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龙雕结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光漫漫,岁月再次悠悠逝去,滚滚向前。  

外海兽潮终于全面爆发,囊括百万里无垠海域,到处都是人妖两族的血腥厮杀。  

妖族地盘日益缩小蚕食,只能以这种方式,消耗掉繁衍过快的底层小妖。  

人族高层同样选择了这种残酷手段,快速筛选出一批强大修士,踏着无数尸骸崛起,铺路前行。  

甚至,两族还有着共同默契,以种族大战的方式,消弭族群内部的尖锐矛盾,一致对外。  

这才造成如今六十年一次的兽潮大爆发。  

或许是李泉清之前出手果决,杀伐凌厉,造成妖族的损失太大,这片区域战场反倒显得颇为平静。  

方圆万里,只有一波波兽潮日夜冲击,丝毫不见金丹大妖的踪影,或许是被吓到了,跑去了其他海域战场。  

李泉清倒也乐得轻松,甚至逐渐觉得,这场甲子兽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可怕。  

转眼间,便是大半年时光过去。  

李泉清得了空闲,彻底将雪尘天衣炼化。  

他将其中的雪尘山搬了出来,重新接续地脉,化作一座冰雪岛屿,矗立在青玉洞天的最北方。  

风雪呼啸,大雪纷飞,与南部的火山岛遥相呼应。  

岩浆流淌,浓烟滚滚,火烟和霜雪在上空剧烈碰撞,调和水火坎离变换。  

玄冥冰凤也将自己的老巢,安置在了雪尘岛中,有了一处容身之地,甚至踏云雪豹都过来陪它。  

或许是涅槃前留下的影响,小凤凰居然无师自通,利用寒冰凝聚出了一座宫殿,矗立于雪山之巅。  

不过在李泉清看来,这座冰雪宫的形状,实在是不敢恭维,简直和小孩子的涂鸦差不多。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炼化修行,龙炎雕同样将大地炎蛟的肉身,吞吃的干干净净,体内龙血愈发炽盛。  

妖兽之间相互厮杀,吞食本源血脉,本就是是妖族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进化手段。  

在一头金丹蛟龙的无私奉献下,龙炎雕终于迈过那一层门槛,朝着金丹境界,狠狠发起冲击!  

龙炎雕的突破过程,并没有在瀚海碗中进行。  

不同于青玉洞天,规则齐全,空间稳固,幅员辽阔,能够承受金丹雷劫的天威浩荡。  

瀚海洞天的底蕴太浅薄了,恐怕不等天雷结束,所有岛屿都会自行破碎,在劫光中重塑天地灵脉。  

外界的镇守岛屿同样不行,人多眼杂,散修众多,保不齐会出现什么意外。  

而且黄泉宗这个大敌在前,李泉清同样不愿意暴露太多底牌,家族的最顶级战力能隐藏多少就算多少。  

于是,他专门带着龙炎雕跑了一趟外海,寻到座位置隐蔽的荒芜岛屿,作为渡劫之地。  

至于灵气的充沛,反倒不用担心。  

龙炎雕直接将那一枚上品火灵石,吞到了肚子里,相当于吞了一座灵脉,自身妖气堪称源源无尽。  

轰隆隆!  

在李泉清鼓励的目光中,龙炎雕不再迟疑,彻底引发自身劫数,妖气如云,吐出一枚金红色的妖丹。  

“唳!!”  

龙炎雕仰天长鸣,尖锐的啼声穿透厚重的云层,仿佛找回了曾经的骄傲,浑身火焰喷涌而出,像是一座通天火柱绽放。  

困在筑基境界这么久,看着曾经的后辈,一个接一个追赶上来。  

哪怕以龙炎雕的骄傲,也有些怀疑妖生,害怕自己天赋不足,难以渡过这层瓶颈。  

好在,李泉清及时发现了灵雕的异常,又有金手指傍身,终于再次将它引上正途。  

苍穹之间,风云色变,滚滚劫云如狰狞巨兽,层层堆叠,肆意翻涌。  

墨色的云团中,银白色的雷光如蛟龙般游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肆意彰显着毁灭与威严。  

轰隆隆!  

当劫云汇聚到极致时,终于彻底爆发,一道雷霆撕裂长空,光芒耀眼,宛如天罚之剑!  

龙炎雕带着自己的不屈,双翅猛烈扇动,带着一圈圈炽烈燃烧的火云,朝着雷劫决然冲去!  

它瞳孔之中金光灿灿,尽情舒展着身躯,周身赤焰翻涌,双翅如两柄燃烧的天刀划破长空,撕裂劫光。  

天雷一道接着一道劈落,威严浩荡,几乎不给生灵喘息的时间,要绝灭所有生机。  

好在,龙炎雕最终还是撑了过来,火红色的云霞虽然飘零如叶,但始终没有覆灭,反倒将劫云烧成灰烬。  

最终,伴随着一声酣畅淋漓的啼鸣声,龙炎雕的身躯再度从云层中显化,如同一轮金红色的朝阳冉冉升起。  

赤色羽毛翻飞,化作火焰风暴席卷,彻底将漫天劫云焚烧殆尽,乌光散去,重新化作湛蓝色的天空。  

李泉清举目眺望,见到了那一枚经过雷劫洗礼的妖丹,洗尽铅华,愈发璀璨,光华染映着整片苍穹。  

“唳!!”  

龙炎雕高昂着头颅,将妖丹吞入腹中,周身烈焰熊熊交织,彻底进入一种全新的生命层次。  

“还好…成功了!”  

李泉清吐出一口浊气,此时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如释重负。  

龙雕这个族群的血脉潜力,早在筑基境界,就已经消耗殆尽。  

他自己饲养的这一只能够突破金丹,少不了曾经那些珍贵机缘。  

李泉清自己都不能保证,可以再喂养出一头三阶龙炎雕,他那些妖兽,许多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  

如今龙炎雕依靠自身血脉和力量,渡劫成功,倒是可以剩下那一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