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元婴法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降暴雨,简直像是裂开了一道大口子,无穷水瀑倾泻而下,天河倒灌。  

狂风裹挟着骤雨,转瞬间便将整座玉龙潭灌满,掀起一片惊涛骇浪,浊浪滔天。  

李泉清收回手掌,他不过是施展一缕天河法力,便造成如此惊人的效果,令人心惊。  

这便是元婴天威,屹立于人世间修仙界的巅峰,强大而神秘,每一位都是老祖般的存在。  

更何况如今天地破碎,空间薄弱,世界的压制力远没有上古时期那般强横,修士轻易便能破开虚空。  

这也就导致,修仙者造成的破坏力远超从前,毕竟天地不再稳固,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只能说古代的那些化神修士们,彼此间斗争的太过激烈,硬生生将天地都打碎了,法则不全,给后人们造成了如今的恶果。  

“天河真经…”  

李泉清盘坐在堤坝上,看着面前波涛汹涌,白浪沉浮,当真有几分东临沧海的豪情壮志。  

他一边炼化几件四阶灵宝,一边内视己身,开始参悟那些天河传承,一篇篇妙法浮现于心头。  

按理来说,天河道作为上界仙人传承,理应强大莫测,凶悍无比,远超同阶修士,举世无敌。  

但是李泉清修行至今,却感觉并没有这般威力,远比想象中的要平凡许多。  

不是说他弱,而是不够强大,无论筑基篇还是金丹篇章,都和那些化神经文,差距不大。  

如今仔细参悟这些经文,李泉清终于有了全新的发现,知晓天河传承的真正强横之处。  

元婴法相!  

这种独属于元婴修士的强大力量,能够借助元婴之力,施展出大道法则的些许皮毛之力,足以横扫同阶!  

并非所有元婴真君,都能够拥有元婴法相,唯有那些真正强大的上古传承,才能留下此等威力。  

最少也要是化神经文!  

像是之前的血河老祖,显然并未拥有此等强横法相之力,战斗力平平无奇,也就是保命神通比较强大。  

按照血河宗的传承而言,身为魔道祖庭之一,传承不凡,自然有元婴法相的修行之法。  

但是这家伙或许学艺不精,天资不够,并未修行成功,或者是有其他隐情。  

天河道的真正逆天之处,不仅在于元婴法相的强大,正在于其数量!  

天河真经,总共包含四大传承,分别代表着四大真水,同样代表着天地间的四种大道。  

这便意味着,李泉清足足可以修行四种元婴法相,甚至融为一体!  

像是北原的霸主级别势力玄冥道,便是以玄冥法相立足,镇压整座无尽雪原!  

南域霸主级势力焱神道同样如此,拥有传送阵的焱神法相,乃是统领整座南岭修仙界的神灵般存在!  

反观天河道,足足拥有四种同一层次的法相传承,足见其强大之处。  

纵横人间,天下无敌,这可不是说说而已,是真正的修仙界第一宗门。  

“天一法相,重水法相,太阴法相,轮回法相…”  

李泉清参悟着这四道传承,可以说不相上下,各自代表着一种大道的力量。  

他最容易参悟成功的,应该便是镇海传承代表的天一法相,以及碧海传承代表的轮回法相。  

李泉清曾经炼化过天一真水,体内如今依旧残留着些许道韵,参悟起来最为容易。  

轮回法相,则是碧海神君在飞升之前,铭刻在血脉后裔中的强大力量,同样天生契合,参悟起来境界非凡。  

李泉清权衡过后,准备先行领悟天一法相。  

毕竟镇海传承,乃是天河道所有修士的主修功法,代表着最为纯粹的水之大道,浩瀚无垠,包容世间万物。  

况且,这些年十万头青玉鲤陆陆续续突破,攒下来数量不菲的天一灵液,同样可以化作助力。  

十日之后,李泉清借助灵液之力,初步参悟入门,领悟到了元婴法相的一丝皮毛。  

丹田之中,元婴小脸微微严肃,肉嘟嘟的小手不停结印,法力凝结为符文,绕着身躯飞舞,浩如繁星。  

按照经文所言,不同于那些平平无奇的化神宗门,所有修士修成元婴法相之后,都是千篇一律。  

天河传承格外不凡,乃是仙人真经,同样阐述大道,但却更加深入浅出,可以说是为修士量身打造。  

哪怕是同修天一法相,每一名元婴修士,参悟出的模样都是各不相同,代表着大道的无穷变化。  

李泉清目不转睛看着,心中同样十分好奇,自己的元婴法相会是什么模样。  

只见伴随着元婴施展秘术,法力凝结,一缕大道气息弥漫,最终化作一头栩栩如生的…  

玄武真形!  

李泉清看着这头神情懒洋洋的大乌龟,眼睛瞪得溜圆,差点骂出声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如此英明神武,天纵之资,怎么可能和这种乌漆麻黑的千年王八有缘分!  

李泉清盯着这道神形,越看越觉得眼熟,最终神色变得十分不善,咬牙切齿。  

万寿龟,出来挨打!  

最终,李泉清还是被迫无奈,接受了这个不争的事实。  

他若是修行天一大道,生来便和乌龟有缘,元婴法相凝聚而出,再也无法更改。  

“还好还好,这不是普通的万年龟,而是传说中的真灵玄武…”  

李泉清这般安慰着自己。  

这头龟形法相的尾巴,确实呈现出蟒蛇的形状,缠绕在龟壳之上,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