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孔雀突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泉清在金家安排的洞府中住下来,静静等候着天龙山那位新晋金丹修士的大典庆礼到来。  

他也安心待在这座招待客人用的洞府中,深居简出,并没有四处招摇,引来太多的麻烦。  

要知道,他能得到进入天龙塔的名额,可是全靠金家的力量和人情。  

天龙塔何其珍贵,蕴含太古龙门碎片,能够激活蛟蟒体内的龙族血脉,打破桎梏,破开境界修为。  

每一个名额,都十分珍贵,哪怕其他元婴宗门的修士也要眼馋,是许多人打破头颅也要抢来的。  

如今,他顺顺利利得到一个资格,其中也已经得罪了不少人,更应该安静闭关等候,免得节外生枝。  

好在,金云霄似乎也对他颇感兴趣,时不时就来与他论道修行,倒也相见恨晚。  

李泉清好不容易来到一次御兽宗,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向对方请教驭兽之术。  

尤其是如何与三阶大妖签订契约,奴役对方,死心塌地,而不是出现什么意外。  

“一头已经成年的金丹大妖,而非从幼崽时开始培养,道友可真会和我出难题。”  

金云霄脸上显露出一抹无奈之意,思索片刻:“不知是何等妖兽,脾性如何,是否温驯?”  

李泉清也不隐瞒,取来瀚海碗伸手一拂,顿时显露出其中的部分景象。  

只见虚空蝶静静悬浮在半空中,整个身子蜷缩成一个硕大的球形,银光灿灿,如同银白色的星辰般,蕴含着惊人的空间之力。  

“掌握太虚之力的强大妖兽,这种模样,应当是蕴含着传闻中的虚空兽血脉…”  

“道友之福缘底蕴,当真令人艳羡!”  

金云霄不愧是御兽宗长老,见多识广,一眼便察觉出这头妖兽的血脉源头。  

他思索片刻,展颜一笑:“我从古籍上见过,虚空兽因为是仙人坐骑,性格一向沉稳安静,格外温顺,乃是十分亲近人族,忠心耿耿的一种灵兽,而且具备寻宝的力量。”  

“道友这头应当同样如此,想必是主动跟随上来,看上了道友某件宝物,这才赖着不走吧。”  

李泉清点头承认,当初虚空蝶确实是贪图瀚海碗中充沛的虚空力量,这才选择留下来。  

而且收服了这么久,确实也安安稳稳,并不作妖,老实待在碗里修行。  

“如此说来,强行收服反倒不美,甚至容易引来灵兽反抗,倒不如潜移默化,缓慢增强灵兽和主人之间的善意。”  

李泉清听得连连点头:“还请道友教我。”  

“我这里有一份同心契传承,修行之后,能够和灵兽心意相通,长久修行,更是能够改变灵兽潜意识,令对方和道友宛如亲生父母一般依恋。”  

金云霄取出一枚玉简,这是他的私人收获,至于真正的御兽宗传承,肯定是不会传给外人的。  

李泉清接过玉简,参悟片刻,眼中顿时显出许多喜色,当真是收获不菲。  

这种同心契和奴兽印的本质有些相似,同样都是对妖兽的魂魄进行暗示,但却要显得更为高级。  

奴兽印从一开始,就要侵入灵兽魂魄真灵之中,幼崽还好说,对付成年妖兽自然是力有未逮。  

同心契则不同,最开始只是从细微的魂魄入手,潜移默化,培养忠心之契约。  

等到人与灵兽间的关系足够密切,才能循循善诱,引导灵兽开放魂魄,种下同心契,心意相通。  

相当于把奴兽印的顺序反过来,原理基本都是想通的,属于古修士的一种御兽手段。  

李泉清摩挲着玉简,能够得到这样的收获,可以说十分满意。  

御兽宗肯定有那种强行奴役金丹大妖的传承,但他根本不奢望。  

太过遥不可及,能得到这种同心契已经足够使用了。  

随着大典的靠近,整座御兽宗附近,都开始显得颇有些热闹起来,许多修士在靠近,哪怕是炼气筑基都来凑热闹。  

他们虽然不一定有资格踏上蛮荒神山,但能够在外围群岛结识道友,举办交易,互通有无,也已经颇为满足了。  

李泉清趁此机会,倒也披上马甲,参与了不少的拍卖会和交易会,收集到许多家族用得上的资源。  

比如那些传承数百年的祭祖古器,便拥有其他修士用不到的香火之力。  

买来之后,可以供养李家的香火神明修行,还可以支撑更多的神灵,作为家族底蕴。  

纵然转化过程会有不小的损耗,但依旧效果巨大。  

凡人虽然也能产生信仰香火,但太过弱小,远远比不上强大的修仙者。  

修为越是强大,祭祀时产生的香火,便愈发纯粹菁纯,可以说是香火神明最好的滋补品。  

同时在御兽宗内部,李泉清也在金展鹏的引荐下,见到了许多金丹修士。  

金丹真人地位崇高,寿元悠久,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发生冲突,大家坐而论道,和气生财。  

李泉清也算身家颇丰,倒也交换到不少好东西,尤其是有许多可以帮助妖兽修行突破的。  

其中最珍贵的,无疑是一块翠源晶,乃是某种结丹灵物的伴生天材地宝,蕴含着充沛的生命精气和木属性灵力。  

李泉清换置到手里后,便喂给了属性相合的木孔雀。  

孔雀妖血脉高贵,潜力巨大,乃是最早突破筑基的几头妖兽之一。  

虽然它觉醒了五行孔雀血脉,木易生火,但修为根基还是以木为本。  

炼化翠源晶后,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