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贾诩投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  

刘琦大笑吩咐到身旁:“魏延,你带张太守前往军营拉回粮种和军粮,连日行军我也深感疲惫,先去城内歇息一番再与张太守商议。”  

“喏!”  

“多谢刘郎。”  

魏延和张绣齐齐行礼离去。  

刘琦提起马缰,带上几名亲卫直往城内追去。  

“贾主簿留步!”  

“原来是刘郎,不知刘郎叫住老朽所谓何事?”  

贾诩回头,看着飞奔而来刘琦几人,停驻马足再度行礼。  

“是在下挑拨了主簿与张太守关系,让主簿落寞而归,刘琦心中有愧,还请主簿见谅。”  

刘琦放缓马步,与贾诩并肩而行道。  

“此事确是贾诩思虑不周,又怎敢怪罪于刘郎头上。”  

贾诩悠悠叹了一句,不由抬头望向刘琦:“刘郎特意叫住贾某若只为道歉,那便可以回了。”  

“并非如此。”  

刘琦一笑,问道:“贾主簿以为家翁此人如何?”  

“刘郎是要听真话还是虚言?”  

“自然是真话。”  

“刘荆州仁义之人,兴于教化,若为盛世,当位列三公;可当今天下纷乱,只求自保并非良策,荆州物博人丰,唯有兵不善战,郎君当好好劝于他才是。”  

贾诩思索片刻慎重道。  

“哈哈,家翁若听到主簿此言,定会大喜过望,那主簿以为琦又能成事否?”  

刘琦笑颜再问。  

贾诩这番话也算相当中肯了,他也挑不出毛病。  

“既然刘郎问起,想必也不会为难贾诩一老朽,郎君一鸣惊人,又锋芒毕露,已让曹操与孙策心生警惕,并非好事。另外,荆州世家喜和而不喜兵,一旦郎君兵败,荆州世家必然首鼠两端,此番郎君不可不虑。”  

贾诩正色再度说道。  

“多谢主簿指点迷津,琦愿拜主簿为军师祭酒,请主簿随琦一起前往荆州如何?”  

刘琦躬身一拜,言辞恳切道。  

贾诩这句引得曹操与孙策心生警惕,倒是提醒了他。  

古代今日还是仇敌,明日便是战友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二人都是雄才大略的主,不是没有可能会联合起来给他一下。  

他手下虽有徐庶和刘晔两位谋士,不过这二人都才二十余岁,年轻气盛而且现在都不在身边。  

自己连个问计的都没有。  

贾诩无疑是一个极佳选择。  

而且老谋深算,沉稳持重,震得住徐庶刘晔。  

“刘郎拜我为军师祭酒?刘郎此行难道不是为主公铁骑而来?”  

贾诩疑惑扭头盯着刘琦。  

“贾主簿,虽说张太守手下骑兵的确令琦眼馋,不过千军易得,一士难求,不瞒主簿,即便让琦在太守和主簿面前作一个选择,琦一定选会选择主簿。”  

刘琦直起身坚定而道。  

兵没了可以再招,将没了自己也可以再找,再不济还可以自己培养。  

可谋士这东西,尤其是王佐之才,这玩意是天赋,培养不出来的。  

这一点。  

他看的无比明白。  

即便谋士如雨的汉末,能超过贾诩的也就屈指可数。  

“刘郎不怪诩引兵祸乱长安之过?”  

贾诩神色微微动容再度问道。  

“主簿,琦手下有一军师,姓徐名庶,初见刘琦,便问琦欲效周公,还是欲效光武皇帝,你猜琦如何作答?”  

刘琦哑然失笑。  

贾诩却是眼前精亮,拱手而拜:“诩愿效犬马之劳。”  

“贾主簿…不,文和先生快快请起,明日我等便一起返回襄阳。”  

三月的襄阳城。  

春光正好。  

荆州州牧府后堂一座宅院内,正围坐着三四个年轻女子。  

一位身旁放着医箱的老者,伸出两根手指搭在其中一个女子的手腕之上。  

“黄夫人脉象平稳,并无异症,尚无两位小娘所说的喜脉,好让几位小娘知晓,即便有喜,也需一月方可由脉象诊出,无需急于一时。”  

老者收回手臂,缓缓而道。  

“那便有劳华神医了,多谢。”  

黄月英道了一句谢,面色大囧,嗔怪瞪着吕绮玲和袁倩。  

被瞪的二人低头捂嘴,憋笑憋的异常辛苦。  

“黄夫人无需多礼,华佗可当不得神医之称,告辞。”  

老者拎起药箱,转身便要出门。  

“华神医留步,妾身想让你帮这位丫头诊诊脉。”  

有人起身叫道。  

“任姊姊!”  

“姨娘!”  

黄月英和吕绮玲同时起身,向着貂蝉走向的方向看去。  

“任姊姊…”  

被数道目光看着的袁倩小脸儿顿时变得通红,方才的笑意也变成了惶恐不安,手又往锦衣里缩了缩。  

“倩儿,只是让华神医帮你诊诊脉而已,无需担忧。”  

貂蝉走过来捉住袁倩的手轻声道,随即望向华佗:“华神医,你看这小妮子总比别人穿的厚些,劳烦你顺便看上一看。”  

“老夫看看,小娘不用担心,很快就好。”  

华佗随即走来,拉起袁倩手腕上的衣袖,将手指搭了上去。  

片刻之后。  

神色忽然一变,脸色分外凝重起来,搭上了袁倩另一只手腕。  

这一幕,顿时将黄月英和吕绮玲吓的不轻,袁倩更是要憋着小嘴儿哭起来。  

“华神医,倩儿可是有什么问题…”  

貂蝉也是面色微变出声问道。  

“容老夫先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