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姐妹团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着她的背,一如小时候一样,安慰道:“没事了,都没事了。”  

不知过了多久,夜莺离开她的怀抱,用衣袖擦了擦眼泪,道:“姐夫他是怎么知道…”  

凤凰微微一笑,说道:“是我告诉他的。”  

听凤凰说完之后,夜莺开心说道:“恭喜你啊,以后再也不用一个人承担这些了。”  

随后,她脸上又浮现出一丝担忧,说道:“这次我逃掉了,他们一定不会就此罢休,我担心,他们会暴露你的身份,到时候…”  

凤凰捧着她的脸,说道:“有你姐夫呢,不怕…”  

从齐国救回夜莺之后,李诺暂时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他并没有去赵国和佳人他们团聚,如今的他,虽然也拥有了在这片大陆上立足的实力,但还不足以让他后顾无忧。  

儒家修为已经停留在第五境巅峰许久了,还是没有突破的迹象。  

李诺曾经请教过右相,右相告诉他,在他为了践行理想,失去弟子,儿子,妻子的时候,修为都有所突破。  

这或许是左右二相人生轨迹相似,但修为却差了一个大境界的原因。  

为了实现儒家的理想,失去了一切,的确更值得人们尊敬。  

和右相不同,李诺走的,是另一条路。  

这两年,在凤凰的经营下,李家的钱,已经多的花不完了,他拿出了一半家财,成立了一个专项基金,在大夏各个穷困的州县,建造“希望书院”,当地适龄儿童,可免费就读到科举之前。  

儒法双修,如果都能达到半圣的境界,他的实力,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到时候,就算是在齐国对上齐国皇帝,就算不能取胜,也能全身而退。  

这些事情,有凤凰帮他做,李诺自己,则在不停的编书。  

医典,农典,墨典,兵书,小说,蒙学读物,书院课本…,尽可能让这些作品传播的更广,以增长书家修为。  

书家,才是他最寄予厚望的。  

说起来,出于书家修行的目的,大陆一统,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没有了战乱,没有了国与国的隔阂,专心于国家的发展,百姓的教育,才是最适合书家修行的土壤。  

“姐夫,喝水。”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姐夫,吃点水果。”  

“姐夫——没事,我就是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自从夜莺住进宁心园之后,属于小顾的活都被她抢了,李诺知道她是感谢自己救她回来,但其实凤凰已经替她感谢过了,只是李诺不好直接告诉她,只能由着她了…  

长安这些日子,每天都很热闹。  

前线的各种消息,不断的传回来。  

从五大王朝垫底,一跃成为四大王朝之首,将士们在前方攻城略地,大夏的土地,一天比一天广阔,身为大夏百姓,也与有荣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各种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开始夹杂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  

有传言道,玉音阁的凤凰姑娘,是齐国青鸾社的密谍。  

不仅如此,整个玉音阁,以及凤凰姑娘控制的各大乐坊,都是为齐国打听消息的。  

此外,大夏朝廷,军中,也早已被青鸾社渗透成了筛子,许多朝廷官员,军中将领的妻妾,都是青鸾社的密谍,甚至有一份详细的名单流传了出来。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么朝中无疑要发生一场大地震。  

这些官员和将领,有些身居高位,有些知晓军中机密,这些消息一旦外泄,可能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  

对此,负责大夏谍报工作的明镜司迅速做出了澄清。  

这些都是假消息,是齐国为了扰乱大夏朝廷而设下的计。  

明镜司的澄清,大家懂得都懂。  

他们的话,往往要反着听。  

但这件事情,还是很快平息了。  

没办法,玉音阁的凤凰姑娘是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兼巡查御史李诺李大人的妻子,说她是齐国密谍,谣言敢传,他们也不敢信…  

李大人那是什么人?  

以前,人们知道他,是因为他是大理寺卿的儿子。  

但现在,他的名字前面,已经不用再加上‘大理寺卿之子’这几个字。  

大夏法圣,人脉通天,在大夏遭到魏国和楚国入侵之时,是他率领武林强者反攻魏楚,大大减轻了前线的压力,于国有大功,朝廷至今还没有嘉奖…  

更何况他本人还有半圣修为,谁有本事查他啊?  

尤其是后来又陆续流出几份密谍名单,更是让百姓认为,这根本就是齐国意图祸乱大夏的阴谋。  

按照那些密谍名单,大夏多一半的朝臣,都被齐国渗透了,军队里也尽是齐国的探子,如果齐国有这种本事,早就打败大夏了,哪里会等到今天…  

这些谣言,只在长安流传了两天,就彻底没了声息…  

宁心园。  

李诺将几张纸扔进了炉火之中,看着它们燃烧成灰烬。  

齐国倒也果决,夜莺被他救回来之后,他们就果断放弃了安插在大夏的密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大夏要揪出这些密谍,无数朝中官员和军中将领都将受到牵连,到时候,外敌还没打败,大夏就从内部先乱了…  

据凤凰所说,齐国大部分的密谍,从小就接受由纵横家插手的洗脑训练,即便是在别国已经成家立业多年,也不会背叛。  

这种思想的控制,会随着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