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元婴大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咔嚓一声,伴随着清脆声响。  

李泉清手中的轮回珠彻底破碎,最后一缕真意消散,竭力化作幻境,想要将眼前这位修士拉入其中。  

可惜从始至终,李泉清的眼神始终清明如一,未曾有半分迷惘。  

这些曾经足以令他迷失自我的幻境,如今只需一眼,便可轻松堪破,甚至可以说是无动于衷。  

“百劫道心,成了。”  

李泉清的情绪无悲无喜,只有一缕淡淡的念头浮现,宛如超脱凡俗,物我两忘。  

“该结婴了。”  

李泉清收回手掌,回顾起这接近一百五十年的修行,所有能做的准备,他都已经做到了极致。  

剩下能够做的,唯有一个字——  

闯!!  

闯的过去,海阔天空。  

闯不过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泉清自衬,自己已经做到了金丹修士的极致。  

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到了,底牌多到吓人。  

哪怕是化神亲子,破丹成婴之时,估计也就这种待遇,实在是没有失败的可能。  

哪怕是一头猪…  

咳咳,这个还是不必说了,万一自己真的没有成功,岂不是很打脸?  

李泉清站起身,朝着万鱼池走去,准备将此事告知神灵状态的老族长。  

他突破元婴可不是小事,需要抽取整座四阶灵脉的力量,会影响到族人们的闭关修行,因此需要提前部署。  

除此之外,家族防御方面,同样需要做到极致,全力开启五行莲花大阵,免得最后关头,有元婴修士前来干扰。  

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突破,更关乎到整个青玉李氏的崛起之路!  

老族长李宗耀对于他的到来并不惊讶,或者说已经有了准备,早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他甚至提议,将李昆仑从青辰仙城中召回,毕竟是李家唯一的金丹后期,战力强大。  

李泉清却是拒绝了。  

李昆仑如今坐镇仙城,日常同两大元婴宗门都有交道,此时回归,很容易被人猜出什么。  

至于家族守护之力,凭借他的六只金丹妖兽,加上老族长,李昆离以及护族灵尊。  

加上那一头冰凤傀儡,同时操纵四阶大阵抵御诸敌,已经足够支撑到他渡劫成功。  

李昆仑回不回来,效果都一样。  

三日之后,李家开始戒严,外松内紧,整座青玉洞天悄然封禁,只许进不许出。  

所有闭关中的族人都被唤醒,元婴大劫牵动天地灵脉变幻,加上心魔降临,很容易令这些低阶修士走火入魔。  

整座玉龙潭开始化作禁地,不允许任何族人靠近,阵法交织封锁。  

哪怕是潭水中那些青玉鲤和灵鱼,都被转移到了万鱼池,免得受到波及。  

十日时间过去,天地俱静,风雨欲来。  

李泉清孤身一人,盘坐在空荡荡的潭水之上,水浪翻涌,化作一道莲花托起他的身躯。  

他面前一件件宝物浮现而出,霞光万道,宝气腾腾,每一件都足以令那些金丹修士疯狂。  

圣婴丹,五雷弥罗伞,鲸皇圣甲,寒羽铃,魔龙戟…  

李泉清看着这些宝物,心中信心十足。  

他若不成,天理难容!  

下一刻,李泉清不再压制自身法力波动。  

天河法力咆哮,如同火山般尽情喷薄而出,周身法力似狂澜翻涌,尽数冲入天穹最深处,搅动风云!  

丹田之中,那一枚深邃如海的金丹光芒夺目,似要将他的身躯照透,婴气纠缠,似要化作一尊神物破丹而出!  

轰隆隆!!  

气机牵引之下,不过刹那时间,天际突然暗沉下来,滚滚乌云如黑色浪潮翻涌而来,瞬间遮蔽了整个洞天。  

一道道银白色电弧在云层中肆虐游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隐约间浮现出金色雷光。  

没有片刻喘息时间,第一道天雷裹挟着毁天灭地的气势轰然劈下,天威席卷。  

李泉清眼中精芒一闪,手中法诀猛地掐动,五雷弥罗伞自动在头顶张开,化作一道五色光幕席卷天穹。  

天雷击中宝伞,爆发出刺眼的光芒,数不尽的电弧炸开,游走在伞面上,而后被那些雷纹尽数吸收。  

巨大的冲击力,令得李泉清身躯不由一震,法力消耗了一大截。  

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天雷接踵而至,频率越来越快,威力越来越强,天地间耀眼的雷光闪烁不休。  

李泉清矗立于宝伞之下,依旧风轻云淡,不愧是渡劫秘宝,威力当真强横的惊人。  

他甚至还有心思,抽取这些天雷之力,用来淬炼手中的瀚海碗,朝着四阶灵宝的层次蜕变。  

“第十二道了…”  

李泉清抬起头来,看着墨色劫云沸腾,其音滚滚,天威浩荡,居然出现了一丝喘息的时刻。  

元婴雷劫,共有四九三十六道,每渡过十二道天雷,威力便会强上新的层次。  

果真就在下一刻,劫云吞吐,蓦然落下一道金银二色的雷霆光柱,粗大如山,如同神剑降临!  

与之前的天雷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李泉清面色肃穆,骤然其中,手掌紧贴于伞骨之上,天河法力不再保留,尽数涌入其中!  

轰隆隆!  

五雷弥罗伞与金银二色的雷柱碰撞,爆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粗大的雷霆肆虐长空。  

五色光幕席卷,符文如海,如同云蒸霞蔚,尽显五行生克之玄妙,将漫天劫雷吞噬一空!  

“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