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首日数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再之后就是高丽使团入城,然后半路突然杀出一群神秘黑衣杀手。  

不过最终有惊无险,高丽使节入住来仪阁。  

在庐州府为高丽使节准备的晚宴上,高丽太子对大宋的文治武功满嘴的不屑,引起泸州上上下下的不满。  

包拯站出反驳高丽太子,高丽太子当众出题,说他有一个上联,如果在座的各位,有谁能在一炷香内对出下联,那他就收回刚刚的无理之言。  

这上联是:  

“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这是首拆字格,十字加口字加心字,正好是个思字。  

“难是难了点,你们慢慢想吧,来人啊,点香!”高丽太子说道。  

“不必了!”包拯和公孙策异口同声道。  

公孙策马上对道: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中秋。”  

包拯接着对道:  

“八目加贺,贺年贺月贺升平。”  

龚小雪满脸疑惑地看着罗小波:“老公,十加口加心是思,八目尚怎么就是赏了?还有,八目加怎么又是贺了?“  

罗小波揉了揉女友脑袋,说道:“小笨蛋,他们说的是繁体字啊!”  

说着罗小波拿过笔,在纸上先写一个八,再在上面加目,再加尚,刚好是一个繁体的赏字;他又写了一个八,然后再写目,最后再加一个加字,最后组成一个繁体的贺字。”  

龚小雪恍然大悟,笑道:“老公好厉害!”  

“我厉害什么,人家都已经公布答案了。想出这两个对联的人才真叫厉害呢!我要是算厉害,那想出这几个对联和字谜的人,岂不就是天才了?!”  

说到这,罗小波突然若有所思。  

他想起陈明浩老师那引起他反感的吹捧之词。  

“少年包青天的剧本,是我二十年来见过的最令人惊艳的剧本,少年包青天的编剧,是我多年来见过的最有有才华的编剧,没有之一!”  

第一集不知不觉结束了,女友龚小雪完全没有刚刚看义庄时的哈欠连天。  

罗小波点开第二集,马上跳入眼帘的,是一个二手车的广告。  

“妈的,广告太讨厌了,老公咱开个会员吧!”  

一向温温柔柔的女友竟然突然飚起了脏话。  

剧情还在继续。  

高丽太子太嚣张跋扈了,当看到高丽太子对小艾施暴时,龚小雪本能地攥紧了拳头,罗小波感受到女友的紧张和气愤,伸手把女友揽到怀里。  

“高丽太子和小艾的饰演者完全没有名气,连我这么关注影视圈的人都完全不认识这两个演员,可这场戏演的,说实话,很惊人啊!”  

当看到小艾被人救走,而高丽太子被人扔了一脸的石灰后,龚小雪十分解气地骂了一句活该。  

再然后,高丽太子在来仪阁被人杀了。  

来仪阁高丽太子被害案,处处透着诡异,太子临死前,写下一个神秘的血十字,而来仪阁房间的门窗,又全都是从里面锁住的,事发时公孙策等人也是需要从外面破门而入,才能发现太子已死,那么凶手到底是如何杀人的,又是如何逃离现场的呢?  

询问同住来仪阁的其余高丽使节,人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那么杀人凶手到底是谁?凶手又是如何杀的人?杀人后又是如何离开的呢?”  

“还有,小艾现身沙丘,为什么四周会完全没有脚印?”  

“难道真的有女鬼?”  

“不可能的,这是悬疑剧,不是鬼怪剧!”  

一个又一个疑团,终于让罗小波完全沉浸在剧情里。  

高丽太子在大宋境内遇害,高丽随时可能倒向大辽,而大辽之所以迟迟不敢率兵攻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忌惮身后的高丽,害怕大宋高丽联手对大辽两面夹击。  

高丽太子遇害案,干系大宋,大辽,高丽三国无数百姓的命运。  

电视剧进行到这里,张兵华饰演的庞太师,陈明浩饰演的八贤王,以及钟源饰演的皇帝悉数登场。  

剧情已经进入主线,而且是两条主线,一条是包拯公孙策等人的破案线;而另一条线,则是八贤王、庞太师、以及皇帝的朝堂争斗线。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9点,少年包青天已上线的两集已经全部播完。  

广告响起。  

罗小波却依然还沉浸在剧情里。  

“来仪阁杀人事件,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但这其中肯定有人撒谎了,会是谁呢?”  

“高丽七皇子?”  

“不对,他在春风满月楼喝酒,还和人起了冲突,目击者众多。”  

“崔尚书?”  

“他在房间练剑,电视剧为此还专门给了一个镜头。”  

“那个高丽将军?”  

“也不是,他驻扎在城外,事发后才入的城!”  

“那会是谁呢?”  

想来想去始终没个头绪。  

这时罗小波终于反应过来。  

“我为什么不为这部少年包青天写一篇影评呢?就像几个月前为仵作写影评一样?”  

这部少年包青天可写的地方太多了,能下笔的地方同样太多了。  

罗小波觉得此时的自己写起影评来,肯定能下笔有如神。  

就像两个月前那样。  

罗小波的手轻轻颤抖起来。  

这种心绪澎湃的感觉他两个月前也体验过,就是刚看完仵作的时候。上次,这种感觉让他名利双收,还交到了漂亮的女朋友。  

而今天,这种感觉又来了,而且,隐隐比上次还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