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各有算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支大军缓缓行至繁昌县城百丈之地,立足不前。  

帅旗下。  

一位年轻小将拍马而出,奔至城下一箭之外,手中丈三长枪高举大笑:“文仲业,数月不见,孙策可甚是想念,可敢下城一见?”  

“有何不敢?!文聘这就前来领教孙郎高招,取某的枪来!”  

文聘一声大喝,从亲卫手中接过长枪,转身而走。  

不肖时。  

繁昌城门大开。  

一队兵卒举旗在前列于城门之外。  

文聘领着数十骑出城而来,枪身前指:“孙郎,看枪!”  

猛然提起马缰,不等后方亲卫跟随,狂奔而去。  

“恭候多时!”  

孙策嘴角轻笑,双腿催动脚下坐骑,越奔越快。  

二人交面。  

两枪刺出!  

“铛!”  

一声沉闷金属声响,发出阵阵铮鸣。  

二马一错而过,双方各拉马缰交换了个位置。  

“仲业枪技大有精进,这数月可是拜了名师?”  

孙策感受着微微发麻的虎口,打量着文聘大为疑惑道。  

他方才好像看见,文聘在刺出长枪之时,身子好像微微高了些许。  

由上而下刺出的这一枪。  

“名师未有,明主倒是有一个,孙郎不如降我荆州,某定将此法告知孙郎。”  

文聘持枪而立,肃声而道。  

“哈哈哈,若非某与荆州有杀父之仇,孙某还真想拜会那刘郎一面,可惜…多说无益,仲业也吃我一枪!”  

孙策爽朗大笑,再次上前,奔至文聘身前,突然仰下身子躺于马上。  

枪尖左斜,持枪横扫,势大力沉的枪身直往文聘腰际而去。  

看着矛尖失去目标的文聘心中一惊,急忙脚踩马镫翻至马侧,躲过这致命一枪。  

两马再次交错。  

孙策这次却是看清了让文聘可以挂在马背上的一物。  

“多谢仲业赐技之恩,聊表谢意,仲业不妨回头看看城内?!”  

孙策高声大笑而道。  

文聘闻言一愣,不解回头。  

城内。  

竟然隐隐传来了喊杀之声。  

“都督!刘太守反了,正率庐江军卒攻击我军后营!”  

城头上,一名荆州军校尉伏下身子惊慌而道。  

“纪将军安在?”  

文聘额头冷汗顿时涔涔而冒,急声问道。  

刘勋反了,要是纪灵也反,他今天恐怕就得交代在这儿了。  

“纪灵将军正领军与刘勋交战!”  

“某知晓了,这便回城,你等守好城头,关上城门!”  

文聘急忙看了一眼拉马返回的孙策,召集军卒迅速回城而去。  

城门关上。  

孙策跨着战马悠悠返回军阵之中,看着面色平静的郭嘉笑道:“郭祭酒,江东战马不多,四日急行而来的军卒不到五千之众,又无攻城器械,实难解救刘太守,郭祭酒和曹公不会怪罪孙某吧?”  

“自然不会,只要孙将军后续兵马开拔而来即可,许都只需要一位活着的司徒,无需一位带兵入许的太尉。”  

郭嘉微笑而道。  

“呵呵呵…是孙某又小看了祭酒。”  

“孙郎过谦了。”  

孙策和郭嘉同时拱手。  

一人心知与曹操的联合不过一时权宜,不想白白送给许都数万大军。  

一人为了不想为主公造成一点儿威胁,甘愿葬送数万兵马。  

两人不再言话,只是静静看着已然燃起硝烟的繁昌县城。  

“郭祭酒,若是刘勋真未能把这火药给抢出来,我等费这一番功夫可就白瞎了。”  

眼看城内的喊杀之声越来越重,孙策不禁心忧望向郭嘉再道。  

“刘勋四万大军,又是攻其不备,还控制着一座城门,若是还不能从不过四万兵马的文聘、纪灵手中抢出火药,那我等就算来了再多兵马,也无法阻止文聘引燃火药。”  

郭嘉眸子少有浮现一丝担忧之色,抱拳向孙策道:“那就只能等城内内讧之后,周郎率大军前来踏平繁昌,断刘琦一臂!还请孙郎勿要怜惜士卒。”  

他已经是尽人事了。  

若是这样还不能得到火药,他也只能叹一句主公时运不济,天意如此。  

“郭祭酒放心,孙某又岂是那般妇人之仁之人?文仲业善守,只要他一天还在丹阳境内,孙某便寝食难安!有此良机,自然不会放过!”  

孙策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  

暗暗又瞧了一眼与自己并肩而立的郭嘉,心中不由腾起一丝杀念,又很快消逝散去。  

不仅是因为郭嘉身后那铁塔般的虬髯大汉。  

他可以想象这样一位谋臣,在曹孟德心中的地位,应该就如同周瑜在他心中地位一般。  

若是曹操敢杀周瑜,他恐怕会暂时放弃父仇,也要联合刘琦把曹操给灭了。  

反之亦然,他今日敢杀了郭嘉,恐怕明日曹操就敢联合刘琦一起灭了江东。  

刘琦应该会很乐意为之的…  

两个时辰后。  

始终盯着繁昌城的郭嘉脸上浮现一抹喜色,伸手推了推一旁的的孙策。  

“孙郎你看,有人从北门出来了,那便是刘勋控制的城门,我等快些过去看看。”  

“好,前往北门!接应刘勋!”  

孙策举起手中长枪,身后兵马缓缓往繁昌县城北门而去。  

刘勋领着几名亲卫,各自怀抱一个木桶,身后,数名亲信将领正领兵为他拦截着荆州和纪灵的联军。  

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