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任性的袁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寿春城。  

仲氏朝堂上。  

“刘勋竖子误朕!”  

“刘景升这老儿不好好守你的荆州,来朕的扬州作甚?!”  

“还有刘琦这稚子小儿!总有一日,朕要将他们剥皮抽筋!”  

袁术身着饰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黑黄色冕服,头戴冕旒冠暴跳如雷,破口大骂!  

一众文武分列左右,低眉颔首沉默寡言。  

荆州出兵,庐江失守,对形势已经相当不利的仲氏无疑是雪上加霜。  

你想将那二人剥皮抽筋的希望恐怕是不可能了,人家把你剥皮抽筋倒是还有可能。  

“张勋,可否派人把纪灵追回来,刘景升这老儿出兵,这是抄了朕的后路啊!”  

终于骂累了的袁术坐回到主位上,问向堂下。  

事到如今,他就是傻子也明白,荆州军能不声不响来到九江郡,刘勋必然投靠了荆州。  

他和刘勋约定夹击孙策,也无非是为荆州做嫁衣而已。  

“回陛下,纪灵率军前往丹阳已近半月,寿春城外早有曹军斥候游曳,派人过少必被曹军所阻,若派人过多,城内马匹唯恐不足…”  

张勋拱手上前,愁眉不展道。  

“好吧。”  

袁术无奈点头,看向另一人:“阎卿,朕悔不该未听你之言,你可有奇计退敌?”  

他也知道,城内仅剩的千余骑是他最后的退路,再派出去万一没追回纪灵,自己可就只能等死了。  

“主公,象早已说过,汉室虽微,可未有暴虐,称帝只会引来诸侯攻伐,如今孙策、刘勋叛离…”  

阎象出列。  

话到一半,就被话语声打断。  

“好了,朕问你可有退敌之策,此时说这些又有何用?”  

袁术不耐烦看着阎象,眉宇大皱。  

“桥蕤兵败被俘,雷簿率部奔逃,曹操若与孙策合力,寿春旦无幸存之理,然主公却得以避难淮南,巧施离间,引吕布伐刘备,曹操救之,吕曹二人反目,我军这才可独战江东,赢得喘息之机,主公可知何故?”  

阎象好似丝毫没有察觉袁术的不悦,不卑不亢道。  

“何故?”  

袁术只得耐下性子,出言再问。  

眼前这人虽然又臭又硬、说话也有不敬,还接揭他短,但对自己忠心耿耿他还是知道的。  

此刻还指望他退敌呢。  

“孙曹二人皆不愿与主公搏命,让另一人占得先机,当下与此情大为相同…”  

“阎卿是说我…咳,朕!”  

袁术大喜过望,欣喜起身,轻咳一声掩饰失言复又坐下道:“朕鸿运齐天无需避祸,可等刘曹孙三贼自相攻伐?”  

“非也,象还未说完,今时与彼日虽有相同之处,却又大为不同,曹操不攻主公,有徐州之地可占;孙策不伐主公,有扬州四郡可平,可刘琦呢?”  

阎象抬头看着面色已然不悦的袁术道:“荆州以‘讨贼’之名而来,扬徐二州却已被瓜分殆尽,刘琦十数万大军出荆州会甘心独占庐江而去否?不会!荆州军必会攻城!”  

这一番自问自答下来,仲氏百官头低的更低了,深怕被坐上那位看到自己脸上的惧色。  

城中虽还有两万兵马,可荆州军可是号称十五万,或许多有不实,可半数应该是有的,若加上刘勋的庐江降卒,起码十万打底…  

他们可是实打实的要攻城,不是曹操孙策之流虚张声势。  

“他刘琦就不怕曹操、孙策攻他后路?”  

袁术忍住大起大落即将爆发的怒意愤然开口。  

“怕,自然是怕的,所以他让刘勋回了话,出兵配合主公攻伐孙策,曹操又被主公盟友吕布牵制在下邳城,如此这般,他就不怕了。”  

阎象不急不徐。  

“嘭!”  

桌案上装着玉玺的盒子晃了晃。  

“竖子小儿!朕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发兵!发兵!朕要先灭了这小儿!”  

袁术击案起身,暴跳如雷,眼睛死死瞪着众臣:“噗~”  

一口鲜血喷出,身体摇摇欲坠。  

“主公!”  

“陛下!”  

“陛下!”  

阎象一声急呼,正欲上前扶住袁术,却见两道身影比他更快。  

正是袁术的从弟袁胤和女婿黄猗,两人急忙扶袁术坐下,平复着胸口。  

“朕无恙!只是气急而已。”  

袁术拿袖口胡乱擦拭了两把嘴角,便挥退了弟弟和女婿,看向众臣:“今日就退了吧,明日再议。”  

说罢,便大步往后堂走去。  

“恭送陛下。”  

群臣行礼告退,没有任何意外。  

毕竟随性上下朝已不是这位陛下第一次做这等事了。  

阎象默默走出殿外,抬头望天。  

万里无云,冬日明媚,而他的心头却分外沉重。  

作为最早跟随袁术的那批人,这位主公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  

他深知这位主公性格乖张、玩世不恭,但绝不会有头无尾。  

今日这么匆忙离去,只能说明刚才的咳血远比他们看到的严重。  

可他又不得不说!  

如今局势已然严峻如斯,若他再报喜不报忧,那就只能万劫不复。  

他也只能叹一句,刘琦挑了个好时候啊!  

“阎君,阎君,陛下请你过去。”  

一名宦官匆匆而至,气喘吁吁道。  

“可还有他人?”  

“回阎君,并无。”  

阎象点点头,跟随小官宦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