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纵横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253章纵横家御史台。  

宋伊人从御史台大牢走了出来。  

宋哲和苏青愣在原地,一时还未反应过来。  

短短半日,可谓百转千回。  

从伊人杀人入狱,到出狱,再到入狱,再到出狱…  

他们的心情也伏伏起起,伏伏起起,苏青甚至都想去三清山搬救兵。  

没想到,一块小小的牌子,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宋哲看向李诺,忍不住问道:“你这免死金牌,哪里来的?”  

李诺道:“淳王伯伯送我的新婚礼物。”  

此刻的他,有些小小的感慨。  

说起来,冥冥之中,似乎真有天意。  

免死金牌是淳王送他的新婚礼物。  

而伊人,原本应该是他的新娘。  

兜兜转转,这份礼物,最终还是用到了它的主人身上。  

在场的众多官员,也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会这么发展。  

这可是免死金牌啊,是可以留下来传家的宝物,所有的皇子都只有一块,淳王居然说送就送。  

他对李玄靖一家,真的是超乎想象的恩宠。  

当然,李玄靖对他,也同样不用怀疑。  

没有李玄靖,也就不会有如今的淳王。  

事已至此,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中书省的官员很满意,因为可以回去交差了。  

刑部和御史台的官员也很满意,权贵并不高人一等,以法家来看,李寿这样的人,早就该死了,这位惩恶扬善的姑娘,根本就不应该被判有罪。  

同时,他们看向李诺的眼神中,则是充满了惋惜。  

多好的法家苗子啊,最终还是动了私心。  

法家与儒家,一旦生出私心,便意味着修行到此为止。  

古往今来,多少法家和儒家弟子,都毁于私心。  

李诺自是不知这些官员的想法,事情已经结束,他看向岳父岳母,说道:“先回去吧。”  

伊人还处在恍惚之中,苏青牵着她的手,走到御史台门口时,一道身影也走了进来。  

李玄靖看着他们,目光在伊人身上停留一瞬,问道:“案子查清楚了?”  

正好走出御史台的中书舍人杜宇脚步一顿,主动解释说道:“回李大人,已经查清楚了,凤阳县子之死,系这位姑娘过失杀人,依律当斩,小李大人出示了一枚免死金牌,所以她被无罪释放…”  

李玄靖微微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块金色的牌子,说道:“如此的话,这块牌子,倒是白讨了。”  

他随手将此牌递给李诺,说道:“讨都讨了,收着吧,下次或许用得上。”  

一众官员看着这块免死金牌,皆是呆愣原地。  

不是…他怎么还有啊!  

听他的意思,这块免死金牌,好像是刚刚从陛下那里讨的。  

这是免死金牌,不是大白菜,不能这么给!  

陛下糊涂啊!  

有了这一块免死金牌,他岂不是又可以为所欲为?  

这些官员们,怀着震惊和不忿的心情,回到了各种的衙门。  

凤阳县子之死,被用淳王赐予的金牌免罪,此外,陛下又赐给李玄靖一块新的免死金牌的消息,也很快被所有人知晓。  

一个李玄靖,就已经能只手遮天了。  

再加上一块免死金牌,除了陛下之外,整个朝堂,还有谁能治得了他?  

所有人都没想到,凤阳县子一案,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解决。  

权贵以及权贵子弟犯下罪行,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免罪。  

当同样的事情,三番两次的发生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一时之间,还无法习惯。  

但毋庸置疑的是,免死金牌一出,除非谋逆,所有的罪行,都可赦免。  

就算他们再憋屈,再无奈,也不能做任何多余的事情。  

就像是他们以前对别人那样。  

不过,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也让有些人松了口气。  

李玄靖的儿子,终究是修不成法家了。  

他的修行之路,倒是和当初的李玄靖一样。  

当年的李玄靖,儒法双修,是朝堂上最亮眼的新星,最后还不是儒法皆失?  

他们只担心一点。  

当年李玄靖失去修为之后,就无法无天,再无顾忌,彻底开启了他的奸佞之路。  

法家对权贵是枷锁,对法家弟子本人,又何尝不是?  

只有等到这个枷锁被打开,人们才能知道,枷锁下束缚的,到底是温顺的绵羊,还是凶猛的野兽。  

只希望那李诺不要走他爹的老路。  

朝堂之上同时出现两位李玄靖,无论是对于权贵还是官员来说,都将是不可名状的大恐怖。  

宋府。  

回到房间,看到伊人看在那里,神情恍惚的样子,李诺主动的安慰她道:“你不用自责,这件事情,不是一个巧合。”  

伊人抬起头,茫然的看着他。  

李诺解释道:“他们是针对我的,你只是受到了牵连,这一切都在他们的算计之中。”  

苏青不解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宋哲想起裴县令说的话,以及御史台官员那时的议论,此刻也已经明白过来,沉声道:“他们是要诛心。”  

见苏青的表情依然不解,他继续解释道:“李诺是修法家的,他用免死金牌给伊人免罪,犯了法家大忌,以后将再也无法修行法家,现在的修为,也会渐渐失去…”  

法家弟子,向来为权贵所不容。  

曾经也有人,想要阻碍他修法家,他们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