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天一真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失去了穿梭虚空的能力后,裂空蟒顿时变成了一块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就在它愣神的功夫,天阳焚世符的力量便尽数降临,毁灭的火焰爆发,焚尽万物生机!  

两枚金色天阳旋转着飞舞,封死了所有的生路,并在一瞬间被点燃,化作一抹耀眼的蘑菇云。  

咔嚓一声脆响,李泉清手中的玉符彻底开裂,化作一枚枚玉屑,四散纷飞。  

“能杀死这头大妖嘛?”  

李泉清没有丝毫掉以轻心,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取出两件元婴灵宝守护周身。  

耀眼的光芒迸发,那股足以让万物化作灰烬的能量肆虐天地,远比上次更加令人震撼。  

炽烈的光线毫无保留的倾泻而出,空气化作虚无,大海开始燃烧,整座世界都被这股恐怖的力量扭曲。  

似乎连空间都有些承受不住,化作熔岩般的辉光,如同灼热地狱降临。  

“死透了。”  

最终令李泉清彻底安心的,还是仙灵的一道传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回荡在耳边。  

足足一个多时辰过去,肆虐的火焰法力波动,方才逐渐消退,显露出一整根亮晶晶的蟒蛇骨骼。  

在烈焰的灼烧下,整只裂空蟒的血肉鳞甲都被焚毁,只剩下全身骨骼,纤细玲珑,美得像是一件艺术品。  

这副蛇骨色泽银白,仿佛最为纯粹的虚空之力,又像是星光在闪耀,上满烙印着一枚枚紫色符文,扭曲四周空间。  

“叽!!”  

虚空蝶轻轻扇动翅膀,忽然发现什么,妖气牵引,从裂开蟒的颅骨中牵引出一枚四阶妖丹。  

妖族没有元婴的说法,主修元神,寄托于自身妖丹之中,汇聚一身血脉与妖气。  

这枚妖丹真的很特别,宛如银白色的星辰,紫斑点点,闪烁光芒。  

它居然会主动藏纳于虚空中,自己消失不见,处于现实和虚空间隙之间。  

若非虚空蝶天然亲近空间之力,凭借李泉清自己真的很难发现,只会以为中午没妖丹消失在了天阳焚世符的威力之下。  

“这头裂空蟒的神魂真的死了?”  

李泉清隔空查看着四阶妖丹,研究许久,终究确认其中没有残魂的存在,只剩下最纯粹的本源力量。  

除此外,仙灵也给出来肯定的答复,两枚天阳肆虐,这头大妖的真灵都已经覆灭了,不复云烟。  

李泉清有些感慨,这样看来,裂空蟒的生命力,还没有黄泉宗那位姬珩顽强,能够逃出一缕残魂。  

不愧是魔崽子,保命能力当真没得说。  

“叽!”  

虚空蝶欢快地扇动着翅膀,小心翼翼靠近,而后趴伏在裂空蟒的蛇骨上,开始贪婪地汲取其中的空间之力。  

李泉清任由它施为,甚至连这枚四阶妖丹,都准备替蝶妖留着,好日后冲击四阶元婴境界。  

“这是一头血脉异变的虚空兽?”  

仙灵再次无声无息出现,没有任何征兆,仿佛它在这座遗迹中无处不在。  

李泉清这才想起,按照古代传说,太古仙人下界时,便是乘坐虚空兽作为坐骑。  

仙灵作为天一鼎的器灵,和这一族应当十分熟悉,故而看出虚空蝶的跟脚和来历。  

“凭借金丹法力,杀死一头元婴大妖,虽然取了巧,但并没有违背传承规则。”  

“第二层传承试炼的奖励晋级,可以从四阶宝库中任意选取一件宝物。”  

“第三层试炼成功完成,奖励真正的天河道传承,仙人经文,借助七大真水修行水之大道。”  

仙灵悠悠开口,取出一枚青铜碎片:“这是四阶宝库中的所有宝物,你看着选,只能挑一件,本座也没法作弊。”  

李泉清接过后仔细查看,不愧是上古宗门,纵然已经覆灭,依旧有着庞大底蕴。  

这些都是古代的天河道修士们,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好的传承之物。  

便是为了有朝一日,宗门覆灭,可以借此快速崛起,重新称霸东海修仙界,傲视古今。  

其中的好东西着实不少,不过最珍贵的,正如仙灵所言,唯有圣婴丹等寥寥数件宝物。  

“我选圣婴丹。”  

李泉清开口,目标从始至终都很明确。  

哪怕送给他一件化神灵宝,也没有自身道途重要。  

其他不说,单论突破元婴之后,坐享千载寿元,便足够令人疯狂了。  

仙灵并不意外,手掌穿透层层空间,将珍贵至极的圣婴丹取出,随手丢给他。  

“你先自己拿着玩,我去开启四海宗那小子的试炼传承,等到一切结束,本座传你天河道法。”  

“多谢前辈。”  

李泉清恭敬行礼,直到对方消失不见,这才有心思查看落在自己手掌中的宝物。  

“这便是圣婴丹?”  

他目光灼灼,带着些许心潮澎湃,打量起这枚宝丹。  

圣婴丹通体雪白,好似温润无瑕的宝玉,表面凝结着金黄色的花纹,一股圣洁祥和的气息绽放而出,群魔辟易。  

这枚丹药被封印在一层透明水晶之中,这才能够保存万古,哪怕经历无穷岁月,依旧药效充沛。  

李泉清把玩着圣婴丹,哪怕没能接触,依旧感觉到强大的悟性笼罩自身,仿佛在聆听上古圣人讲道那样。  

他欣赏过后,便小心翼翼将这枚丹药收好,生怕出现半分差池。  

纵观整座人间界,或许这将是如今唯一一枚圣婴丹,其珍贵程度难以想象。  

随后,李泉清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