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极道(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战将开!  

见此情形,纵是一干真仙,也不由凝神屏气,紧紧观望战场,不敢错过一丝一毫。  

真仙之中,亦有高低!  

如天誉皇这般,身负大帝血脉,又有帝兵在手,并将传承帝经修炼至极高境界的古朝之皇,已经站在真仙的顶点,甚至超出了真仙的范畴,乃是仅次于“帝皇”的“君王!”  

这等存在,每一出手,都是道与理的交织,法与规的具现,莫说寻常修士,便是与之同等修为,同等境界的真仙,观之都大有好处。  

这也是天下真仙齐聚的原因,单单只是凑热闹,如何能够动摇真仙的心境,只有这等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一般的君王大战,帝兵交锋,才能让天下真仙趋之若鹜。  

天誉之皇如此,那许青阳也不逊色,同样站在真仙顶点,虽不知有无帝兵在手,但也是纵横无敌的存在,同样可以划入“君王”之列。  

此等顶峰之战,叫人怎不期待?  

就在这万众瞩目之中,天誉皇出手了。  

他一身常服,未戴冠冕,但依旧透露着皇者至尊的威严,此刻只将袖手一抬,便有莫大伟力生出,天穹为之颤抖,大地更是动摇,在四方的悲鸣声中,一手镇压而下,似要落定战局。  

然而对手神色不变,剑指并出,剑气纵横,青黄赤白黑五道辉光并合而出,彰显道与理的颜色,一道神光便是一道法则,五行轮转阴阳合和,指出惊天一剑,迎向那遮天大手。  

“轰!!!”  

无声巨响,天地轰动,在那恐怖的死寂之中,那道理织成的手掌与剑指碰撞,无匹的力量宣泄而出,破灭了所有,连声音都未能逃出。  

最后只见波流滚滚,天穹似都要崩断下来,大地更是开出万道沟壑,下方的合和山与四象城更遭摧残,灵山轰然崩塌,巨城亦化成灰。  

双方都无保留,出手便是极招,大法神通合于指掌之间,每一次碰撞的力量,都足可将真仙湮灭。  

战场之外,亿万修士,此刻都死寂无声,震撼得难以言语,感觉已脱出人为的范畴,是天与地的伟力碰撞,是仙与神的术法交锋。  

一干真仙,亦是震撼,所幸并未失神,仍可透过表面,窥见内中关要。  

“天誉皇…”  

“未动帝兵?”  

“此等伟力,虽然惊人,但还未到极道之境!”  

“古朝皇者,自有傲气,不弱于人,对手不出帝兵,他自然也不会轻出帝兵。”  

“毕竟此战,注定难分生死,乃是意气之争,先动帝兵便等于先输对手一着,即便最后能胜,心中也有郁气。”  

“哼,真是脱裤子放屁,那许青阳有没有帝兵还是两说,若是没有他就这样干耗着,最后还不是要动用天誉钟?”  

看着两大君王交锋,众仙神情各不相同。  

而在战场之外,遥遥百万里处,一名道人负手而立,口中喃喃自语:“人仙入道,地仙极道,天仙合道,金仙创道,大罗…”  

话语喃喃,心绪莫名。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入得一道者,便可为人仙,超凡脱俗,长生不死。  

但若止步于此,那终生也就人仙而已了,想要更进一步成就地仙功果,那必须踏入“极道”之境。  

何为极道?  

登峰造极是为极?  

百尺竿头是为极?  

不,盛极而逆是为极,极尽而反是为极。  

地仙的极道之境,是登峰造极,百尺竿头之后的极尽逆反,是一道极尽圆满,再通向另一道的突破。  

如极阳生阴,极阴生阳,生极而入灭,入灭而重生,水之极而成火,火之极而生水,只有将一重道理修炼到极致,通向另一重对立相反的道理,并将之掌控乃至融合,那才是真正的极道境界。  

太古的仙人,上古的大帝,还有当今的帝兵,都走到了这一步。  

如那东皇钟,便是极阳生阴,最后阴阳合和,成就混元之理,如此才达到“帝兵”境界。  

东皇钟如此,与之齐名的大梵钟与天誉钟也不例外,大梵钟为阿含寺重器,极尽生灭之理,合和轮回之道,钟声悠悠一响,终是真仙也有入灭可能。  

天誉钟则是天地极道,极尽天地玄黄,也与阴阳相同,乃是有望“混元”的道路。  

但如今天誉皇并未催发这极道神威。  

他还有保留,还在观望,还想凭自身之力镇压对手。  

然而对手却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只见许阳肩身一倾,混元一炁再出天灵,刹那划分又做三人。  

“道兄,吾等来也!”  

一气三化,瞬成围势,将那天誉皇压在阵中,道剑合力一通乱打。  

战场之外,众人凝目望去,观那海市蜃楼,只见四位真仙围住天誉皇,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剑引地风火水,道开阴阳五行,引得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光辉灿烂,射眼夺目。  

天誉皇被压在当中,一时只有招架之功,破围不得反见支拙。  

双方如此,越战越烈,众仙凝目望去,只见场中雷鸣风吼,电光闪灼,雾气昏迷,天地惨然。  

莫说战场,便是周边,都受战火摧残,风刮得推山转石松篁倒,雷惊得威风凛冽震人心;电闪得流天照野金蛇走;雾涌得弥弥漫漫蔽九重。  

惊惊惊,骇骇骇,道法显神威,太上伏天皇!  

如此这般,不知多久,天誉之皇终显疲态,被四仙道剑压在阵中左支右拙,越难招架,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