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起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是天之主…”  

“你是神之王…”  

无数歌乐声响,赞颂一神之名,重重回荡天际。  

在此赞礼声中,又见雷霆声响,殃云漫漫而来。  

正是…  

“轰隆隆!”  

因果牵扯,功罪引动,天地劫威再现,笼罩高天苍穹,轰击那方归入人世的仙境神域。  

“这是…”  

“天劫?”  

“入世天劫!”  

“地仙?!”  

“是谁?!”  

天地劫威,惊动周边,无数修士乃至仙神纵入高天,惊疑不定的望着那漫天狂雷,还有狂雷之中饱受轰击,但依旧要重归天地的仙境神域。  

现场众修如此,直播间内,更是乱作一团。  

“卧槽?”  

“什么情况?”  

“这么大场面,天魔打来了?”  

“后生仔,没见识,这哪儿是什么天魔。”  

“入世天劫,这是洞天福地解封引动的入世天劫。”  

“不,这等强度的天劫,已经超出洞天福地的范畴了。”  

“修者入福地,真仙居洞天,洞天福地之上…是仙境神域!”  

“天仙,还是地仙?”  

“哪个神系?”  

“因陀罗,是那婆罗教门的天帝!”  

“天之主,神之王,好大的口气!”  

“吹牛逼是这样的…”  

“婆罗教门,以那三相之神为至上之主,这所谓的天帝…不过是个吉祥物而已!”  

“话不能这么说,这因陀罗虽不及三相神,但也是婆罗教门中仅次于三相神的存在,有地仙的位格,甚至在地仙之中都算得上强者。”  

“终有地仙入世了吗?”  

“也不知道他抗不抗得过…”  

看着经受天地劫考,雷霆肆虐的仙境神域,众人议论纷纷,震撼自是不用多说,但更多的是惊心与忧虑。  

婆罗教门!  

自那“武道直播”开始,万道学宫的几位道主,便一路踩踏着各大势力前进,之后更是为恢复天地元灵而破山伐庙,逼迫各大神系,各大道统,各个洞天福地,冒着雷劫相加的风险解封入世。  

如此这般,一路走来,不知逼得多少修士,乃至虚仙半神身死道消。  

其中仇恨,不用多说,虽有大义之名,是为苍生所计,但依旧有人将笔笔血债记在万道学宫之身,只是慑于那几位道主与万道学宫日渐隆盛的实力,敢记不敢言而已。  

但这个境况,不会一直持续,若是万道学宫实力有所衰弱,那必定会有一些人跳出来,与万道学宫来个秋后算账,讨还那一笔笔血债。  

婆罗教门,必是其中之一,甚至高居榜首。  

因为各大神系之中,就他们与万道学宫仇恨最深,积累了最多最大的血债。  

别的神系,别的势力,虽然也被万道学宫大势所逼,不得不冒着天劫危难开解福地,甚至因负隅顽抗而被万道学宫破山伐庙,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少虚仙半神因此陨落,但也只是虚仙半神而已。  

那些真仙真神,个个明哲保身,并未与万道学宫正面相冲,自身又有深厚的底蕴与强大的实力,可以勉强对抗天劫,虽然要付出不少代价,但总不至于身死道消,灰飞烟灭。  

因此,各大神系,各大势力,与万道学宫有真仙血仇的并不多,也就婆罗教门,东瀛神系等寥寥几员。  

婆罗教门在其中高居榜首,从最开始的迦楼罗,到后来的火神阿耆尼,战神塞犍陀,以及太阳神苏利耶,这婆罗教门给万道学宫折了三位九阶真神,还有一件十阶重器太阳神甲,其他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这还都是明面上的损失,暗地里连带的伤害更为严重,直接让婆罗教门颜面扫地,人心尽失,在学宫治世的这几万年里,遭到世人方方面面的抵制,时至今日,不说香火尽灭,也是人丁凋零,一蹶不振。  

堂堂一大神系,落到如此境地,说是血海深仇都不为过,哪怕万道学宫有大义在身,为劫运之主,这血仇血债婆罗教门也必要讨还。  

之前实力不够,不敌万道学宫,他们只得隐忍蛰伏。  

但现在不同了,天帝因陀罗,这位婆罗教门中仅次于三相之神的存在,即将重归人间。  

有此助力,婆罗教门,还会忍气吞声吗?  

万道学宫,又该如何应对,才能抵挡这位婆罗天帝?  

虽然这个天帝,有些名不副实,但保底也是一位地仙。  

这些年,万道学宫虽蓬勃发展,但明面上的战力不过几位真仙道主与一干虚仙半神,纵有九仪轩辕,正法天刑等八阶机甲,在真仙之中可谓无敌,但也只是真仙而已。  

面对一位地仙,一位积年地仙,他们有几分胜算,或者说…几分保命的希望?  

这前后的因果牵扯并不复杂,直播间内的修士大半了解,此刻也都大半沉默,惊心,忧虑,不知所措。  

就在此时…  

“轰隆隆!”  

电闪雷鸣,狂轰滥炸,天地劫威震撼人心,但却撼动不得那片仙境神域。  

仙境之中,神域之内,无数“乾闼婆”翩翩起舞,高唱赞歌。  

她们是婆罗教门的香神,天帝的附庸与臣属,也是最为精湛的乐师与舞者,此刻正用她们美妙动人的舞姿与歌喉,赞颂天帝回归人间。  

在这赞歌声中,一架神车轰然而出,由八匹皮毛火红的骏马拉拽,如流星一般划破天空,冲出神域,迎上了那漫天雷霆。  

神车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