尚未达到第十重,实现圆满层面的心灵不朽,但心灵之力已然足够强大,转修成法则生命,对我来说,不止不难,反而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  

当下,他不再迟疑:「琉玉,我要转修法则生命,替我分隔空间,并且引下玄黄大世界的大道之光。」  

「明白。」  

琉玉应了一声。  

李纯钧所处虚空扭曲丶变化。  

靠着自身对虚空法则越发高深的领悟,他已经能够看清琉玉所使用的手段。  

这种隔离丶开辟虚空,换成他,他也能做到。  

换句话说,只要他愿意,不需要藉助任何外物丶天材地宝,他就能凝聚出一件件储物法宝丶小挪移符。  

且产量还不会太低。  

随着这片空间和玄黄洞天区分开来,琉玉虚手一引,大道之光倾洒而下。  

李纯钧目光沿着这些大道之光,隐隐可以看到一片似乎能笼罩整个玄黄大世界的光之海洋。  

每一道光,都是大道之力的显化。  

而由于李纯钧主修虚空丶毁灭的缘故,他眼中,四十九种大道中,又以虚空丶毁灭两种大道的光芒最为璀璨。  

其他的…  

不是不亮。  

而是他看不清这麽多。  

眼见李纯钧似乎已经做好了转化法则生命的准备,琉玉突然道了一声:「说起来,你真不打算留下血脉子嗣吗?」  

她的目光落到他身上:「一旦转修成法则生命,你就将彻底放弃你的身躯,失去血脉传承之能,哪怕主宰法相主修的是你自身,但同样会令身躯法则化,无非是不用化身宇宙天灾或先天神圣罢了。」  

「不必。」  

李纯钧神色平静道:「其他生灵之所以要留下血脉子嗣,是因为他们将血脉子嗣视作自己生命的延伸,但,如果我能亘古长存,没有生命消亡之忧,血脉子嗣于我而言有或没有,又有什麽区别?」  

「亘古长存。」  

敢说亘古长存的,唯有那些合道道尊了。  

但琉玉听得李纯钧这个说法,却一点也没觉得违和。  

先天神圣秉承大道而生,只要不半途夭折,已是道尊预定。  

无非是在这条路上花多少时间罢了。  

几万年丶几千年丶几百年,还是几十年。  

况且,到炼虚境界,心灵承载法则后,几乎就不能诞生子嗣了。  

她现在说这句话也为时已晚。  

「那麽,我就提前预祝你生命迁跃,成就至圣。」  

琉玉道。  

李纯钧微微颔首。  

下一刻,他的心灵之力极限爆发,远超任何一位法相全力修行所引动的虚空法则丶毁灭法则之力被他拉扯着,灌注到了身躯之中。  

这种不遗馀力的灌注下,哪怕他的肉身在无数年的修行下早已千锤百炼,仍然挡不住源源不断法则之力的侵蚀。  

不到三天,肉身崩毁。  

他那吸收了全部精气神,包括法力的法相直接被心灵之力显化而出,朝法则生命转变。  

这一步,对法则丶法力的需求,堪称海量。  

如果不能及时的引动更多法则之力转化为法力,维持法相的消耗,用不了多久,失去了精气神供给的法相就会因为能量不足而生生「饿」死。  

这样一来,转修法则生命自然就会以失败告终。  

第九重的心灵境界,再加上高达六万年的法力储备,使得李纯钧的法相始终凝聚不散,并且在越来越多的法则巩固下,渐渐的和法则之力达成共存。  

不过这种共存状态仅仅片刻,已经让李纯钧皱起了眉头。  

「太慢了。」  

他道了一声:「真要脱离引导,让法相丶法则丶心灵间三者自主运转,怕是要十年八年。」  

「已经算快的了。」  

琉玉道了一声:「炼虚到法相,铸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