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步入正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完了!”  

贞德在远处注视着夏禹被黑泥层层包裹,一层层黑泥仿佛形成了一个蛹,又好似一颗心脏般不断的跳动着。  

虽然心中十分焦急,但是贞德却并不敢接近,那黑泥对于她们这种由人类思念所构成的存在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那是人类深处的恶,是人类本质的恶,这恶没有随灵魂而去,而是留在了这里,汇聚成了汪洋大海。  

越是纯正的英灵,对于这种恶反而越是没有抵抗能力,因为他们是人类思念所构成的概念,而那恶却等同于人类本身。  

一旦接触,毫无疑问,贞德便会被其吞没。  

而她到并不是关心夏禹,对于这个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强行支配了她的家伙,贞德并不喜欢。  

但是,夏禹的强大她是知道的,虽然说似乎没有所谓的魔力从那边涌来,将她强化,但是她却也似乎直接接近了那在英灵座之中,本体的力量。  

那无限接近于“天使”的思念状态。  

而由此可知,夏禹的力量八成还在她之上,一旦夏禹被那恶所吞没,成为傀儡,那么这个世界绝对会陷入巨大的危机。  

只是再怎么样?  

贞德也无能为力,她只能远远的看着,祈祷着神明,祈祷着夏禹不会被吞噬。  

而对于夏禹来说…  

却更像是被补全了…  

“罪”“恶”  

圣经之中,原初人类亚当与夏娃因为受到了“蛇”的蛊惑,偷吃了“禁忌的果实”,获得了智慧与知性。  

上帝大怒将二人驱逐出了衣食无忧、温暖祥和的伊甸园,令他们前往了苍凉危险的大地。  

这个故事之中…违背了神的命令,偷吃了禁果,是“罪”。  

那么,“恶”呢?  

什么又是“恶”?  

“恶”也许就是亚当与夏娃那不惜违背上帝旨意,也要偷吃禁果的那份好奇,也许就是从禁果之中所得到了智慧与知性。  

那是人类的开始,也是“恶”的开始。  

无论是哪里的神话,总是有着人类触怒天神所迎来的灾难,圣经神话的“诺亚方舟”,希腊神话的“潘多拉魔盒”,汉国民间神话的“封神之战”。  

人类似乎根本无法与神明对抗,但是却一次又一次的去惹怒神明。  

为什么?  

因为“可以”!因为“好奇”!  

就像是打游戏,营救人物,总有人会去思考,要是我不救他,会怎样?游戏会有其他的彩蛋吗?  

是因为冷漠无情吗?不是!只是因为…“可以”“好奇”而已!  

不需要其他理由。  

而以前的夏禹就是像伊甸园内的亚当夏娃一般,总是顾及着一些东西…  

因为计算本质作茧自缚,处于近乎绝对的理性。  

即使是通过了“人理观察式”,夏禹也并未完全走出原本的自己。  

也许…这“人类之恶”,也是这一次航行之中的一份好礼物吧!  

这是“人类之恶”并非为某人之恶,这是纯粹的恶,没有一丝杂质,绝对的恶。  

它不断的被夏禹所吸收,壮大着夏禹作为“人”的一面,制衡着夏禹作为“神(计算)”的一面,而同样,“计算”因为得到了制衡,所以同样开始了发展。  

两者形成了诡异的相互推进的作用。  

也正式预告了夏禹在“天使”这个等级上,踏入正轨!  

黑泥快速的收缩,露出了夏禹达成了“完美”概念的身躯,且快速在其皮肤之上,包裹出一层衣衫,一转眼,夏禹便恢复到了来这里的姿态。  

贞德拿起旗帜,目光死死盯紧夏禹,虽然她知道自己基本上无法反抗,但是她也必须要一试。  

夏禹睁开眼睛,一时间气质变得十分奇怪…  

严格来说…就是多变,似乎不同的人,会从他身上感受出不同的气质。  

似老者,又似孩童。似阳刚,也似阴柔。似圣人,亦似囚徒。  

而在贞德眼中,此刻的夏禹差不多就是头顶圈圈,被生六翼,光翼似乎可达诸天,四周似有万民歌颂的大天使形象。  

而在莱妮丝眼里,则是六对黑翼,气质阴柔,目光似黑夜般深邃,无数哀鸣之声自脚下响彻,为其歌颂。  

二人所看的不同,取决于二人的心境。  

而一般的普通人,则是甚至看不到夏禹。  

明明依旧身为人类,但是却宛若艾华斯一般,是极高程度的神秘聚集,是类似于宇宙本源的绝对存在。  

“不对…莱妮丝这丫头怎么可能跟我喜欢一样的东西,有古怪!”  

贞德是聆听过主的声音的,所以在看到夏禹之时,感受到了近似天主的感觉,身体本能差点儿做礼拜!  

而当她看到一旁流着口水,眼睛都变成心形的莱妮丝的时候,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  

这个丫头,这些天可是让她头疼死了,可以说跟她是三观严重不合,而这个家伙喜欢的,绝对不可能是她喜欢的。  

贞德立刻做出了警觉的姿态。  

但是…  

夏禹在贞德回过神来的瞬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一只手轻轻的抬起了贞德的下巴,嘴角流露着温和的微笑。  

“…”  

贞德眼神变得有些迷离。  

不是她花痴,也不是夏禹用了魔术,就是已经完全踏入“天使”境界的夏禹,所散发的绝对的魅力。  

“嗯?不愧是我!”  

夏禹看着贞德眼神之中的迷离,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随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