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四章 圣旨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几人全都看向了戚继光,脸上全都是震惊之色。  

一边的李成梁更是一脸的敬佩。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强者境界吗?  

能做到眼前这个地步,就是因为这些吗?  

这件事之前,李成梁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个武将能把一件事说成这个样子。这种颠倒黑白的本事,连一般的文官都没有。  

明明是害怕担责任,却说得自己是忠心耿耿的大忠臣一样。这种本事实在是让人想学习!  

连王锡爵看向戚继光的目光之中都带着震惊,心中也不得不感慨:不愧是戚大帅!  

这份密奏要是这么写的话,那自己几人的立场立马就转变了。不是担心、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忠心皇帝。  

如果因为这份忠心让辽东的战事出了什么问题,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在这边没打好,是因为我们要保护皇帝。  

唯独徐渭震惊之后,露出了一脸被恶心的样子。  

最近几年,徐渭对礼法是越来越不看重了。显然,戚继光的行为让他觉得这就是官场恶习。  

恶心!  

下意识的就犯恶心!  

“你们可真是…”说着,徐渭直接站起了身子说道:“简直太让我失望了!”  

说完,徐渭大袖一甩,迈步就向外走了出去。  

只不过徐渭刚走到门口,就碰到了辽东镇守太监李峰。  

李峰带着几个小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面托着圣旨,一脸笑容的说道:“几位大人都在,那正好,一起听圣旨吧!”  

闻言,众人先是一愣,随后连忙站直了身子。  

一边的徐渭看到这一幕,就想开溜。毕竟他已经走到门口了,而且这种事跟他也没什么关系,该跑就得跑。  

李峰看到徐渭脚底抹油正准备溜之大吉,有些无奈的苦笑道:“先生回来,这里面有你的事。”  

听了这话,徐渭一愣,不过还是乖乖的走了回来。  

他没想到这一次圣旨居然还有自己的事。  

一边捧着圣旨的小太监也走了出来,咳嗽了一声,伸手将圣旨展开,唱道:“圣旨下!”  

几人连忙撩起衣服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旨上的话并不长,内容却很多,清晰明了、简单扼要。  

朱翊钧在圣旨上写了几件事,首先是同意了徐渭等人关于草原上的看法,认为徐渭说的非常有道理,还对他们进行夸赞。  

然后便话锋一转,对徐渭他们进行了奖励。戚继光几人倒无所谓了,毕竟他们官职那么大,这样的小奖励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  

反倒是徐渭,朱翊钧给了他一个出身。  

要知道徐渭这一辈子起起伏伏,有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有贫困落魄的时候,可以说尝尽了人间百态。  

徐渭在科举上也是起起落落落落,考中了秀才却怎么都没有办法考中举人,更不要提考中进士了。  

徐渭对官场有很多的想法、对朝廷有很多的想法,可是一辈子没有机会踏上官场,没有机会施展胸中的抱负。  

在圣旨当中,朱翊钧给了徐渭一个出身,赐为同进进士出身。  

这份圣旨宣读完,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徐渭没有想到。  

其他几人也都没有想到。  

小太监可不管他们,笑着看着徐渭说道:“徐先生,接旨吧!”  

一边捧着圣旨的王锡爵脸色有些迟疑,不过还是走到了徐渭的身边,轻声说道:“徐先生,接旨吧?”  

王锡爵现在真的害怕徐渭发疯,要是徐渭发疯的话,就完了。  

皇帝难得给徐渭一个出身,是对他的一种奖赏和认同。可是如果徐渭在这个时候说出什么大不敬的话来,那就真的完了。  

不但出身没有了,人都完蛋了!  

到时候,自己这些人也都要跟着完蛋!  

这个时候,徐渭也终于回过神来了,神情复杂地将圣旨了过来,说道:“谢陛下隆恩!”  

说完,他就从地上站了起来。  

这行为其实有些失礼,不过在场的人都没有在意,连那个小太监都没有在意。  

显然这是从京城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人交代过了。  

徐渭看了一眼王锡爵三人,脸上带着笑容说道:“你们说的对,当今陛下虽然年轻,可是有大魄力、有大胸襟!西北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我还是有一些恍惚。”  

这件事到现在,徐渭都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一件大事。  

在他看来朝廷肯定要扯皮、要各种拖后腿。没想到皇帝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办下来了。  

而且当今陛下居然有这样的魄力!  

只不过没等王锡爵三人回答,徐渭的脸色就严肃了起来,话头一转说道:“可是事情严重,能不能做好啊?”  

几人的脸色都有些古怪了起来。  

朝廷不答应的时候,你说朝廷没有魄力。现在皇帝答应了,有魄力了,你又担心能不能把这件事办好?  

徐渭也没有迟疑,直接说道:“你们还是再写一份密奏上去吧。事关重大,如果交给一个蠢材来办的话,很可能会出差错。一旦出了差错的话,还不如不办。”  

这个时候,徐渭反而有些担心了。  

三人对视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在他们三人看来,徐渭这种担心简直完全没必要。  

朝堂上现在做主的都是什么人?  

张居正张阁老就不用说了,那惊才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