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史上最有才华的小说主角(2/3)
目中的形象非常的高大。
读者们继续往下看,他们想知道方运还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花褪残红青杏小。”
几个秀才忍不住点头,这句是说百花凋零、树上长出了青色的杏子,恰恰是春末夏初的景象,和今日的立夏无比贴合。
吟诵了第一句,方运再度向前一步。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做第一首词的赖墉听到这里松了口气,这一句虽然不错,但却只能说是泛泛,比他的词还差点。
“枝上柳绵吹又少。”
方运又走了一步。
赖墉不由得露出微笑,这一句依然很普通,无非是说柳絮越来越少,春天已经离去。
方运再走一步。
“天涯何处无芳草。”
十多个屏住呼吸聆听的人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齐齐吸气。
赖墉的笑容僵在脸上,这话是说春天是已经离去,但不要担心,春天还会回来,到时候天涯各处都会重新长出茂盛的芳草,一句话就把这词的意境拔到极高处。
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不足以让赖墉如此,可赖墉本身才气不凡,立刻想到方运这话恐怕是对盼儿说的,让这一句生出别样的滋味。
……
“快记下来!”
一个秀才急忙提笔把整首《蝶恋花春景》写出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众多人看着完整词,许久不语。
“方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诗写的非常好,词也作的非常妙。”
“那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简直一语道尽春来春去。”
“方运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有才华的主角。”
读者们赞叹道。
读者们继续往下看,他们想知道方运除了会写诗作词,还会什么?
高明鸿等人听到是对联更为担忧,若是出诗词题目,内容都可以自己掌握,只要不跑题就可以,但对联不同。
下联必须要跟上联对仗,要考虑平仄。普通对联就罢了,万一出那种双关、拆字、回文、嵌字之类的上联,别说一百息,一百个小时能对出来就不错了。
普通人出的对联或许好对,可半圣就算故意降低标准,那也是极难。
那声音道:“你听好,上联是:松叶竹叶叶叶翠。”
高明鸿一听差点晕过去,脱口而出道:“这可是叠字联,怎么第一道题就是这种,这是考童生还是考举人!”
“怎么,你敢质疑圣人?”
柳子诚身边的一人讥笑道。
“肃静!”
万学正怒道,不想方运被别人打扰。
众人皱眉思考,百息内想出这个下联太难了,而柳子诚周围的人则个个幸灾乐祸,认定方运连这个对联都答不上。
方运皱起眉头,然后望向周围,一般来说对联都是就地取材,让人有具体的观感,然后再想法对下联。
这上联是松叶竹叶叶叶翠,大源城内倒是有竹子,可只有城外的小山上才有松树,方运不由自主低声道:“大源府内无松树。”
那半圣道:“为圣者观天南地北。”
柳子诚等人更加高兴。
方运低头思考。
众多学子叹气,他们已经对方运完全失去信心。
六十息刚过,方运突然抬头,高声道:“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方运话音刚落,万学正忍不住低声道:“对得好!”
众多学子纷纷点头,这个下联极为精妙。
“方运对的太好了。”
“方运真是全才,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对对联。”
“方运真是惊才绝艳。”
读者们对方运佩服至极。
“景国江州有秋日?”
那声音似是在笑,正好针对方运之前的质疑。
方运立刻答道:“读书人历春夏秋冬。”众学子暗暗叫好。
秦明赞叹道:“方运对的下联无论是语句还是意境都要比上联妙,如果放入诗句恐怕不下于达府。”
读者们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半圣的声音再次在天空响起:“我此刻立于山中,偶得第二副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这次容你多想一百息。”
这一句让人联想到大雾包裹着山,而群山又包住雾,比第一个上联更加直观。
卫院君惊喜道:“是回文对!”
