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李昆仑离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食!”  

李泉清一只手抓着灵鱼,另一只手取出骨粉鱼饵。  

根本不用他催促,敖苟便迫不及待张开嘴巴,大口吞吃着。  

这是李泉清依据多年经验,自己经过思索后,开发出的一种鱼饵。  

其中添加蛟龙骨粉,天一灵液,都是对青玉鲤诱惑力很大的宝物,或许可以促进金纹异种血脉进化的潜力。  

收获炼气后期金纹青玉鲤一条,奖励灵气团一份!  

李泉清蹲在堤坝上,又是随手一捞,水液凝聚成丝线鱼钩,没想到还中奖了,开出来了光团奖励。  

他捏碎后,一团菁纯灵气出现在经脉中,不过片刻便被他功法炼化,修为增长了些许。  

效果相当于磕了半枚丹药吧。  

李泉清微微摇头,对于他如今的修为而言,即便是炼气后期的金纹青玉鲤。  

也有些逐渐跟不上进度了。  

如何从这些鱼塘的鲤鱼中稳定地培养出一头头青角鱼龙,将会是他结成金丹后的重点研究项目。  

“骨粉鱼饵:取蛟龙骨粉三钱,天一灵液均匀分割为百份,融合蛇腥草…”  

“此鱼饵蕴含充沛蛟龙气息,或许能够诱发金纹青玉鲤血脉返祖,减轻突破二阶筑基的困难瓶颈…”  

“因其蕴含的精气太过充沛,只能单独喂食炼气后期灵鱼,切记切记…”  

李泉清一边投喂着饵丸,一边取出玉简,以神识为笔,缓缓刻画起来。  

这是他准备替家族留下的渔农传承,里面全是他饲养青玉鲤,金纹异种,乃至是两头青角鱼龙的心得。  

这枚玉简的起源,还是当年李昆水老爷子,送给他的那份祖上传承的养鱼经验。  

如今在他手里,明显是更为发展壮大了,已经在朝着二阶百艺传承的品阶前进。  

这还是李泉清不依靠金手指,自己吃透悟透的第一门修真百艺。  

甚至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渔农生涯,不断扩充各种饲养青玉鲤的窍门,算是一种总结和归纳。  

李泉清刚刚记载完毕,储物袋中便有万鱼镜轻轻震动,从镜面上显露出一片消息。  

居然是李昆仑发来的,已经闭关结束,召集他们前往秘境中议事,不愿意兴师动众。  

李泉清拍了拍手掌,挥去手上的碎屑,驾驭着法力冲天而起,钻进天穹中隐藏的洞天秘境之中。  

“吼!!”  

“嘶嘶”  

他踏入这处秘境,顿时望见了不少群兽奔腾,许多都是成年体妖兽,被豢养在一座座阵法中守护着。  

这里正是李家准备发展的灵兽园,或许也可以称之为百兽秘境,经过之前扫荡海域妖兽的动作,如今已经初具规模。  

至少,李泉清就望见了不少的风雷角蟒,盘踞在一处巢穴中,周围草木丰盛,有瀑布隆隆作响,景象生机勃勃。  

“你来了,倒是一如既往,动作最快。”  

秘境最深处,天地灵气充沛而惊人,雾气翻涌,几乎化作液态,堆满了一座大池子。  

李昆仑就盘坐在这里,浑身并无雷霆闪烁,也没有锋锐的剑气纵横,整个人的气质十分平和。  

可以说返璞归真,就像是一块经历过风雨打磨的璞玉,不再锋芒毕露,反而像一位凡人那样。  

但这个状态的他,无疑更为可怕,可以说整个人都抵达了筑基境界的极限,打磨圆满,距离结丹功成不过半步之遥。  

“族长也到了。”  

李昆仑抬起头来,微微一笑,整个人居然有种特殊的气质,空灵近仙。  

果然,李宗耀是第二位抵达的,紧接着李昆离也到来了,目光看向自家这位兄长,眼神里似乎已经意识到什么。  

李泉默和李泉漪是最后抵达的,他们默不作声,只是盘坐在四周的虚空中。  

六位筑基大修士齐聚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这位李家最初的太上长老身上,不知道他召集大家前来所为何事。  

李昆仑目光扫视过众人,笑容很是平和,但说出的话语却如同一道惊雷在这里炸响。  

“我准备离开家族,前往修仙界游荡。”  

老族长眉毛一震,差点没能控制住浑身的法力波动,碧海般的霞光在他体表震动,可见心中情绪激荡。  

李昆离是反应最平静的,他太了解自家这位兄长了,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心里便生出了猜测。  

“家族太安稳了,我的大道不在这里,我准备前往外海,狩猎妖族,与诸多人族强者对抗,以此破开那道天堑般的瓶颈。”  

李昆仑缓缓开口,话语虽然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像他这样,濒临筑基极限,又没有结丹灵物辅助的修士,从生死间磨砺是最佳手段。  

唯有榨干自身躯体中的每一滴潜能,才能窥见大道一角,凝结金丹,得享寿元五百载,笑看人间风云变幻。  

“外海,会不会太过危险了…”  

李泉清虽然同意他游历修仙界,但外海妖族可不是好惹的。  

他修行至今,一直有金手指辅助,因此大道偏向于安稳和保守。  

尤其是筑基之后,上善若水,几乎很少与修士争抢什么东西,都是宅在家里安安稳稳喂养灵鱼灵兽。  

“越是危险,机遇便越多,我当以手中三尺青锋,斩尽所有,杀出来一个朗朗乾坤。”  

李昆仑如此说道,手中本命飞剑铿锵作响,发出一声龙吟般的撕裂声。  

剑鸣清越,听在耳中,却让人忍不住想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