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逼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诞生浩然之气的,已经超过了二十位。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被李诺指点过的。  

朝中每多一位拥有浩然之气的官员,就会少一位贪官污吏,总有一日,清流将不再是少数…  

尚书省。  

一位官员走进衙房,将一封公文双手递给右相,说道:“老师,左相命吏部将今年录取的进士数量,再提升一倍…”  

将这公文交给右相,他又道:“苏先生和他的众多弟子,在联络朝中官员,上书建议陛下立储,我们要不要…”  

不等他说完,右相就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参与。”  

那官员点了点头,说道:“是。”  

这时,一道身影从门外走进来,那官员对他微微行礼,退出衙房。  

右相看着手中的公文,说道:“只一个秦州,就处置了几十位官员,今年的进士数量只提升一倍,怕是不够…”  

左相道:“那就再多录一百人吧,地方上本就冗官严重,不一定所有的缺位都要补上,正好可以趁机削减官位,若是还不够,接下来可以每年都开设科举,总有补全的时候…”  

右相微微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道:“看来你这次终于下定决心了。”  

左相舒了口气,说道:“不破不立,大夏积病已久,须得有一次彻底的换血,否则,任何的变法,都只是徒劳无功…”  

这些年来,两人一人执掌中书省,一人执掌尚书省,虽是好友,但政见并不相同。  

右相的政见,比他更为激进。  

他觉得,变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部分政策适当放开,对于部分人偷钻朝廷空子的行为,可以选择性的视而不见,等到他们的日子好起来,自然会带动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  

右相想要全面彻底的改革,严查贪官污吏,重惩不义乡绅,重建一个新的大夏。  

事实证明他错了,那些人过上好日子之后,不会想着兼济天下,反而会阻止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诺如今所做的,其实是右相当年想做的。  

他看向右相,说道:“你是对的。”  

两人争论了这么多年,如今被左相认可,右相却并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只是摇头一笑,反问道:“你真的觉得,这是一次彻底的换血吗?”  

他背着手,望向窗外,缓缓说道:“李玄靖将王家在朝的官员杀的十不存一,但又有什么用呢,这两年科举录用的三百位进士,六大家族的官员占据了七成以上,王家独占两成,最多二十年,他们就会回到从前的位置,没有什么会被改变…”  

左相陷入了沉默,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几个世家大族自身拥有最顶级的血脉,又控制着大夏广阔的地域,只要科举的方式不变,很少有人竞争过他们。  

就算是对科举进行最彻底的改革,他们也能通过各种办法,直接或间接的蚕食朝堂。  

如今的大夏,看似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回顾历史,就知道这不过是一次轮回而已。  

最终,一切还是要回到原本的位置。  

届时,律法可能会被重新修改,各项变法,也会被逐渐废除,除非六大家族灭亡…  

六大家族与大夏,是共同存亡的关系,六大家族亡,意味着大夏也离亡国不远了。  

右相主动打破了沉默,说道:“苏孟正在联合弟子及一众朝臣,意图劝陛下立储退位,你与他交情更深,去劝劝他吧,能劝他的只有你了…”  

左相舒了口气,说道:“他恐怕不会听劝…”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同样是儒家第五境,二人在朝堂数十年,很多事情,已然看的十分清楚。  

陛下不愿意做的事情,没有人能逼他。  

彻底激怒陛下,唯有死路。  

苏孟性情刚烈,不然当年也不会放弃入仕,自己很难劝他…  

苏府。  

“苏先生,长安各大书院中,已经有数十位先生愿意上书。”  

“长安响应的学子数量,也已经超过千人。”  

“朝臣我们还在争取,但除了御史台几位御史,少有人答应…”  

苏姓老者蹙起眉头,挥了挥衣袖,说道:“一群懦夫,软骨头,白读了这么些年的圣贤书,昏君无德,奸臣当道,他们就只敢睁眼看着…”  

这时,一位中年人走进来,在老者的耳边说了几句。  

苏姓老者眉梢动了动,整理了一下衣襟,走到一间偏堂之内,看着一道身影,径直问道:“崔俭,你是来和老夫一起规劝陛下的吗?”  

左相摇了摇头,说道:“我是来劝你的,不要试图激怒陛下,你会死,很多人也会因你而死…”  

苏姓老者目露失望之色,摇头道:“裴浩变了,你也变了,老夫不过是一介草民,不如宰相金贵,死了便死了,若是老夫的死,能让天下人认清这昏君,老夫死又如何?”  

左相叹了口气,在来之前,他就知道此行的结果。  

他嘴唇动了动,还想开口,苏姓老者大袖一挥,沉声道:“道不同不相与谋,送客!”  

左相最后看了他一眼,轻叹离去。  

苏大儒没有再看他一眼,抬头看着墙上的儒圣画像,目中一片坚定…  

宁心园。  

李栀光着脚丫,晃悠悠的走过草地,走到坐在湖边发呆的安宁身边,伸出双臂,奶声奶气道:“娘,抱抱…”  

安宁轻轻摸了摸她肉嘟嘟的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