立刻有人在纸上写出“雾锁山头山锁雾”七字,七个字倒过来读也毫无区别,来回都一样。
之前原本还为方运叫好的人眉头拧成一股绳,这回文可比叠字难几十倍,回文对联往往要推敲许久才能对好,才思再敏捷也不顶用。
万学正紧张地看着方运,他可是方运县试的考官,自从方运名声鹊起,他一直想巩固两个人的关系,以后等方运平步青云,就可以借势而起。
如果方运出了事,以他的资历和人脉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在府文院当一个学正已经是极限。
方运闭上眼,似乎在想象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景色。
过了四十息,方运突然睁开眼,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好,对的好。”
读者们赞叹的道。
上联文字一出,他们仿佛立刻看到山雾环绕的景色,下联不仅也是回文,而且景色丝毫不差,立刻让人联想遥远的水天尽头相接的那一幕,两景相互辉映,虽是对联,却也美如诗画。
读者们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那半圣道:“我本想出三个对联,既然要考校圣道大义,那我换掉第三个题目。”
“你府试请圣言是甲等,普通考题难不住你,那我就考你倒背如流。给你一
读者们继续往下看,他们想知道方运还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花褪残红青杏小。”
几个秀才忍不住点头,这句是说百花凋零、树上长出了青色的杏子,恰恰是春末夏初的景象,和今日的立夏无比贴合。
吟诵了第一句,方运再度向前一步。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做第一首词的赖墉听到这里松了口气,这一句虽然不错,但却只能说是泛泛,比他的词还差点。
“枝上柳绵吹又少。”
方运又走了一步。
赖墉不由得露出微笑,这一句依然很普通,无非是说柳絮越来越少,春天已经离去。
方运再走一步。
“天涯何处无芳草。”
十多个屏住呼吸聆听的人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齐齐吸气。
赖墉的笑容僵在脸上,这话是说春天是已经离去,但不要担心,春天还会回来,到时候天涯各处都会重新长出茂盛的芳草,一句话就把这词的意境拔到极高处。
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不足以让赖墉如此,可赖墉本身才气不凡,立刻想到方运这话恐怕是对盼儿说的,让这一句生出别样的滋味。
……
“快记下来!”
一个秀才急忙提笔把整首《蝶恋花春景》写出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众多人看着完整词,许久不语。
“方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诗写的非常好,词也作的非常妙。”
“那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简直一语道尽春来春去。”
“方运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有才华的主角。”
读者们赞叹道。
读者们继续往下看,他们想知道方运除了会写诗作词,还会什么?
高明鸿等人听到是对联更为担忧,若是出诗词题目,内容都可以自己掌握,只要不跑题就可以,但对联不同。
下联必须要跟上联对仗,要考虑平仄。普通对联就罢了,万一出那种双关、拆字、回文、嵌字之类的上联,别说一百息,一百个小时能对出来就不错了。
普通人出的对联或许好对,可半圣就算故意降低标准,那也是极难。
那声音道:“你听好,上联是:松叶竹叶叶叶翠。”
高明鸿一听差点晕过去,脱口而出道:“这可是叠字联,怎么第一道题就是这种,这是考童生还是考举人!”
“怎么,你敢质疑圣人?”
柳子诚身边的一人讥笑道。
“肃静!”
万学正怒道,不想方运被别人打扰。
众人皱眉思考,百息内想出这个下联太难了,而柳子诚周围的人则个个幸灾乐祸,认定方运连这个对联都答不上。
方运皱起眉头,然后望向周围,一般来说对联都是就地取材,让人有具体的观感,然后再想法对下联。
这上联是松叶竹叶叶叶翠,大源城内倒是有竹子,可只有城外的小山上才有松树,方运不由自主低声道:“大源府内无松树。”
那半圣道:“为圣者观天南地北。”
柳子诚等人更加高兴。
方运低头思考。
众多学子叹气,他们已经对方运完全失去信心。
六十息刚过,方运突然抬头,高声道:“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方运话音刚落,万学正忍不住低声道:“对得好!”
众多学子纷纷点头,这个下联极为精妙。
“方运对的太好了。”
“方运真是全才,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对对联。”
“方运真是惊才绝艳。”
读者们对方运佩服至极。
“景国江州有秋日?”
那声音似是在笑,正好针对方运之前的质疑。
方运立刻答道:“读书人历春夏秋冬。”众学子暗暗叫好。
秦明赞叹道:“方运对的下联无论是语句还是意境都要比上联妙,如果放入诗句恐怕不下于达府。”
读者们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半圣的声音再次在天空响起:“我此刻立于山中,偶得第二副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这次容你多想一百息。”
这一句让人联想到大雾包裹着山,而群山又包住雾,比第一个上联更加直观。
卫院君惊喜道:“是回文对!”
立刻有人在纸上写出“雾锁山头山锁雾”七字,七个字倒过来读也毫无区别,来回都一样。
之前原本还为方运叫好的人眉头拧成一股绳,这回文可比叠字难几十倍,回文对联往往要推敲许久才能对好,才思再敏捷也不顶用。
万学正紧张地看着方运,他可是方运县试的考官,自从方运名声鹊起,他一直想巩固两个人的关系,以后等方运平步青云,就可以借势而起。
如果方运出了事,以他的资历和人脉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在府文院当一个学正已经是极限。
方运闭上眼,似乎在想象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景色。
过了四十息,方运突然睁开眼,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好,对的好。”
读者们赞叹的道。
上联文字一出,他们仿佛立刻看到山雾环绕的景色,下联不仅也是回文,而且景色丝毫不差,立刻让人联想遥远的水天尽头相接的那一幕,两景相互辉映,虽是对联,却也美如诗画。
读者们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那半圣道:“我本想出三个对联,既然要考校圣道大义,那我换掉第三个题目。”
“你府试请圣言是甲等,普通考题难不住你,那我就考你倒背如流。给你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