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四章 干柴烈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帝为什么对地方上的控制那么没有效果?  

为什么地方的势力会做大?  

因为,官员们不站在皇帝这边。  

很多时候,皇帝的利益和官员集团的利益是不一样的,甚至和官员的利益发生冲突。  

皇帝不想让你贪污,让你好好的、踏踏实实的干活。但是下面的官员不这么想,我千里当官只为财。  

离家这么远,我不多弄点钱回去我出来干嘛啊?  

读书这么多年,吃了这么多苦,你不让我贪污?  

何况皇帝给的工资那么少,我都快饿死了。即便你给的工资够了,我也还想要更好的东西。  

我想出门坐轿子,我想养很多马车,我还想去青楼,我还想喝好酒,我还想买好画,我还想读好书。  

一句话,欲望是无限的,想要满足就需要更多的金钱。  

这就是一种非常非常明显的人性上的冲突。  

这种事其实很难避免,因为在任何一个组织架构当中,只要有管理,就会有权力;有了权力,就会滋生腐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只不过当他们利益到了一定程度、抱团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皇帝对他们就失去了制约,也就对权力失去了制约。  

况且皇帝本身就是一种bug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和官员们的立场天生就不一样,很多官员即便是忠于朝廷,但忠于的是朝廷、是心中的那份忠诚,并不是你皇帝这个人。  

如果你这个皇帝能按照我预想的、或者我希望的那样去做,那我就忠于你,否则肯定不行。  

最后就演变成了官员制定标准,皇帝遵循。  

这一次江南的事就是这样,如果朱翊钧能打破这个藩篱,让江南的官员和那些富商翻脸,那就会重新把整个江南握在手里。  

等到那些富商没了以后,这些官员也就任由朱翊钧拿捏了。  

原本朱翊钧的打算是先动官,后动商,所以在来到南京之后,就让海瑞在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抓捕行动,高官也抓了不少。  

高层没了之后,再对商人和地方官动手,双管齐下。  

可是自从出了余有丁之事后,朱翊钧就有些无奈了,觉得自己还是把事情想得简单了,或者说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  

反而是现在余有丁提出来的这个办法,对朱翊钧来说很合适。  

下面的官员会不会用力?  

有余有丁在后面盯着,他们不敢不用力。甚至为了毁灭证据,他们会比朱翊钧想象中的更用力。  

朱翊钧胡思乱想的时候,陈矩走进了如画的房间。  

陈矩脸上带着笑容,恭敬的说道:“如画姑娘。”  

见到陈矩,如画连忙站了起来,脸色都紧张了。  

她这几天都不知道怎么过的,现实对她造成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自己跑了、被人救了,这本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可问题就在于自己居然被皇帝救了,自己现在居然是在皇宫里面。  

如画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各种想法纷至沓来。  

其中一个想法出现的次数最多:  

皇帝会不会把我留在宫里面?  

那我是不是要报恩,留下来伺候皇帝?那我是不是以后也能做妃子?  

如果皇帝要留下我,我怎么办?  

如果朱翊钧知道她这样的想法,只会告诉她:姑娘你想多了,朕不是那种人。再说了,大明朝的皇宫哪有那么好进?  

陈矩笑着说道:“如画姑娘,不必如此。”  

闻言,如画没有丝毫的放松。她这份紧张,换成任何一个平民百姓在皇宫里面,短时间内是改不了了。  

她轻声问道:“公公有什么吩咐?”  

“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一下。”见如画依旧紧绷着神经小心翼翼的模样,陈矩也没有再劝说,只是笑着说道:“余有丁余大人来了,他想见你。”  

闻言,如画顿时满脸的不可置信,随后面露惊恐,就差转身逃跑了。  

这天下已经荒谬到这种程度了吗?  

陛下也要这么做吗?  

“姑娘,你不要误会。”陈矩笑眯眯的说道:“事情是这样的…”  

说着,陈矩就把余有丁的打算全都告诉了如画,又说道:“陛下的意思是问问姑娘,如果姑娘愿意,那就这么做;如果姑娘不愿意,那咱家就出去告诉余有丁,让他自己去查。”  

听完,如画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要查那些人。果然,陛下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坏。  

可是为什么要去让余有丁查?他不是那个大坏人吗?  

虽然如画是在风雅楼那里培养出来的,但是很多事她也没有那么敏感。  

如画一直觉得余有丁是个不要脸的老官员,而且是这些人的靠山。现在让余有丁去查,这能尽心吗?  

想到自己在那里的一些小姐妹,如画的脸上变得凝重了起来,看着陈矩说道:“那我还能到皇宫里来吗?”  

听了这话,陈矩就笑了。  

小姑娘,你还想到皇宫里面来?  

你可别来了,你这要是真的能爬到皇帝的床上去,这事可就不好办了,我回去都没法向皇后娘娘交代。  

现在大明朝的皇宫里面,王皇后的地位直线上升。现在人家已经有了身孕,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就生下一个皇子,到时候就是太子。再加上她跟皇帝感情那么好,惹不起惹不起!  

这要是让皇后知道了,我在江南弄个你到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