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探索诸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灵气如潮,从李泉清浑身各处钻出来,丝缕如雾,整个人的身形都被遮掩,若隐若现。  

其他修士突破境界之时,都是朝着外界索取,炼化天地精气为己用,壮大一身法力。  

李泉清却是不同,超大型灵气团在体内沉浮,如同一枚白玉太阳,释放出无比惊人的灵气,化作江河奔涌。  

这般充沛的灵气含量,简直像是一条小型的天地灵脉,直接被人强行塞入丹田,浑身都有种吃撑的感觉。  

李泉清闭目盘坐,周身威压弥漫,节节攀升,皮肤表面都在发光,霞光氤氲,威严若神人。  

天河真经自动运转,不愧是仙人留下来的功法传承,有条不紊,将这股庞大灵气尽数炼化。  

丹田之中,金丹滴溜溜转动,色泽深沉,如同无垠瀚海,大丹最深处,缓慢孕育出第三缕婴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三缕元婴之气,已经是金丹修士的极限,代表着金丹这个境界的大圆满,完美无瑕。  

李泉清吐出胸中一口浊气,周身威压弥漫而出,蜿蜒数百里,压地整座玉龙潭寂静无声,万物臣服。  

哪怕是自家那些金丹妖兽同样如此,差距太大了,可以说已经有了些许元婴修士的威势。  

“倒是幸运,一枚灵气团,省去我十数年的苦修…”  

李泉清睁开双目,瞳孔之中神芒绽放,色泽湛蓝,光华灼灼,宛如酝酿着一整座大海,波涛汹涌!  

按照他原本的修行速度,还需要一点时间的修行,才能够彻底打磨圆满。  

如今却是十分幸运,一枚光团奖励,直接开挂,不讲道理,将他一身法力彻底推到进无可进的地步!  

“元婴三关,法力之关我已经打磨圆满,更是孕育出足足三缕婴气,将来破丹成婴不成问题…”  

“余下天劫磨难,以及心魔乱道,同样问题不大,可以说有九成九的把握。”  

“元婴之道,已然成矣!”  

李泉清心中默默盘算着,并没有太多压力,甚至可以说带着几分轻松,把握十足。  

他并不准备现在就突破,时间太赶了,尚需要几个月时间的调整,修养身心,将状态打磨到最佳。  

李泉清望着第三缕婴气,默默施展宝光金甲术,这是他如今唯一可以动用这种元婴力量的秘术。  

他思索片刻,最后选择了鲸皇圣甲,汲取其中的氤氲宝气,化作一枚金灿灿的铜钱,表面花纹形似云鲸翱翔。  

他之前动用两道婴气,凝聚出魔龙币甲和虚空币甲,分别拥有强大的攻击力以及短暂虚空穿梭的力量。  

如今鲸皇币甲成型,则是可以短暂提升金丹的法力品阶,起到类似于燃寿丹的效果,但并没有那般严重的后遗症。  

李泉清收回目光,并不在意,他如今并不走出青玉洞天,几乎没有和其他修士斗法的情况。  

青辰仙城坐落三十载,名声打出去,引来众多修士蜂拥而至,自然也出现过几次金丹修士闹事,其中不乏魔修邪修。  

但是最终,全都被李昆仑他们强势镇压,根本翻不起一点浪花。  

李泉清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  

毕竟东海元婴修士太稀少了,看在两大宗门的面子上,也不会自降身份,和一群小辈起利益冲突。  

何况区区三十年,元婴真君一次闭关,就比这还要久远,常年盘踞在老巢之中,妥妥的死宅。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泉清修身养性,并不再打坐修行,毕竟法力已经进无可进。  

他每日就绕着玉龙潭行走,抚摸灵鱼,喂食鱼饵,踏浪而行,默默感受着水之大道的真谛。  

或者是借助轮回珠的力量,进行百世轮回,以幻境之力打磨道心。  

经过这些年的消耗,轮回珠的力量也弱了许多,颜色变得愈发浅淡,即将耗掉所有轮回真意,消散于天地之间。  

李泉清并不惋惜,等到他突破元婴,碧海血脉进一步复苏,将会得到真正完整的轮回传承,掌控生死。  

之前敖青突破金丹中期时,奖励的那一部元婴手札,同样被他重新取出来观看。  

此时回头参悟,果真是有了新的收获,常看常新,只觉得一道道玄妙道韵涌上心头,脑海中无数念头在碰撞。  

这般参悟天地,道法自然,李泉清浑身上下,原本强横至极的气息缓缓收敛,最终变得波澜不惊,威压尽数消散。  

若是寻常修士一眼望去,还以为见到了一位凡人,虽说周身气度不凡,但却没有半分法力波动,普普通通,平平无奇。  

但若是以神识仔细观去,便能察觉到那股平凡之中,蕴含的深邃和可怕。  

就像是表面风平浪静的大海,深处却是波涛汹涌,暗流涌动,完全称得上一句深不可测。  

海渊无尽,深邃无垠,足以吞噬一切!  

这日,李泉清正悠闲躺在鱼塘岸边,诵读着手中的一本修士游记。  

乾坤镯之中,忽然有一枚玉佩轻声嗡鸣,发出阵阵声响,光芒忽明忽灭。  

这是传讯之物,而且十分高级,还是长生道修士赵谦留下来的,足以跨越东海和中州大陆的遥远距离。  

李泉清有些心生好奇,这家伙怎么会突然联系他。  

指尖一缕法力绽放,落入玉佩之中,下一刻光华炽盛,交织出赵谦的身影,栩栩如生。  

李泉清见到对方时,顿时有些吃惊。  

这些与他缘分不浅的赵师兄,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