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剑宗谈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阴幡:金丹法宝,取太阴月华凝炼如丝,交织成幡,可作为本命法宝,随宿主修为提升而增强威力。  

幡面展开,深邃幽暗,可以汇聚天地间太阴之气,自成领域空间,压制诸多敌人,还能辅助修士凝聚月华修行,加快修行速度。  

李泉清摸着悬浮在蚌壳上的光团,触感一如既往,又滑又弹。  

突破筑基中期之后,千年皎月贝的气息又强盛了一截,吞吐水流,打磨着壳内璀璨的明珠。  

他思索着这柄金丹法宝,自身肯定是用不到的,元婴灵宝他都不缺。  

这杆太阴幡,倒是很适合留给敖青使用,同为太阴属性,可以作为青月虬的本命法宝。  

妖兽同样可以驾驭人族法器法宝,只需以妖气强行炼化,同样能够激发出莫大的威力。  

他捏碎光团,光芒散去之后,显露出一柄墨黑色的玉棍,足有丈许长,色泽晶莹剔透。  

玉棍表面雕刻有许多文字和图案,密密麻麻,讲述如何炼制太阴灵幡,拜月修行,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辉。  

这根棍子同样可以作为主材之一,只需日夜凝练月华,织成长幡,铭刻道痕器纹即可,不需要其他的天材地宝。  

李泉清将这根玉棍交给敖青,这家伙嗷嗷叫着,满脸疑惑,不太明白自家主人的用意。  

“教你炼器,以后当做自己的本命法宝。”  

李泉清拿着太阴玉棍敲了敲青蛟的脑袋,咚咚作响,终于让这家伙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敖青瞪着一双委屈巴巴的大眼睛,无辜地看着他,表示自己不想炼制这玩意,想让主人自己代劳。  

李泉清自然不会同意,本命法宝这种东西,怎么能够经由外人之手,必须全程由自己完成。  

何况他自己也懒。  

这也是那些筑基修士晋升金丹之后,面对的第一道坎,以炼制法宝来印证自己的道。  

最终,李泉清给了一个期限,限定敖青在三年内将这杆太阴灵幡炼制出来。  

当然,若是对方对于炼器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过来问自己,算是教导自家灵兽开拓知识面了。  

李泉清行走在堤坝上,喂食过鱼饵之后,便在岸边修行起来,浑身绽放出一缕缕水蓝色的光芒。  

天地间潮涨潮落,镇海法力运转,奔涌在经脉之中,发出大江大河般的声响,最后尽数汇入丹田,如同百川汇海。  

李泉清细细体悟着这般感觉,包容一切,瀚海无垠,仿佛天地间所有水流的源头。  

如同水之大道的化身。  

这便是天一真水代表的法则大道,当真是令他受益良多,简直要完全沉浸在修行之中,格外陶醉。  

咕咚一声,李泉清咽下枚天一丹,丹药在腹中化开,浓郁的药力升腾而起,滚滚如潮,散入四肢百骸之中。  

经过一夜修行,李泉清受益良多,修行肉眼可见地增长了一丝。  

“再过个数十年,差不多就能突破金丹后期了。”  

李泉清睁开双眼,金灿灿的朝阳洒落,照耀在鱼塘之上,浮光掠影,波光粼粼,显得颇为耀眼。  

这段时间看起来很久,实际上他不过八十余岁,按照金丹修士的寿元来看,足够年轻。  

他看了眼头顶,明明还是大早上,整座青玉洞天已经忙碌起来开始迎接客人的到来。  

今天正是水华剑宗长老组团到来的日子,而且还是对方主动提出,想要和李家商讨接下来的地盘资源划分。  

或者说是求和也不为过。  

李泉清并不在意,以李家如今的实力,水华剑宗根本没有任何商讨的余地,只能将地盘拱手相让,从霸主的位置上跌落。  

不过老族长如今转修神道,早已假死,不适合抛头露面,最终还需要他和李昆仑坐镇。  

李泉清弹了弹手指,挥舞袖袍,从堤坝上站起身来,朝着长青殿的方向走去。  

“拜见族长!”  

“族长大人日安!”  

一路上,许多族人见到他纷纷行礼,态度恭敬,目光中充满了崇拜。  

李泉清微笑着同他们点头,态度和善,令人如沐春风上。  

虽然自己这个族长当的很不称职,但他的修为足够高,足以成为家族所有人眼中的一面旗帜!  

他来到长青殿处,殿中族人们忙碌着,已经布置地差不多了,几位筑基修士同样都在。  

李泉清和他们打过招呼后,便径直朝着空无一人的后殿走去,闭目打坐。  

不多时,李昆仑同样也抵达这里,与他相视而笑。  

“等一会吧,看看水华剑宗这群家伙,到底能翻起什么风浪。”  

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并不是很在意,甚至都懒得抛头露面。  

不多时,伴随着九道钟声响彻青玉洞天,悠扬回荡,水华剑宗的长老们终于到来。  

纵然剑宗已经失去金丹宗门的辉煌,李家依旧给予了对方最高礼仪的规格,并没有怠慢。  

李泉清盘坐后殿中,神识丝丝缕缕,如同蛛网般蔓延开来,无孔不入,将这支队伍尽收眼底。  

剑宗来人共有八位,清一色的筑基修士,看起来已经底蕴尽出,不愿在气势上被人横压一头。  

当先领头之人,赫然是许久不见的李泉庚,如今已经蓄起胡须,长髯飘飘,眉眼间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  

在他身后则是剑宗长老段东扬,和青玉李氏向来十分亲近,如今已经有筑基大圆满修为,强大莫测。  

至于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