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归来(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并非本尊?  

合情合理!  

通天塔,万魔渊,二者皆由金仙伟力化成,乃是天帝穹高与魔罗波旬的具象,倘若眼下这波旬真是魔罗本尊,掌握金仙伟力的存在,那天帝不可能不现身与之相对。  

如今魔罗现形,天帝依旧不见踪影,那只有一个可能,眼前这波旬并非真正的波旬,起码不是那掌握金仙伟力的波旬。  

不是波旬,那是…  

“三魔合一吗?”  

“魔渊最后的后手?”  

“亦或者是那魔罗的布置?”  

“无论如何,今日之事,都不能改!”  

“杀!!!”  

在场诸位仙佛神圣,哪个不是大智大慧,一眼便剖出了要害。  

如今天帝未现踪影,魔罗按理也不当出,眼前这尊大概率是那三大天魔相合而成,以三大天魔之力返本归源,化生出了这欲界之祖魔罗。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波旬埋布的后手,遗留在万魔渊中的一道化身,但不管怎样,有一点都不会更改,那就是在天帝的牵制之下,此魔无论如何都不会有金仙之力。  

所以…  

“来!”  

上清道主率先出手,青萍一剑挟恨而出,又若太上忘情无波无澜,只有万朵青莲化生,汇成庆云一片,拖着宝剑神锋,直取那魔罗黑莲。  

元神黑莲之上,魔罗端坐无言,冷眸如渊,亦无波澜,只将黑袍大袖一挥,便有一道魔光激扫而出,内中似见七情六欲,众生沉沦之象,又有造灭之能,生死之力,似要开天辟地。  

“轰!!!”  

两大仙魔,至极交锋,青莲庆云轰然而破,青萍宝剑也受魔光冲击翻将而回,剑吟声声,具是震荡,落入上清道主手中,令那上清禹余天的大道异象一阵动摇,不知多少仙神道修遭灭,多少灵宝道场化作飞灰。  

一击之力,恐怖如斯!  

一袖挥退青莲宝剑,魔罗身影随之闪烁,再现之时已然离开黑莲,立于大道异象之前,又将大袖挥扫,击出三道魔光,追向上清道主。  

“阿弥陀佛!”  

见此情形,众圣岂会旁观,弥勒当即出手,再化大梵虚象,无边佛光挡下一击,金母元君,酆都大帝,四海龙君紧随其后,挡下剩余两道魔光。  

如此这般,一魔对五圣,双方至极交锋,竟是魔罗略占上风。  

“这魔头…”  

“好生了得!”  

“虽无金仙之能,但与魔罗本尊相比,怕也就这一线之差!”  

“不止是那三魔相合,魔罗自身也有一份功用?”  

“哼,早有传闻,那欲色天魔为魔罗阴体,同源而生,如今三魔归一,返本归源,再由其主宰,不是魔罗,也是魔罗了!”  

“魔罗又如何,只要无那金仙之力,吾等联手还拿他不下?”  

虽是至极交锋,并无保留,但依旧存在试探,感受对手能为,众圣心惊之余,又有几分沉稳。  

此魔强悍,不用多说,纵无魔罗那份金仙伟力,这三魔合一,返本归源而成的波旬之身,也能位列天仙绝巅,傲视大千世界,诸天神圣。  

但也到此为止了,只要没有金仙之力,那玄黄众圣就有把握战而胜之。  

毕竟,大家都是天仙,都是一道之主,再强你又强得到哪里?  

“再来!”  

上清道主不顾损伤,攻势再起,青萍再出,要做众圣之矛,力透魔罗虚实。  

众圣随之分工,许阳御起轩辕,与另一位承接玉清遗果的后进地仙配合攻势,弥勒则与承接燃灯释迦二佛遗果的地仙,汇成大梵三佛之时相随而行,以身为盾,护持三清。  

剩下金母元君,酆都大帝,四海龙君三大天仙神圣,则于周遭做策应之势。  

九圣联手,万众一心,大道异象强压魔渊,欲要毁那元神黑莲。  

然而…  

魔罗立身其中,波旬冷眼睥睨,元神黑莲随之大放光华,在九重大道异象之中盛开,化作重重壁垒,先挡下青萍之剑,再压住九仪轩辕,最后元始如意也撞南墙,三清攻势一瞬皆消,后续三佛三圣,也未能建功。  

虽然同为天仙神圣,但这欲界魔祖,显然更胜一筹,仅凭三魔之力便挡九圣攻势。  

但这也在意料之中,九圣并未气馁,依旧稳扎稳打,既是试探对手根底,也是消耗敌方底蕴积累。  

如此这般,仙魔鏖战,大道争锋,难分难解,难解难分,不知不觉又是百年光阴过去。  

百年光阴,战火未平,玄黄依旧狼烟板荡,只不过大战汇流,使得各方聚集,曾经的通天塔领主,已被仙朝神国取代,残余的深渊魔众也合流据守,一朝对一朝,一国对一国,也是难解难分。  

短短百年,生灵数量,锐减五成之多,双方皆是死伤惨重,只不过因此前许阳与通天塔取得的种种优势,玄黄一方还能撑持,而魔渊只得苟延残喘,即将油尽灯枯。  

但如此并不能决定战局,关键还在那天仙神圣的大道之战。  

鏖战百年,大道争锋,再加上之前三天血斗,双方均是元气大伤。  

但仙魔对立,两界相冲,双方都无选择,必要分出生死,哪怕已经油尽灯枯,将要灰飞烟灭,也不能退让一步。  

“轰隆隆!”  

九重大道异象,显化九方世界,围绕魔渊黑莲阵阵交击。  

魔罗在内,守势沉稳,甚至不时转守为攻,反击诸圣,虽也消耗甚巨,但表面看来仍有余力,不知何时才会消耗殆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