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直面太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次了。

甚至在神王之上,还有更高的境界。

而自己的实力,已经完全可以在恒星的表面存活一段时间了,要不现在就过去看看。

想到就做到,下一秒,朱梓晨就运起神力,领域大开,消失在原地。

中位神的领域扩展速度,大概是百倍音速,也就是十二万公里每小时。

看起来很快,三万公里赤道的亡灵星都可以绕四圈了。

但是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却是连连龟速都算不上。

要知道亡灵星到太阳的距离,大概是一亿七千万公里。

如果用领域赶路,朱梓晨要飞一千四百多小时,也就是两个月左右。

但是现在和星能世界的战争,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所以他当然不可能真的飞两个小时了。

于是本源之力从灵魂中涌动,下一秒瞬间前进了三十几万公里,这速度甚至比光速还快。

只是三分钟后,朱梓晨就飞到了太阳表面,一千公里的高度左右。

这里的温度大概在五千度左右,庞大的热量逼的他不得不开启领域抵抗。

看着眼前庞大无比的一样,朱梓晨开始放出神念查看。

不过他虽然到了中位神,神念甚至能笼罩整个亡灵星,但是在太阳面前,还是太渺小了。

渺小到甚至连太阳的百万分之一都覆盖不到。

不过他从太阳中,却感觉到了一丝熟悉的意识,似乎有点世界之心的波动,但是却又不一样。

好像这个意识中,充满了混乱和毁灭,有点和地狱军团的意识有点类似。

突然,一个想法从他心中一闪而过。

不过实在太过疯狂,所以很快就放弃了。

就在这时,突然太阳爆发了耀斑。

一股巨大的能量宣泄而出,向自己冲来。

朱梓晨马上身影一闪,向后飞去,躲过了这个太阳耀斑的冲击。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就一直在太阳附近仔细观察,想要了解太阳的能量,寻找太阳的世界之心。

不过太阳会似乎进入高爆发的时期,经常会时不时的爆发耀斑,让他根本不能安心的一直观察。

而且太阳中那充满混乱和毁灭的意识,也让他无法用神念仔细观察。

这股意识非常庞大,自己的灵魂在其面前,就像大海中的一艘小船,随便一个小浪都有可能被掀翻。

难道这个混乱和毁灭的意识,就是太阳的世界之心意识么。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就连主神级的泰坦之神在这股意识面前,恐怕也只是大海中一艘大一点的轮船,根本无法抵抗。

难道只有到了神王级的实力,才能仔细观察整个太阳。

当然了,如果他不惜消耗所有的本源之力,是有可能发现更多的细节的。

但是明白了差距后,朱梓晨便放弃了这个打算。

恒星级的天体,距离自己能观察还是太遥远了。

等到神王级再来不迟。

继续看了一会后,朱梓晨便身影一闪,向亡灵星飞去。

而随着朱梓晨的离开,太阳耀斑也变少了,似乎平静了下来。

五分钟后,朱梓晨又回到了自己的神殿。

他总结了一下这趟出行,发现自己赚大发了。

虽然来回的路上,本源之力一共消耗了一百三十多点,为了抵抗太阳的热量,神力也消耗了一千多点。

不过对比自己的感悟,完全可以说值了。

在太阳的那股混乱和毁灭的意识中,他感觉到了一丝异常精纯的生机。

这股生机比他的生命法则还要精纯,两者似乎不在一个等级。

但是这股生机隐藏的非常深,所以他只是感觉到一次罢了,根本没有仔细感悟。

但是就这一丝的感悟,让他似乎对于生命法则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会后,朱梓晨打开了洪荒世界的空间裂痕,来到了洪荒世界。

距离上次观察,才过去半年而已。

半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正在经历生命演变的星球,完全没有一点变化。

自从一百多年前的卫星碎裂,到现在天空中还是充满了灰尘和乌云,火山也在喷发。

空气中充满了硫磺的臭味,温度差距也是极大。

有的地方上百度,有的地方零下几十度。

这里充满了一副末日的景象,根本不可能适合生命生存。

但是从太阳中感觉到了一丝生机后,朱梓晨感觉看着这片死寂的世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天上的乌云,还有爆发的火山,似乎都充满了生命。

生命是什么?

生命并不只是血肉和灵魂的结合,也不只是一群会动的生物。

生命上帝粒子的结合,形成了原子,然后原子和原子之间互相碰撞,最终形成了物质。

物质可以演变成世间万物。

就像道书上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上帝粒子就是这个一,上帝粒子融合,变成了电子和质子,这就是二。

而电子和质子互相结合,会变成中子,互相远离机会形成吸引状态,最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原子结构。

原子因为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原子,这就是三。

而不同的原子结合,就形成了我们所见的物质,这就是万物。

搞明白了生命的含义后,朱梓晨不再看向肉体和灵魂。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看洪荒世界是充满了死寂,生命无法生存,而现在他却感觉到了生机。

因为乌云中的水气,最终会变成雨滴落下,火山中的物质,最终会冷却,为世界带来了营养。

有了这些物质后,第一个细胞就会从水和这些营养中诞生。

而有了细胞,自然就会有生命。

此时朱梓晨觉得,只要自己肯舍得本源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